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登山运动兴起,有美景也有挑战

阳江逾5000人入“驴友”群
2023-10-20 09:25:44 来源:阳江日报

户外登山运动兴起,有美景也有挑战

户外登山运动兴起,有美景也有挑战

阳江逾5000人入“驴友”群
阳江日报

我市户外登山爱好者组织登山活动。 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供图

一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重阳登高的民族记忆自盛唐流传至今。又近重阳佳节,在我市,登高望远不止于重阳,早已经成为一项流行的户外运动。登山爱好者们在微信组建群聊,户外登山成了度过周末的一种选择。

亲近自然是户外登山带来的最大魅力。无论是休闲娱乐的入门“玩家”,还是挑战高难度线路的登山“大神”,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喜欢自然带来的放松和舒适。对不同的群体而言,亲近自然的同时,也应爱护和敬畏自然,环保和安全始终是户外登山这一运动离不开的首要话题。

■ 阳江日报记者 王雄基

■ 通讯员 韦智锋

越来越大众化的户外登山

10月4日和5日,阳江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彭春晓趁着假期,带着18名登山爱好者来到恩平市锦江水库附近的山岭,在户外度过了两天一夜。虽然期间遇到了雨水天气,登山爱好者们兴趣不减,在饱览当地自然风光后兴尽而返。

作为一名资深领队,彭春晓接触户外登山有13年之久。这期间,户外登山从一项小众的户外运动逐渐大众化,彭春晓通过参加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组织的户外领队培训班等方式,逐渐成为一名户外登山的专业领队。“纯粹是为了个人爱好。”彭春晓提到,学习登山技能是为了保护自己和朋友,即使需要额外付出,他还是喜欢和队友AA制平摊费用。

登山爱好者黎田接触户外登山也有8年时间。疫情前,黎田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出门一趟。阳江的鸡笼顶、紫罗山、鹅凰嶂、烂头岭,同一个地方也能走出不同的线路。黎田介绍,如果在阳江本地登山,车费和晚餐人均支出也就是120元左右,户外登山并非一项昂贵的运动。

据阳江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统计,我市目前有20个超300人的“驴友”微信群。除去少部分登山爱好者重复加群的,入群参加组队活动的户外登山爱好者人数逾5000人。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以休闲为主的市民也会和朋友去难度不大的线路户外娱乐,户外登山俨然已成为一项大众娱乐项目。

组队出行“三不问”“三不借”

户外登山为什么会吸引越来越多人参与?彭春晓分析,参加户外登山的市民大多年龄在30岁至50岁之间。对他们而言,户外登山一是和朋友游玩线路欣赏风景,也可以通过运动减轻心理压力。彭春晓说,大多数人户外登山回来后心情都会变得很好。

在户外登山群体中,爱好者们会心照不宣地保持“三不问”和“三不借”的习惯。三不问,即不问工作不问家庭和不问婚姻,将生活中的琐事和户外运动隔开。三不借,即不借钱不借水喝不借光(手电筒),每个人独立处理自己的需求。

组队出行中,队伍人数并非越多越好。彭春晓介绍,一些户外登山领队盲目以组队人数多为自豪,却因管理难度上升造成队伍人员走丢、迷路等混乱局面。彭春晓认为,一个专业的户外登山领队组队时,最多不能超过20人,且出发前需要根据线路难度选择队员,保持风险管理的意识。

每次组队出行前,彭春晓都会对线路进行风险评估,将线路的难点和人员的要求告知队员。同时,领队还需要提前准备线路所在的应急、医院和派出所电话,以备不时之需。在后方,还需要一名同伴知晓登山队伍的线路和时间点,这样才能保证队伍在失联后依旧能找到外界力量介入救援。

登山被困事件时有发生

户外登山运动的兴起,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户外迷路、被困等事件的发生。据市消防救援支队统计,近两年我市有记录的登山遇险事故就有五六起。2022年7月30日,阳东区大八镇沙朗村父子登山失联;2023年6月15日,阳东区东平镇一对夫妻登山迷路报警求助;2023年9月6日,阳东区大八镇牛岭山一男子登山时因身体不适被困……

幸运的是,在我市近年接报的登山遇险警情中,被困人员最终都被安全救出(不计溺水)。然而,由于山地救援搜索范围广、难度大,每次救援都需要当地政府、公安、消防及民间救援队等联合行动,耗费大量人力。市消防救援支队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在参与户外登山运动时,应首先考虑自身越野能力,以休闲为主的市民应尽量前往有公共设施的户外登山线路。

“登山爱好者本身是自然环境的闯入者。”彭春晓提到,在户外登山时,爱好者们除了要带走所有垃圾外,还应保持当地自然环境的原始风貌,不折损植物,避免破坏。此外,每次登山前,爱好者们都应做好详尽的规划,带齐干粮、饮用水、手电筒、登山杖、备用电源等物资,做到有备无患。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