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人士分析今年中考试题变化,为准初三学生提供“备考锦囊”——

练好“基本功” 拿稳基础分
2023-07-19 10:29:47 来源:阳江日报

教育界人士分析今年中考试题变化

教育界人士分析今年中考试题变化,为准初三学生提供“备考锦囊”——

练好“基本功” 拿稳基础分
阳江日报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顺利结束,有教育界人士表示,今年中考的试题内容新颖,强调创新意识和开放性思维,对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较高,或会成为未来命题的“风向标”。近日,记者约请了我市多名老师,由他们对今年中考试题进行分析,并针对今年中考的新变化和特点,给准初三学生将来备考提供了一份“锦囊”。

■ 阳江日报记者/盘聪颖

中考总分值增加 试题难度稳中有降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根据《阳江市教育局关于我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阳教招〔2020〕9号)精神,从2020年入学的初一新生开始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革后的分值如下: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含听力30分),道德与法治100分,历史100分,物理100分(含实验操作10分),化学100分(含实验操作10分),地理80分,生物学80分(含实验操作8分),体育与健康80分,总分共1000分。

近期,我市各学校中考捷报频传。据统计,全市950分以上分数段的学生共有63人。此外,一些“眼尖”的家长发现,今年高分层人数明显增加了。

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教育界人士,了解到今年学生的中考分数比去年高的原因有三:一是分值发生变化,2022年中考总分为756分,今年的分值增加了244分,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6个科目的分值增加了,其中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科目将实验操作纳入了中考。二是今年的试题难度稳中有降,但开放性试题和创新性试题增多,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三是“双减”政策提出,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出现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这无形中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考试题的难度。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提醒,不同年份试卷难易度不同,中考志愿填报不要只关注分数,要依据自己的成绩排位进行综合评判。

命题紧扣新课标 考查学生核心素养

在“双减”背景下,今年各科命题有哪些特点和变化?中考试题改革会走向何方?未来考生将如何正确备考?针对今年中考产生的新变化及问题,本报记者邀请我市多位教育专家对多科试题进行解读,分析和总结中考试卷,并为准初三学生提供教学建议和“备考锦囊”。

语文:多做新题型应对灵活出题

阳江二中语文老师易理晓表示,今年的中考试题难度适中,主观题比较灵活。命题紧扣新课标,侧重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在多元化情景当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其中基础知识题题型变化较大,融入了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如默写题有对联、拼音生词题放到了古诗文段中考查等。阅读题的结构也有细微变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篇幅减少,恢复了实用文体文本阅读题,选材和题目设计都十分贴近现实生活。

“评卷时,我发现部分同学的作文存在素材陈旧、审题不够仔细等问题。”市实验学校语文老师张清芬建议,学生要利用好暑假的时间多读书,多读经典作品和写读书笔记,将自己对某事、某物、某景的感悟写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全面且充分地掌握课内知识,可以多练习新题型和做外省的中考真题。

数学:掌握学科核心知识拿稳基础分

“今年的数学试题和往年有所区别,既注重基础,又有创新之处,或是未来数学教学及命题的‘风向标’。”市实验学校数学老师胡计安点评,今年中考数学试卷难易适中,题目新颖,涉及到科技发展、生产生活、实践操作、空间与想象、跨学科融合等方面,并且具有区分度,能让基础生、尖子生和其他学生拉开距离。根据试题变化的趋势,学生靠“题海战术”已经很难拿到高分,建议不要盲目刷题,多做创新型题目,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阳江二中数学老师刘成彩则建议,学生首先要注重“双基”,牢牢掌握学科核心知识。中考试卷大部分是基础题,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拿到8成以上的分数。其次要培养审题能力和计算能力,会做的题目做到一分不扣,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再者要尽量多拿难题分,将难题的解题步骤细分,每一步正确的演算都可以得分。

英语:加强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训练

市实验学校英语老师吴显珍表示,今年中考的试题题型看起来简单了,实际上整体难度并没有太大变化,体现出“双减”政策中“减负”而不“减质”的要求。其中,最明显的是出题模式发生了新变化,如短文填空题型改成了选词填空,长难单词出现的频率较少,常见词汇较多;书面表达话题是“科学梦”,命题紧跟时事热点和贴近生活,并使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出题,要求考生根据思维导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做梦的原因以及对自己的影响。这种半开放式的写作要求,考查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展了学生的表达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今年的中考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基础牢固的学生会更有竞争力。从今年中考英语试卷中可以看出,在今后的教学和备考工作中,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训练。”阳江二中英语老师许超华建议,学生要注重词汇积累、提高写作技巧、扩大阅读量、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多进行模拟练习。

化学:把课本知识延伸到生活中

在市实验学校化学老师林巩固看来,尽管今年化学中考增加了实验操作测试,但总体考试难度中等偏易,满分人数比往年明显增多。在中考化学试卷的结构里,选择题比重加大,题型设计越来越接近生活,不再是直接套用书本上的知识理论,而是紧扣课标、立足教材,结合社会热点、中国传统文化、科技发展、生产生活、跨学科融合等,多维度考查化学知识点。

“今年中考化学试题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并增加了 ‘科普阅读题’和‘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题’。” 阳江二中化学教研组长关德伟建议,学生一要理解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和规范书写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并要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规范格式答题。二要重视化学实验,尤其是跨学科实践实验,提高创新应用能力。三要关注社会热点、生产生活、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等,学会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四要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物理:开拓思维解答开放性题目

阳江二中物理老师冯绍儒表示,2023年广东中考物理试卷的整体难度基本与去年持平,不过今年的试题有一个特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等相对基础的题目,相较于去年更加简单。此外,实验题、综合能力题体现出较强的开放性,涉及到多方面的物理知识,要求学生思维开放,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在评卷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新颖的物理问题,以及不会用物理专业名词答题,部分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较差,容易混淆原因和结果。”冯绍儒建议,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勾画和理解关键词,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运用问题的能力。

历史:强化基础训练关注热点问题

“今年中考历史试题较去年难度有所降低,中等偏易,出现了一批满分考生,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也比往年明显增多。”阳江二中历史老师陈马香分析,今年中考历史试题紧扣课标、立足教材,注重考查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进一步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

陈马香说,在评卷的过程中,她发现存在书写不规范、串题严重、答题没有分点和分号、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薄弱、基础知识不牢固、概括材料的能力较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她建议学生要重视课本的知识、插图、史料等,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史料分析及知识迁移能力。学生还要注意答题规范和书写规范,平时多关注热点历史问题,以及加强训练历史小论文,培养提炼观点和论述观点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结合时事多角度作答

阳江二中道德与法治老师梁海燕认为,试题的整体难度和去年差不多,基本是学生熟悉的题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体现出命题的新特点:学科知识和时政新闻、时事热点相结合,更加注重对文化自信、法治观念、健全人格等核心素养的考查,更考验学生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的能力。“接下来的命题方向,可能会参照广州、深圳等城市,出现时代特点鲜明的创新题。”梁海燕说。

梁海燕对今年的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总结分析认为,在选择题上,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记知识点时要注意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尤其要关注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如“酒驾”与“醉驾”,一定要弄清楚两者的概念。在主观题上,要写出完整的答题模式,如辨析题要做到“一辨二析三总结”,并要理清思路,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多角度回答问题和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将题目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点连接起来。在今后的学习中,对于教材中的思考探究栏目,学生要积极思考和学习,提升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