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秀美的丽水古街。
战友几次邀请,终于成行,驱车专程前往浙江温州永嘉县,游览了他的老家——岩头古村。早前在部队服役时,训练闲暇,他曾不厌其烦地多次介绍过岩头古村的历史:地处楠溪江中游西畔,是楠溪江畔最大的古村落。“护城湖中载荷花,绿树丛中隐古塔。杨柳紫薇满湖堤,上下花园红间绿。横巷直街行方便,三进两院大住宅。房前屋后清泉水,亭台楼阁巧安排。”这段用当地方言朗朗上口的民谣唱出了古村的独特风韵。
古村始建于初唐,宋末元初,始祖金安福迁居于此,明世宗嘉靖年间,由八世祖金永朴主持全面规划修建。村落布局是三进两院四合围式的建筑群,这是古代村落规划建设的典范,因此,素有“岩头本是仙居地,楠溪江畔一明珠”之美誉。
街头路碑。
刚下过一场雨,天还阴着,又吹着微微的风,天气不算热。在战友陪同下,从岩头古村的南门步入,一棵300多年历史的香樟古树,遮天蔽日、挺拔苍劲。古树西侧,是建于明嘉靖年间的丽水桥,经过400多年的风雨洗礼,古桥仍然坚固如初,连接着古村的过去和现在。在古树东南侧,单檐构造的“乘风亭”结构独特、外观朴实。战友说,亭子用香樟木所建,夏天有驱虫防蚊的功效。亭内挂了对联:茶待多情客,饭留有义人。亭子里长年备有茶水,供人免费饮用,称之为“义茶”,是当地人行善积德的做法,已在古村延续了数百年,由此可以感知古村民风的淳朴和友善。
乘风亭向东就是丽水古街了。它有三四百米长,90余间店面,店铺前是四五步宽的长廊,青瓦屋檐比肩披盖,为行人遮风避雨。一条小河蜿蜒流过古村,长廊依水而建。行走此间,流水潺潺,细波涟漪,倒映着岸上来往的行人、廊檐高悬的一排大红灯笼、远处连绵起伏的深绿色群山,正可谓“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
丽水古街“古”风犹存,一砖一瓦、一木一椽,都沉积着岁月的悠长。驻足一家手工制作永嘉麦饼的百年老店,以麦粉包裹咸菜和鲜肉煎烤而成的麦饼刚刚出锅,买一个尝尝,口感松脆、鲜香可口,再配以葱花汤,唇齿间美不胜收。继续漫无目的地缓步古街,发现它又不止于“古朴”。因为除了各式传统老店,还不时传来阵阵奶茶香、咖啡香;除了永嘉昆剧大戏台,还有充满氛围感的黑胶唱片店。古与今的碰撞与融合,在街头擦出别样灿然的火花。
惬意地斜靠在长廊“美人靠”上,恬适地欣赏着这片古香古色的景致,当曲调优雅舒缓的宋韵南戏隐约飘来时,我突然产生了如梦似幻的错觉,我微闭双眼,静静地想,这就是我所追寻的惬意的慢生活么?如果不是,差距还有多少呢?思索间,我恍然有所悟:临水长廊,视觉里、听觉中、触觉上,岁月如此悠然静好!这不已是答案了吗?这不已经邂逅了吗?此时此刻,在这里打个盹儿,或者发会呆,最好不过了。
历史遗留下来的古代图书馆。
中央街向南,跨过布满水下森林的芙蓉池,是一座古代书院——水亭祠。由明朝岩头第八世祖金永朴所建,也是他生前的私家书院,又叫“水亭书院”。战友说,它是楠溪江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书院。
书院由门台、照壁、两池、月台、仪门、孝思亭、映月亭等结构组成,建筑朴实厚重,保存了较为鲜明的宋朝建造风格。水亭祠南面,并不高的汤山上有座文峰塔,与水亭祠同时建造。战友拉我站在书院正堂前的水亭里,沿着他的手指向南望去,笔直耸立的文峰塔塔影刚好返照在平静的深色水池里,恰似一支毛笔正在砚台里蘸墨,于是当地村民信奉其为绝佳的“文笔蘸墨”风水格局。
所谓的风水格局自然是一种迷信,不过这里确实教化过精通翰墨经史的进士举人,也教化过为民族舍生忘死的志士仁人。战友自豪地说,仅仅在南宋时期,村里就曾走出过18位京官,其中一位还是状元,村里的宗祠至今还悬着金龙镶边的巨幅状元匾。小小的村落,竟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着实让人赞叹感怀。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里竟然还是义士之乡:南宋末年,元兵南下,文天祥起兵,咸淳元年进士陈虞之率领八百名青壮年村民积极响应,在芙蓉峰据守三年,最终全部殉难。
颇具特色的石路石墙。
信步苍翠掩映的岩头古村,心境舒爽。脚下的路是用拳头大小的鹅卵石铺成的,那些鹅卵石已被踩磨得很光亮,泛着柔和而温润的色泽,与柏油马路相比,自然略显凹凸不平,几个穿了高跟鞋的妙龄女子迎面走来,小心翼翼的样子更显她们体态的娇柔与妩媚。一排排屋舍和高高低低的围墙都是用形状各异的石块或碗口大小的鹅卵石砌成的,大多呈淡褐色,石头与石头间的缝隙小而均匀,墙面平整,可见当年的能工巧匠技艺高超。石缝间,有的爬满了厚厚的青苔,沉淀出颇具历史感的深绿色,也有的还留有雨水冲刷过的印痕,隐藏着光阴的年轮。定睛细观每块圆滚滚的石头,或柔和或散乱的纹理细腻而清晰,像是大地的指纹,亘古又深邃,让人内心腾起无限遐想。石墙不高,偶尔有几片树叶飘落,轻轻地躺在石墙上,宛如岁月的书签。
古街两旁,各式古建筑静静矗立着,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一户人家的屋檐下,红灯笼在风中摇曳,为这宁静的古街增添了几分温暖与喜庆。路边的墙角下,用长石条修建了水渠,清澈的泉水正汩汩流淌着,不急不缓。不远处,一位苍发阿婆,正坐在水渠旁的石头上,借了泉水在洗衣裳。她沿用传统的洗衣方式,把沾湿的衣裳放在一块比洗脸盆还大的椭圆形石头上,挥舞棒槌敲打着,有节奏的砰砰敲打声,在石巷回响,感觉从遥远的过去传来。
随心所欲地行走在岩头古村,恍若忽地掉进了时光隧道,鞋底与石头的每一次触碰,都像是与亘古岁月的一次亲密对话。穿过一段写满风霜的廊亭、走过一条曲径幽通的古街、跨过一道磨平棱角的石门坎,便感觉有一段历史与我相向而来,却又悄然擦肩而过。这种感觉实在美妙,以至于总让我忍不住面对某一古建旧物凝神,任凭思绪胡乱遥想古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种恬适与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