二品总兵驻阳江78年,阳江成为粤西最高军事指挥中心

阳江镇,清朝广东海防重镇

□ 陈计会

2024-08-30 10:10:18 来源:阳江日报

二品总兵驻阳江78年,阳江成为粤西最高军事指挥中心

二品总兵驻阳江78年,阳江成为粤西最高军事指挥中心

阳江镇,清朝广东海防重镇

□ 陈计会

阳江日报

清朝粤西海图(局部)

写下“阳江镇”,很多人或许会以为我写错了,阳江何来一个“阳江镇”?阳江县时期只有一个“江城镇”。有见识的人说,海南岛倒是真有个“阳江镇”。可我这里指的是存在于阳江的“阳江镇”。此“镇”与彼“镇”不同,这里的“镇”是指军事单位。其实,现在乡镇的“镇”,也是由古代军队“镇守险要之地”引申而来的。

阳江自古以来都是粤西的交通要冲,不管是海路还是陆路,都是广州到湛江的中点,因而一直是军事防卫重地。唐朝在南恩州设立3000人的清海军;明朝在阳江出海口北津处设立重要军事水寨,驻军2270人;清朝嘉庆十五年(1810)开始,清政府在阳江设立“阳江水师镇”,简称“阳江镇”,管辖整个粤西(除海南岛外)的海防。广州是当时清政府唯一开放的港口,外国商船往来频繁,保障粤西海域安全殊为重要。因此,阳江成为粤西军事指挥中心。

其时,广东沿海设立南澳、碣石和阳江三个水师镇,归驻扎于虎门的水师提督管辖。

◎ 设镇缘起

△ 《清实录》卷233

△ 西方史料中的海盗张保仔

△ 总镇府位置图(道光二年《阳江县志》)


清朝广东海防分为三路,以广州为中路,惠、潮为东路,高、雷、廉为西路。《广东海防汇览》卷一称:“阳江上通香山,广海、下达吴川、硇洲,为西路沿海要地。”清嘉庆十五年(1810),于阳江城设立阳江镇。

据《广东海防汇览》卷八《管制一  裁设》载:“(嘉庆)十四年四月二十日,总督百龄会奏言:‘广东提督向来驻惠州府,居陆路重要之地。东、中、西陆路四镇、八协、五十九营,星罗棋布,疆域相联,控制陆路各镇协营甚属相宜……惟粤东洋面,上接闽海,下达夷洋,袤长二千余里,沧波浩淼,岛屿嶙峋,内河则港汊分歧,四通八达。通省水师三镇、五协、三十五营,捕务尤为紧要。必须添设水师提督一员,专管外海内河水师各镇协营官兵训练缉捕事宜……广州府属虎门地方,系近省紧要海口……向设左翼镇总兵一员,在该处巡守,究觉兵力稍单,应将新设水师提督驻扎虎门,庶足以壮声威而资控制……至水师洋面,东路则有南澳、碣石二镇,足资督缉。西路阳江、电白至龙门一带,洋面广阔,复有碣石、硇洲、广州湾、东海、西海等处要紧洋面,原设春江协副将一员,驾驭难周,须移驻专管大员,藉资弹压应。应将左翼镇总兵移驻阳江,改为阳江镇水师总兵,管辖西路水师各营。’”两广总督张百龄根据当时广东海陆兵力情况分析,向朝廷建议设立广东水师提督驻虎门,迁虎门广东左翼总兵(广东右翼总兵驻韶关,专管陆路兵防)驻扎阳江。

又据《清实录》卷233载:“嘉庆十五年八月壬子(三十日)谕军机大臣等。百龄等奏筹议分船巡缉洋面章程一摺,广东洋面,绵亘数千里,近年来藏垢纳污,几成盗薮。自百龄到任以后,严杜接济,大振兵威,将各路著名首伙大盗分别剿抚,一律荡除,此次复筹议善后章程,分布各路师船,责成巡缉……添设广东水师提督一员,驻扎虎门。改左翼镇总兵官,为阳江镇水师总兵官,移驻阳江。从总督百龄请也。”

这是嘉庆帝谕军机大臣,称广东大股海盗在张百龄指挥下已荡除,尚有小股海盗应随时捕获,同意张百龄上奏《筹议分船巡缉洋面章程》,以及添设广东水师提督一员,驻扎虎门。改左翼镇总兵官为阳江镇水师总兵官,移驻阳江。

