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银发族”上“大学”

活到老学到老,茶艺、舞蹈、萨克斯等老年人兴趣班报名火热

2025-04-09 09:33:58 来源:阳江日报

茶艺、舞蹈、萨克斯等老年人兴趣班报名火热

阳江“银发族”上“大学”

活到老学到老,茶艺、舞蹈、萨克斯等老年人兴趣班报名火热

阳江日报

老年人在市老干部大学练习声乐。

声乐班里,“银龄”学员齐声高歌,悠扬的歌声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舞蹈班里,学员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婀娜的身姿充满活力与风采……发生于市老干部大学、广东老年大学阳江学院(阳江开放大学)的一幕幕场景,不仅是我市“老年学堂”的日常写照,更是老人从“养老”到“享老”观念转变的鲜活例证。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年均新增2000万“银发族”。在我市,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有59万人。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给老年人的生活增添色彩,他们走进课堂发展兴趣爱好,收获知识技能,用实际行动诠释“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不断滋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生命之花。

■文字/阳江日报记者  黄方盈  关雯静

■图片/阳江日报记者  谭文强

兴趣班里“青春再现”  70岁老人连报8门课

上午8时,70岁的许小丽收拾好鼓槌、乐谱和舞蹈服,准备出门上课。在广东老年大学阳江学院,这名每个学期都报了8门课程的“明星学员”,她的日程表比年轻人还紧凑:周一形体课练天鹅颈,周二手机摄影课学AI视频制作,周三声乐课飙高音,周末还要和“老伙伴们”去公园表演。“年轻时没实现的舞台梦,现在全补上了!”许小丽说道。

许小丽的日常,是我国老龄群体掀起学习热潮的缩影。曾经被定义为“颐养天年”的退休时光,如今正被老人们用求知欲重新丈量。“珊瑚树红春常在,风波浪里把花开……”在市老干部大学的课堂上,60余名“银龄”学员满怀激情地唱着《珊瑚颂》,嘹亮的歌声在校园内久久回荡。像这样的声乐班,市老干部大学共开设了6个。

“学习声乐让我觉得心情愉快!从零基础开始系统学习声乐,看到自己一点点进步,真的很有成就感。”离开校园近40年,刚退休不久的莫少君重新回到课堂,过上了当学生的日子,“现在比年轻读书的时候还要认真专注,课堂气氛活跃,老师教学用心,大家学习热情高。”

这股学习的“朝气”在广东老年大学阳江学院同样蓬勃。该校社区教育科科长张卫群的办公桌上,课程报名表堆成小山。张卫群介绍,广东老年大学阳江学院于2023年5月开始招生,吸引了众多老年人热情参与。今年的春季课程吸引了1200多名学员,23门课程涵盖形体走秀、手机摄影、茶艺、萨克斯、舞蹈、书画、瑜伽等内容。每学期百元左右的公益价,让更多老年人得以走进“老年学堂”,满足“精神刚需”。

老年教育正成为老年人们充实自我的新去处。在各类兴趣班里,不仅有80岁依然求知若渴的“老同学”,还有刚退休便迫不及待地充实自我、追求新知的“新同学”。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用行动证明:生命的每个阶段都值得绽放光彩。

学校按需创新教学  热门课程两天被“抢空”

近日,市老干部大学的非洲鼓教室里,银发学子们正跟随老师的节奏拍打鼓面、认真练习。这是该校今年春季学期新开设的课程,也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课程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开设,不到2天名额就报满了,不少老年人还咨询能不能加位。”市老干部大学负责人方嘉蕙介绍。

怎么更好地了解老年人所需?据介绍,市老干部大学每年都会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员的需求及建议,安排老年人喜欢的课程。“我们发现许多老同志想接触年轻时没机会学的新事物,我们需要不断创新课程,满足他们的需求。”方嘉蕙介绍,根据学员意见,市老干部大学今年春季“上新”了非洲鼓、摄影课程。

为了满足学员的多样化需求,市老干部大学还不断丰富课堂形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老年人“大学”把课堂搬到户外,“走出去”开展特色教学,比如在公园上太极养生课、在乡间田野上摄影课等,让老年人在实践中收获知识、提升技能,感受学习的魅力。

各类课程给予了银发族重返校园学习的机会,市老干部大学还定期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比赛,为学员们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登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不仅能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学员杨冰告诉记者。

学习的价值还延伸出校园围墙,让“学以致用”成为现实。刚退休的华哥是广东老年大学阳江学院流行演唱班的一员,唱红歌、流行音乐,他都乐在其中。华哥感慨地说,在课堂上,他不仅学会了唱歌,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去乡镇演出,把快乐带给他人。

网络课程扎堆兴起  警惕落入“云端”陷阱

线下的老年人兴趣班“火爆”,线上的网络兴趣班也盯上了老年人这一群体。然而,网络课程的便捷也伴随一定的风险,一些不法分子瞄准了这部分渴望学习、追求精神生活的老年人群体,设置“云端”陷阱,以虚假课程实施诈骗,导致部分老年人蒙受经济与精神双重损失。据媒体报道,一些商家披着“短视频变现课程”的外衣,夸大宣传,误导老年人花费数千元购买理财课、短视频变现课、风水课、养生课等网课,涉嫌虚假宣传。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未有此类案件发生,但此类骗局已在全国多地频发,亟须引起警惕。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提醒,不法分子通常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或电话推销等方式,向老年人宣传虚假的“免费课程”和“高薪工作机会”。这些课程往往质量低劣,所谓的“专家”和“高薪工作”纯属虚构,仅用于诱骗老年人付费。

此外,诈骗分子还会假冒知名教育机构或政府部门,制作虚假宣传页面和证书,声称课程由权威机构认证。实际上,这些“机构”和“证书”都是虚构的,无法律效力。他们甚至可能以购买教材、设备为由,诱导老年人支付高昂费用。这些教材和设备质量低劣,价格却远高于市场价值。

面对网络课程的宣传,老年朋友们应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轻信“免费课程”和“高额回报”的诱惑,要多思考、多比较,不要急于报名。遇到声称可轻松赚钱的课程,更要提高警惕,可能是诈骗。

民警提醒,老年人在报名网络课程前,要核实课程提供方资质,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用户评价、咨询相关部门了解课程真实情况。支付费用时,应选择正规的支付渠道,如官方网站、正规支付平台等,并保留缴费凭证,以便在必要时进行维权。遇到可疑情况时,要及时与家人沟通或向警方报案。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