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刘玲

2024-10-08 15:24:56 来源:阳江日报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阳江市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刘玲

阳江日报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发展全产业链模式,推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加快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统筹发展农家乐、休闲园区、生态园、乡村休闲旅游聚集村等业态,形成竞相发展、精彩纷呈的格局”。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统筹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既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和必然要求,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路径,还是农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新动能和新方向。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农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能够有效带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国家发改委起草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2021年,《“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指出规范发展乡村旅游,完善乡村旅游政策保障体系,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将乡村旅游纳入县域相关规划,以助力乡村振兴。广东省“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阳江市“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包括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明确重点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等内容。《阳江市农业农村“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我市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农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能够促进资源要素从城市向乡村回流,通过催生旅游新业态,增加就业工作岗位,提高乡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二元差距,有效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建设。2022年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特别是县域经济总量较小、增长较慢、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县镇村内生动力不足,一体化发展政策体系不健全,资源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净流出的局面尚未扭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正确方向,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2023年3月,我市也召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城镇建设工作动员会,4月,阳江市通过了《阳江市加快推进特色农业“双十工程”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强调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应做好科学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布局,集中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发展样板。在我市开展农文旅融合发展研究,有利于我市乡村振兴,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

我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阳江山海兼优,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广东省粮食、蔬菜、水果、花卉、南药、水产、畜牧的重要产区,拥有“中国双肩玉荷包荔枝之乡”“中国马水桔之乡”“中国春砂仁之乡”等国字号品牌;阳江豆豉、阳西程村蚝、 阳春春砂仁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有南海“开渔节”等特色节庆活动、阳江风筝制作技艺,阳江漆艺、诗词文化等民俗文化。同时,阳江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滨海沙滩、湖光山色、温泉、溶洞岩洞等天然的优质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物古迹。

目前,阳江市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2家,15家3A级旅游景区。阳江市目前多条旅游线路入选国家、省级旅游精品路线和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目前,我市大多数地区农业、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各自为政,三产融合发展程度不高。由于缺乏科学整体的开发规划、缺乏有力的主体引领以及专业的农文旅融合型人才支持,缺乏对农旅、文旅项目的设计,或在农旅、文旅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浮于“表面化”,特色缺失,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模式缺乏路径依赖。未注重对丰富的农文旅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产业协同发展层次低,产业融合效益低。

目前,阳江市农文旅融合不深,亮点特色不突出,发展模式比较单一。

如在农业产业方面,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阳江市特色经济作物的多元价值尚未被激活。我市现有乡村多是提供简单的客栈住宿、餐饮服务和低层次的农家乐、水果采摘和休闲园项目。此类项目未将农耕文化、乡村或民俗文化等元素较好地融入进去,农文旅融合层次不高,特色不明显。

阳江市现有春砂仁、阳江豆豉、阳东双肩玉荷包荔枝、阳春马水桔和阳东牛大力等地理标志产品。虽然一村一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名录推出促进了对传统农业的挖掘和发展,但是对农产品价值的挖掘多在销售环节,特色经济作物未充分融合文化和旅游元素,特色经济作物的多元价值尚未被有效激活。目前,仅有获评广东地理标志驿站的阳帆豆豉食品有限公司打造了集零售、展览、餐饮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体。

在文化产业方面,对传统文化挖掘还不够有力。阳江历史悠久,山海文化兼备,然而对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力度不够、传承度不高。开发出的文化旅游项目吸引力不强,未能将传统文化与农业、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农文旅产业链短,农文旅融合业态单一。

在旅游产业方面,旅游项目同质化较为严重。根据阳江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阳江市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1459.52万人次,其中,一日游游客人数766.9万人次,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人数692.62万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阳江市旅游客源以一日游游客为主,过夜游客量存在较大增长空间。旅游项目多为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旅游景点开发层次低,未形成特色品牌,且各地旅游景点之间没有形成有效联动,旅游品牌集群不强,娱乐方面,缺少特色观赏节目和参与性节目。旅游业发展业态单一,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造成相关产业发展缓慢。

在相关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市不断推进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但由于对农业产业在观念认识上存在不足,尚未将农业纳入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架构。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多是针对先进制造业等工业产业,较少出台农文旅框架内的综合扶持政策,制约了阳江市“农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

积极推动需求侧改革。一是用流量打开大市场,要充分整合媒体资源,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等,将阳江的农文旅资源进行推广传播,建立旅游营销活动推广新平台,让线上阳江“火起来”。

二是激发农文旅消费动机,充分利用阳江市“山海兼优”的自然景观优势和特色文化优势,打造“沉浸式体验”旅游项目,充分融入当地文化元素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重点塑造能够彰显地方特色的文旅IP和夜经济示范项目,发展特色美食、特色文化展演、特色民宿、特色购物和娱乐活动等农文旅融合多元业态和产品体系激发并满足消费者的异质性需求。

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挖掘农文旅融合资源,找准农文旅融合点,实行差异化策略,形成品牌效应。依托旅游资源,深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和传统乡村粤菜美食文化,与农业等相结合,打造、带动庞大的客源市场,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优化农文旅产业融合的运营机制和模式。要结合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各地区主体应当依据实际的产业基础条件、资源要素状况及社会关系结构等选择合适的产业融合运营模式,产业发展需遵循效率原则,合理统筹规划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才能够真正实现价值共创。

政府、企业和农民协同,实现最终利益和最终价值最大化。如在产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在农文旅产业融合初期需要行政力量触发和干预,在产业融合的中后期要结合市场的力量来激发产业后续发展活力,这种情况下适合以政府为主导力量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可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村民可凭借乡村独有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经营农家乐等多渠道致富。形成以村集体和旅游开发企业为共同驱动力共生运营模式,或形成以政府、村集体、村民、旅游开发企业和农村合作社多方联动共生的运营模式。

加大政策支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农文旅深度融合要加快完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的政策措施。要确保各项政策可落地、可操作、可见效,各地要创造条件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要抓住“百千万工程”的契机,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加强农文旅融合型业态的公共服务建设,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积极融入农业、乡村、民俗文化等元素,住房布局和设施建设方面综合考虑农文旅融合,彰显地方特色,提升公共服务的服务品质。以地方基础公共服务为基础,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创新农文旅融合公共服务供给,为地方“微旅行”、自助游打造触手可及的公共服务,完善农文旅融合公共服务体系,为游客体验行为提供适当的公共服务引导,提升地方服务的便捷度、人文感知度和景观体验度。优化新文旅消费环境。

加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一是聚拢专业人才,内培外引强支撑。产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的智力支撑,但阳江市农村的人力资本相对匮乏。出台有吸引力和创新力的人才支持政策,增强农文旅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支持跨专业与跨行业的专业农文旅团队建设。改善农文旅融合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本地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返乡创业,为相关专业人才提供高效和精准的成长和奖励政策支持。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技能,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转变保守的经营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要充分利用当地高校人才资源、农村科技特派员、大学生三下乡队伍等人才资源,为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实现农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是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农文旅融合。用数字技术为阳江市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强数字乡村农文旅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数字化农文旅产业基础数据库、数字化农文旅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字化农文旅云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引导乡村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竞争。创新农文旅的呈现形式,丰富体验内容,打造交互式、沉浸式的农文旅消费场景。依托数字技术强化农文旅产业经营主体与游客之间的联系、互动,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行业洞察、游客洞察,详细分析、精准预测农文旅需求和发展路径,实现农文旅产业融合升级发展。

(作者单位: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