这里要先回顾一下当时的广东海防情况。按学界研究,从明朝中期1520年起至嘉庆帝300年间,中国海盗经历过三个高潮时期。第一个高潮时期是明嘉靖年间,由山东至广东沿海受倭寇骚扰;第二个高潮时期是明清易代之际,郑成功家族据台湾成为最大的海上集团,清政府强迫沿海居民迁海,给沿海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第三个高潮时期是清嘉庆年间,广东海盗重新崛起。嘉庆年间,广东沿海有七大帮派海盗,最出名的要数郑一(郑一死后郑一嫂和张保仔为帮主)的红旗帮,有海盗船600至1000艘,人数达二至四万人。据称海盗高峰期,七大帮派有船只1800条,人数达七万人,是水师官兵的4倍。为了剿灭这些海盗,清政府可谓黔驴技穷。从1805年至1809年,换了四任两广总督;单在1805年内,就换了三任水师提督;1808年,广东左翼总兵林国良(汕尾人,居住阳江,详见本报2023年11月5日有关林国良的文章)剿盗时阵亡;1809年,另一总兵许廷桂也被杀(一说自杀)。

1809年,张百龄任两广总督。面对嚣张的海盗,张百龄采取边剿边抚的办法,通过内部攻破海盗联盟,对投诚的海盗赏以官职。1810年4月,张保仔、郑一嫂继海盗郭婆带投诚后亦向张百龄投诚,至此,横行南海十余年的最大海盗团伙烟消云散。

在剿灭广东大股海盗之后,张百龄为了巩固海防,荡清残余,特向朝廷建言设立水师提督和阳江水师镇。

◎ 管辖范围

△ 靖海全图之追捕重洋(据《靖海全图》,香港海事博物馆藏,嘉庆时期绘)

△ 靖海全图之训练水师(据《靖海全图》,香港海事博物馆藏,嘉庆时期绘)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广东沿海水师设立三个水师镇,由水师提督管辖。阳江镇统辖五营一寨。那么究竟管理范围有多大?总兵力多少?

先说说清朝的兵制。清朝广东驻军分绿营兵和八旗兵。绿营兵的编制是标、协、营、汛,分别由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提督、总兵管辖。由总兵管辖的叫镇标。各镇置总兵一人,统辖本标官兵及所隶分防各营。总兵以下,设副将(副总兵)、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外委等官。副将所领军队称为“协”,阳江设镇之前称春江协,设副将一员。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所领军队都称为“营”,千总、把总、外委所领军队都称为“汛”。

设立阳江镇之前,东路已有南澳、碣石二镇,阳江镇职责是管辖西路水师。据民国《阳江志》卷十九《兵防志》载:“阳江镇标额设左右二营,又统辖广海、吴川、硇州、东山四营共六营。”

据《广东海防汇览》卷五《道里》和卷八《管制》的相关记载,阳江镇管辖各营情况如下:

广海寨,在广州府西南五百里。东至香山县三百五十里,东北至新会县二百四十里,西北至那扶营二百十里,西至阳江县三百五十里,南临大海。原设兵八百名,现额弁兵八百四十九名。

阳江镇标左营,驻阳江城,在肇庆府西南,水陆程五百二十里。东至恩平县界九十五里,西至电白县伍蓝汛二百六十里,北至阳春营平坦汛六十里,南俱大海。原设兵九百六十名,现额弁兵九百一十名。

阳江镇标右营,在高州府东南一百六十里。东至本标左营儒洞汛三十五里,西至高州镇标左营分界汛一百十里,南临大海,北至镇标右营清水屯一百五十里。现额弁兵八百零五名。

吴川营,驻吴川县城,在高州府南一百八十里。东至阳江镇右营陆路一百八十里,南至阳江镇硇洲营,水路二百四十里,西至琼州镇雷州右营,水程二百二十里,北至高州镇化石营,陆路二百二十里。原设兵八百名,现额弁兵五百八十二名。

硇洲营,在高州府吴川县硇洲,孤悬海岛,无城池关隘,东则浩渺无涯,直与越南农耐、顺化诸夷洋毗连,西至雷州右营,水程二百余里,南至海安营,水程三百余里,北至吴川营,水程二百余里。原设兵五百名,现额弁兵五百七十八名。

