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赴港投保最新数据出炉。9月2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中国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源自内地访客的新增保费较去年同期下跌6.9%至297亿港元;从二季度来看,源自内地访客的新增保费为141亿港元,同比减少36.77%。二季度赴港投保新单保费降幅明显是何原因?将如何影响全年保费走势?
上半年新增保费小幅下滑
因香港保险具有产品设计灵活、保障全面、收益较高等特点,近一年以来,部分内地旅客赴港第一站便是直奔保险公司,一时间,香港保险再度成为备受青睐的“土特产”。不过,目前持续高涨的投保热情出现了减退迹象。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源自内地访客的新增保费较去年同期下跌6.9%至297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新增保费份额由31%降低至25.7%。
从赴港投保较受欢迎的险种来看,终身寿险依旧当仁不让。据了解,上述新增保单中,终身寿险、重疾及储蓄寿险分别占这些保单数量的59%、29%和3%。
需要关注的是,如果聚焦于二季度来看,源自内地访客的新增保费为141港元,同比减少36.77%,与今年一季度的火热程度相比有较大反差。今年一季度,源自内地访客的新增保单保费为156亿港元,创五年来新高,同比上升62.6%。
而回首2023年全年,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个人人寿保险新增保单保费约590亿元,较2022年约21亿元飙涨逾27倍。
规模下降存多重因素
今年上半年,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热情相较于去年及今年一季度有所回落,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存在需求、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国精算师胡宁宁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原因还是去年基数较高。2023年2月香港和内地才开始全面通关,压抑了三年的赴港投保需求得以释放,因此,2023年二季度是通关流动人数最大的时间节点,对应的赴港投保人数以及保费都是2023年最高的季度水平。
对于内地赴港投保的新单保费下降,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也表示,这体现了抑制的需求集中释放后的回归常态。去年是疫情后开放的首年,疫情期间被抑制的业务于去年爆发,使得去年内地赴港投保业务剧增。但这种增长不可持续,此前被抑制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今年恢复常态,从而造成业务规模下降。
然而,这并非唯一原因,随着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热潮的持续,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合规的销售行为。对此,在杨泽云看来,今年上半年,香港保险监管机构加大了对于香港保险非持牌人员销售、违法返佣等违规行为的打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香港保险的销售动机。特别是保险很大程度上是销售推动型的经济活动,对销售活动的严格监管必然影响其业务。
赴港投保热潮有所消退,也可能源于个人收入的下降。杨泽云表示,据财政部数据,今年1—7月个人所得税8529亿元,同比下降5.5%。而内地赴港投保的保险投资属性较强,投保者的收入和财富状况会极大地影响其投保决策。
“热情”或与五六年前持平
其实,因香港与内地保险业务在适用法律、监管政策以及保险产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监管早在2016年便就赴港购买保险从法律、外汇风险、保单收益、退保损失、条款等五方面作出提示。
今年以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已经多次提醒和呼吁公众留意欺诈,避免“非法转介”和“返佣”。
在业内人士看来,内地访客赴港投保需要注意的潜在风险包括,高额的推介费催生了销售误导等乱象,后期维权困难;香港保险对保险公司完全市场化定价管理,各保险公司的产品差异度大,投资收益水平差异也很大,客户只看重收益,最后保险公司真的破产,可能客户利益会有损失;另外,两地法律与法规及监管有巨大差异,后期的维权与理赔,可能会存在诸多不便利或问题。
由于去年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上半年保费规模达到了300亿港元左右,而下半年则回落至200亿港元,因此,有业内人士此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预测,2024年,保费规模达到2023年的590亿港元难度或较大,预计保费规模将与2018年和2019年持平,约450亿元左右。
“数据显示,2009—2023年,内地客户为香港保险带来新增业务保费累计3775亿港元,虽然部分年份受到政策或疫情的影响而下降,但呈现总体增长的趋势。”对于未来保费规模将取决于哪些影响因素,在杨泽云看来,未来,内地访客赴港投保香港保险,一方面受到内地和香港地区监管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内地保险发展及两地金融开放合作的影响。 据《北京商报》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