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融合教育助力特殊需要学生成长

守护每一份“不同”的绽放

2025-11-18 09:22:13 来源:阳江日报

守护每一份“不同”的绽放

阳江融合教育助力特殊需要学生成长

守护每一份“不同”的绽放

阳江日报

■ 阳江日报记者/曾宪雯

“老师,我会!”语文课上,小玉(化名)举起了手,在老师鼓励下,她清晰地说出了自己的答案。老师率先鼓掌,教室里随即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这看似平常的一幕,背后是我市融合教育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小玉是一名有智力障碍的特需学生,如今,她不再是教室里的“孤岛”,而是班级里被平等接纳的一员。

近年来,我市构建起“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核心、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全市210所普通学校共接纳794名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适龄特殊需要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了100%,让特需学生与普通学生“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课堂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感

市田家炳学校四年级某班的课堂上,后排扎马尾的女孩小芸(化名)正专注记笔记,目光紧追黑板板书,若不是她行走略显不便,很难发现这个开朗女孩腿部有障碍。

“刚入学时她总因自身情况哭着不愿来校。我便常坐在她旁边陪读,发现她喜欢画画,便请她帮忙绘制教学素材,慢慢帮她建立信心。”语文教师兼级长陈丽环说,如今的小芸已变得开朗,和同学们相处很融洽。

这样的转变并非个例。教室里时而趴桌时而翻动课本的女孩小灵(化名),有轻微智力障碍,虽能正常沟通,但学习课程内容较为困难。陈丽环说:“为此,老师们会特意为她简化课后作业。她从最初不会握笔,到现在能认字、写字,虽然速度慢些,但每个进步都让我们感动。”

有时,老师们也会安排小灵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在体育课上看管运动器材。“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感很重要。”陈丽环分享道,她们还在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关爱“星”朋友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平等相待,使特需学生能真正融入班集体中。

“为了提升专业能力,我们参加了全市的随班就读种子教师培训,并组织随班就读教师到特殊学校听课交流。”负责随班就读工作的心理教师司徒业根介绍,通过学习特需学生的教育方法、个性化教学计划制定等,让我们更懂这些孩子,更能因材施教。

学校管理

从设施建设与育人机制两端发力

“对待特需学生,我们需要多一些关心、耐心、爱心,让他们感到暖心。”作为省级随班就读示范校,市田家炳学校副校长关柏记道出了学校的融合育人理念。目前,该校共有9名随班就读学生,涵盖智力、肢体等障碍类型。为给予他们全面支持,学校从设施建设与育人机制两端发力。

为方便肢体障碍学生通行,该校给教学楼楼梯加装了无障碍扶手。同时,学校在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指导下设立资源教室,配备专业器材与教具,为肢体障碍学生提供康复训练,为智力障碍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业辅导。

“过去对待特需学生我们只能多谈心多鼓励,如今在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指导下,学校逐步建立起个别化成长档案,通过每学期的个人情况收集和需求评估,为每个特需学生定制专属成长方案。”司徒业根介绍,此外,学校还推出参与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激励方案,并将心理辅导频次从每学期1次提升至2–4次。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推动建立的“三人小组”帮带机制。关柏记分享了一个感人案例:一名有情绪障碍的四年级学生曾因误解同学议论而情绪激动,试图跳窗,幸好负责帮扶的两名同学及时发现,合力将其劝下。“在持续关爱下,这名学生最终顺利完成了小学学业。”

“在专业引领下,我们以科学方法、温暖环境和持续陪伴,为特需学生撑起成长的天空。”关柏记表示,融合教育不是口号,而是每一天的细心观察和每一次的耐心等待。

体系支撑

合力织就全域支持网络

在学校融合教育实践的背后,离不开服务体系的完善。目前,我市已建成以1个市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核心,指导4个县(市、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管理48个乡镇(街道)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全覆盖”三级管理体系,为全市210所普通中小学校的794名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专业服务。

“我们的工作,就是整合多方资源为有需求的随班就读学生、学校、家长提供专业支持。”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巡回指导教师蔡雨表示,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依托特殊教育学校专业资源组建巡回指导教师团队,针对具体学生和班级,指导老师开展班级管理、家校共育及个别化教育;同时结合学校特色及学生类型,为资源教室的功能布局、课程建设提供专业指导。

据悉,两年来,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已举办融合主题研讨活动10余场,并面向900余名教师提供分层分类的系统培训,有效提升其专业能力。同时通过助力学校开展主题班会、观看心理电影等活动,倡导“正视差异、包容友爱”的理念,帮助特需学生融入普通学生群体。未来还将开发个性化学习工具、辅助器具以及智能教学评估系统,借助科技手段弥补人力短缺,优化教学质量。

“融合教育不仅要让特需孩子得到妥善安置,更要通过专业的支持和适宜的环境,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最终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抱无限可能的未来,”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玉坤表示,未来将把融合教育延伸至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学段,为特需学生的就业与生活铺设更加坚实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