东山营,驻雷州府遂溪县东山墟,孤悬海外,四面环洋。为外海水师专营。东北距雷州府城,水陆程一百二十余里,东至硇洲营水程八十五里,西至雷州白鸽寨水程八十五里,南至雷州左营锦囊汛水程一百八十里,东至吴川营麻斜炮台水程六十五里。原设兵二百五十名,现额弁兵二百九十一名。

上文的“现额”是指道光十九年(1839)编辑《广东海防汇览》时的兵额。由上文可知,阳江镇各营在不同时期兵额会有增减,至1839年,全镇总兵额为4015名。

● 总 兵

总兵,官名。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和副总兵,无定员。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结束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清代总兵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其直接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

◎ 海防会哨

△ 会哨海域


为了打击海盗,保障商旅,加强海面的巡查护航是水师的重要工作。朝廷为了加强对水师的监管,设立了“会哨”制度。所谓“会哨”,是指分班出巡警戒人员在预定的时间和地点会齐巡逻。阳江镇管辖的地方大,东边须与中路虎门提标会哨,西边须与琼州镇(设立于1811年)会哨。

据民国《阳江志》卷十九《兵防志一》载:“嘉庆十六年,改定营制会哨章程。其出巡仍分上下两班,阳江镇为西上路,每年上班总镇亲行,以正月初一日出,于三月初十日东至黄茅洲洋面,与中路虎门提标游击兵船会哨。五月初十日西至硇洲洋面,与西下路海口协兵船会哨,于七月初一日旋署。下班中军游击以七月初一日出,于八月初十日至黄茅洲洋面,与中路大鹏营参将兵船会哨。十一月初十日至硇洲洋面,与西下路琼州镇兵船会哨,于正月初一日旋署。防范最为周密。迄光宣间法寝不行,有名无实矣。”

由此可知,会哨时需要总兵亲自带队巡查。东边会哨到黄茅洋(厓门出海口,现叫黄茅海),西边硇洲岛的洋面,除海南岛外,整个粤西海面都是管辖范围。

阳江镇总兵署设立在阳江学宫的西边。大致在现在江城一小与中山公园之间。总兵署即总镇府,是总兵官办理军务的机构,是全镇的最高指挥机关。

民国《阳江志》卷八《建置志一》载:“总兵署,在学宫西,原属中军都司署。乾隆三年(1738),副将许大猷与中军都司互易。设镇后,就原春江协副将署为总兵署。光绪十四年(1888),总兵移驻北海,遂改为游击署。”

据道光二年《阳江县志》卷一《舆图》所载的《总镇府图》可知:衙门坐北朝南,面向县前大街。左右有东、西辕门,照壁对着大门,照壁前树两枝旗杆。进门后是三进院落,由大厅穿堂而进是二堂、三堂。在大堂院落的两侧,排列着两排门户相对的房屋,这是根据六部设置供吏攒办事的科院房。东科房除了“吏、户、礼”三房外,还有办理收发各类文案事务的“承发房”和管理缉捕的“巡捕房”。西科房除了“兵、刑、工”三房外,还有负责文稿起草的“奏本房”和负责记录、誊抄诉讼文书、审讯口供证词的“誊稿房”。

◎ 总兵更迭

清朝总兵服(二品武官狮子服)

据道光二年《阳江县志》统计,自嘉庆十六年(1811)设立阳江镇,至道光二年(1821),刚好十年。十年间有17人次任阳江镇总兵,除了3人5次回任,实际是12人任。这12人中,有5人卒于官,占40%,可见当时任务之重。第一任是黄飞鹏。道光二年《阳江县志》卷之五《兵防志》载;“黄飞鹏,浙江人,嘉庆十六年二月任,卒于官。”又据《清实录》卷234载:“(嘉庆十五年)九月癸丑,调广东陆路提督童升,为水师提督,碣石镇总兵黄飞鹏,为阳江镇总兵官。”《阳江县志》载的应是黄鹏飞到任时间,《清实录》载的是他的任命时间。据民国《阳江志》卷二十四《职官志四》记载,阳江镇自嘉庆十六年(1811)至光绪十二年(1888)移镇至北海,共78年间,有46人次任总兵,但这只是不完全统计,应遗漏不少。这些总兵中有孙全谋、沈烜、何岳钟、温贤、任星元(沅)等人升任广东水师提督。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孙全谋,他四次任职阳江。据民国《阳江志》卷二十四《职官志四》载,孙全谋嘉庆十三年任阳江春江协副将,十六年七复任阳江镇总兵,十九年正月回任阳江镇总兵,二十一年五月回任阳江镇总兵。

