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

市共青湖学校八(1)班 许朝甄

2025-07-16 09:41:00 来源:阳江日报

在老家山乡,家家户户都亮着“红棂灯”。村口有座高耸的大门楼,每次回去都得从那朱红大门“穿”过。小轿车驶过,影子被扯碎。站在下面望,外面仿佛是两重世界:一面是繁华的城市,灯火通明;一面是大山里热闹的乡村

灯笼

市共青湖学校八(1)班 许朝甄

阳江日报

在老家山乡,家家户户都亮着“红棂灯”。村口有座高耸的大门楼,每次回去都得从那朱红大门“穿”过。小轿车驶过,影子被扯碎。站在下面望,外面仿佛是两重世界:一面是繁华的城市,灯火通明;一面是大山里热闹的乡村夜晚,虫鸣似乐。

当大门两旁挂起红棂灯时,村里就热闹起来——春节到了。

春节一来,村里鸡犬相闻,外出打工的乡亲们陆续返回家乡,村子重拾烟火气。热闹时,人们常花一天或半天扎红棂灯。过去和现在不同,村里人爱自己做灯。做灯不简单,一个灯笼制作少则几小时,多则几十个小时。我最盼望的是爷爷扎红棂灯。论手艺,爷爷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筹备时,他天不亮就进山选老竹,专挑笔直、碗口粗的,说这样的竹骨硬,能撑住一整年的盼望。砍竹时,爷爷总念叨“得给来年留余地”,专找山坡上那些“辈分”大的老竹,砍完还要用松针把竹根盖住,说是和大山打了一辈子交道,得讲规矩。

制作时,爷爷双手仿佛带着魔法。竹子缠石弯弧,松火烘烤定型,篾刀游走间,竹条化作细密骨架。糊纸时,他用新粉调面糊,轻轻抚平红棉纸上的褶皱。毛笔点染,鲤鱼摆尾搅起浪花,梅花绽放在凛冽风雪中,每一笔都在诉说山里人的祈愿。

除夕夜里,红棂灯挂上屋檐,暖黄的光晕映着爷爷的笑容。这红棂灯不只是物件,它是爷爷和大山、和岁月的对话,是乡村人心里的光。哪怕将来我走到山外,想起这灯,想起爷爷守着竹架的模样,就知道,不管走多远,心里总有盏灯,照着回家的路,照着传承的路。

指导老师:黄琳雯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