孙全谋(1744—1816),字元臣,号澹亭,福建永定人。孙全谋行伍出身,以其勇猛能战,不断升职。曾任福建台湾水师协守备、广东大鹏营参将、广东左翼镇总兵等职。嘉庆二年(1797),孙全谋升任广东提督,管辖广东水陆路官兵。嘉庆八年(1803),在剿灭黄亚程盗匪立功朝廷加骑都尉,世袭。但嘉庆九年(1804)在剿海盗张保仔时失败,直降六级,任都司。嘉庆十三(1808)年升阳江春江协副将。孙并不因降职而消沉,而是加紧操练水师,率部出击海盗。先后歼灭海盗头目吴亚球等十人,擒获海盗一千多名,缴获匪船一百多艘,器械无数。嘉庆十三年由副将又升任广东左翼镇总兵,旋复任广东提督。当年冬十月,孙全谋指挥部队将张保仔海盗团伙围困在赤沥角,孙全谋在自己兵少的情况下奋勇冲锋。此时狂风大作,海盗突围而去,孙指挥部队奋勇追击。十一月,在急水门大铲洋与海盗血战,歼盗六百人,大批海盗投降。然而,时任总督百龄以赤沥角之役孙让海盗突围,奏请将孙革职。当旨到时,百龄又收到孙全谋大胜海盗捷报,遂让已革职的孙留用效力。后任孙全谋为香山协副将。嘉庆十五年(1810)夏,孙全谋在电白擒获亚宝等海盗集团骨干139人,缴获海盗船400多艘,众海盗四窜。孙全谋指挥追至儋州外洋,生擒海盗439人。嘉庆十六年七月,升任阳江镇总兵。孙先后于嘉庆十九年正月、嘉庆二十一年五月两次回任阳江镇总兵。嘉庆二十一年朝廷任命孙全谋为广东水师提督,任命到时,孙已因中暑高烧,卒于阳江镇总兵任上,终年72岁。道光十九年《厦门志》卷十二《列传上》对他评价:“全谋当敌勇,临财廉,帅粤最久,战功最多。承恩无骄气,获谴无怠心。信赏必罚,士争用命。专阃二十年,大小百余战,蹶而复振,以功名终。”

◎ 戍守海防

总镇府(资料图)

辕门(资料图)

阳江镇的设立,对加强粤西海防,特别是阳江地区的海防起到什么作用?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效果还是明显的。据道光二年《阳江县志》卷之八《编年志》相关记载,笔者以嘉庆十五年(1810)为界,比较前后十年的海防情况。从嘉庆五年始至嘉庆十五年,记载有:

嘉庆五年(1800)闰四月,会匪聚谋劫掠,知县朱麟徴捕治之,获伊大钦、王者进等九十六人实之法;十二月土贼劫雅韶圩当户,获贼实之法。

八年(1803)二月九日,海贼夜劫园洲岭,越五日复劫溪头,廪生陈秉让率乡勇拒却之。始从丰头港入,掳抢民家三十余口,复从溪头涌入,陈秉让率乡勇拒之,歼其一人,贼始退。八月海贼犯海陵,巡检宋玉龙拒却之。自八月后,海贼不时窃入岛内,宋屡率乡勇拒御。义民冯国瑞、陈雄模以捕贼功给外委顶戴。

十年(1805)秋,海贼麦阿荷、叶阿五、何月非等率伙投诚。麦阿荷率伙三十三名,何月非率伙四十八名。十月,海贼夜劫坡尾,从丰头港入,掳抢民家十余口。

十四年(1809)二月十五日,海贼夜入北津口,劫石觉头税厂。后获贼杨亚丽等三十九人,皆伏法。十一月,贼首张日高、朱阳发率伙赴北津港投诚。贼众共七十九名,船二号,器械称是。十二月十二日,海贼夜劫海陵北汀。自赤石涌口上岸,掳生员方克模,并抢方姓民家五口,模子永燕获贼仇雪。

十五年(1810)三月,海贼陈阿蟾率伙赴双鱼港投诚。贼众共百六十四名,船三号,器械称是。是年海贼张保、郭学显投诚,乌石二伏诛,宥胁从者回籍。

从上面记载可知,从嘉庆五年(1800)至十五年十年间,海盗数次登陆阳江沿海,洗劫村庄,是何等的猖獗。由于官军力量单薄,还要发动民间力量防守。随着总督百龄的边剿边抚的政策出台,最后有不少海盗见形势不妙,向官府投诚。与此同时,这十年对巩固海防设施也有不少记载:

十年(1805)四月重增北额炮台,炮六位置之。是年邑绅陈达,于彥成给以“从公卫里”匾额。

十四年(1809)五月,北津、石觉头树松樁;八月增筑北津炮台。是年冬,邑绅陈朝勋等于北额港内叠石,以遏贼舟。邑绅何甘泉于蔗山捐建望楼垛墙,复于织河口叠石。保正卓佐清等于朝蒲港口叠石。保正陈照等于东平港口树松樁。里民谭光和等于海陵闸坡捐筑垛墙。

由上面记载可知,十年间除了官方修筑炮台,置炮防守,民间缙绅也纷纷捐资,筑楼叠石,植树拦港,以防海盗。

嘉庆十五年至二十五年这十年间,阳江除了海口要隘加派水师防守和修筑炮台外,没有一次海盗进犯的记载,可见阳江水师镇的设立对镇慑海盗起到很大的作用。粤西是产盐区,未设阳江镇之前,粤西盐运走海道,常常为海盗所劫,百龄治粤时改走陆路。设镇后,盐船复走海道,有水师护运,不再发生被劫事件。

◎ 禁烟抗英

△ 西方关于鸦片战争的绘画

△ 捕盗米艇(大英图书馆特藏,中国清代外销画)

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主要战役发生在珠江口,但粤西沿海的阳江镇水师除加强防守之外,亦派兵参加了禁烟和抗英战斗。

道光十四年(1834),阳江镇派出师船参与将英船及英官律劳卑押逐出口。据道光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广州将军哈丰阿等奏报将英船及英官律劳卑押逐出口情形折》称:“将邓旋明,分投巡防。续又添调梧州协都司王锦绣带兵三百名,前赴澳门协同防守,并调阳江镇师船在附近澳门洋面实力巡查。”

道光十八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并节制水师。为了能确保禁烟成功,他事先调动阳江镇水师参加。他在十九年(1839)二月二十九日的奏折《钦差大臣林则徐奏为英贩烟趸船鸦片尽数呈缴折》称:“除商明留臣怡良在省弹压防范外,臣林则徐、臣邓廷桢均于二月二十七日自省乘舟,二十八日同抵虎门。水师提督臣关天培本在虎门驻札,凡防范夷船,查拿售私之事,皆先与臣等随时商榷,务合机宜。自收缴之逾既颁,尤资严密防堵。兹延船二十二只陆续驶至虎门口外,关天培当即督率将领,分带提标各营兵船,排列弹压。并先期调到碣石镇总兵黄贵、署阳江镇总兵杨登俊,各带该标兵船分排口门内外,声威极壮。”所以,林则徐虎门销烟,阳江镇官兵全程参与。

在“穿鼻洋”之战中,阳江镇官兵表现英勇。虎门销烟后,义律不想终止鸦片倾销,继续挑衅,而林则徐早有防备,调集水师在珠江口防范,其中阳江镇水师在列。道光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1839年11月3日),英国商务监督义律率“窝拉疑号”与“海阿新号”两艘装备精良的英舰从澳门出发,进入穿鼻洋挑衅。清水师提督关天培正好率船在穿鼻洋面巡逻,义律命令“窝拉疑号”开炮,中国水师一艘巡船被击中火药库起火,多名士兵烧死,关天培的指挥船也被炮击,关天培屹立船头,挥舞军刀,指挥还击。中国水师包抄围攻英舰“窝拉疑号”,击中该舰船头鼻,英兵纷纷落水。同时英舰“海阿新号”也被击中桅杆。激战整整打了三刻钟,最后以两艘英舰大败而逃告终。据民国《阳江志》卷二十《兵防志二》记载:“道光十九年九月,镇标左营一号米艇奉调至虎门防堵。二十八日在穿鼻洋会击英船。时禁鸦片事起,提督关天培檄调水师船五艘在洋弹压。英船先发炮,故各师船还击,断其船头鼻,米艇亦被撞沉,英船遂退出外洋。”另据林则徐道光二十年六月二十一日奏折《动项修造参战损坏师船片》称:“上年(指道光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水师提臣关天培督率舟师,在穿鼻外洋轰击英夷吐嘧等舡,断其舡头舵尾,披靡奔逃。因师舡亦有损坏,未克穷追,经臣等会折奏明在案。兹据藩臬两司查明损坏师舡共有四只,内河水师提标左营第二号大米艇一只,阳江镇左营第一号大米艇一只,均系被炮伤损过甚,难以修复,必须另行拆造。又阳江镇右营第六号中米艇一只,硇洲营第三号中米艇一只,皆有损坏,应行大修。”由此可知,当时的战斗是多么激烈。

阳江镇水师参加惨烈的“沙角保卫战”,官兵多有伤亡。道光二十年(1840),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任命琦善署两广总督兼海关监督。义律再次提出割让香港、赔款等各项要求,被琦善拒绝后,决定继续动武,于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上午8时突袭虎门要塞的前沿阵地沙角、大角炮台,以迫使琦善接受其所提条件。当日英军派出水陆兵1461人,大小战船20余艘攻打沙角和大角炮台。沙角炮台孤悬海外,琦善派兵船增援,陆军三江口协副将陈连升亲自坐镇炮台指挥。战斗从上午8时直至下午4时前后,守军一直顽强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大角炮台陷落。陈连升中弹牺牲,其子陈举鹏英勇不屈,最后不愿被俘,投海而死。此战清军伤亡惨重,阵亡290多人,受伤500多人。其中,有两名阳江人受伤,一是时任副将李贤,二是阳江镇把总萧九成。据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1841年2月14日)两广总督琦善奏报大角、沙角之战伤亡情况清单记载,负伤名单上有:“署水师提标中军参将大鹏协副将李贤;阳江镇左营把总萧九成”。而阳江镇士兵伤亡数不清。萧九成,阳江城内人,据民国《阳江志》卷二十八《选举志三》载,同治内署香山营守备。李贤,阳江大八人,后来官至碣石镇总兵。(详见本报2022年7月31日有关李贤的文章)

阳江镇的设立,对加强粤西沿海的海防,打击海盗保障商旅和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在鸦片战争中也为抗击英国侵略者立下功勋。清光绪年间,阳江的海防相对事简,两广总督张之洞建议迁阳江镇至廉州,加强中越边境的海防,其时中法战争刚结束不久。据《清实录光绪朝》227卷载光绪12年4月下旬,两广部督张之洞奏:“廉州边海交卫,高州镇未兼领。拟请于廉州专设北海镇水陆总兵,并拟裁并阳江镇,改设高州镇水陆总兵,以便控扼。”民国《阳江志》卷二十四《职官志四》载:“十四年六月,移镇北海。”

由嘉庆十五年(1810)至光绪十四年(1888),阳江镇总兵在阳江设置78年之久。

链   接

● 张百龄

张百龄(?-1815年),字子颐,号菊溪,承德隆化县人,清代官员。

张百龄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中举,乾隆三十七年(1772)中进士,历任编修、文渊阁校理、提督山西学政、江南道御史、浙江道御史、奉天府丞、湖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云南布政使、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晋爵宰辅之列。嘉庆十四年(1809)任两广总督时,海盗张保仔时入内港劫焚。张百龄会同水师提督孙全谋合击,先后歼擒张保仔之弟生仔等盗贼。由于查办严紧,遂令贼众胆寒。张保仔曾攒凑30万两白银行贿,被其拒绝。督饬舟师及地方官两次迎剿,粤洋著名大股盗匪,除投首外,均悉数歼灭,全省洋面一律荡平。张百龄因功加封太子太保衔,赏戴双眼花翎,给予二等轻车都尉世职。嘉庆二十年(1815),赐爵三等男,同年,张百龄因心力交瘁病重去世。

(据罗亚蒙等主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