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茂华:讲好阳江故事传播有温度韧度的思想
2024-08-27 09:51:59 来源:阳江日报

阳江籍图书出版人蔡茂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聊起了他创建三鸣堂、以文化传承传播为己任的故事。

蔡茂华:讲好阳江故事传播有温度韧度的思想
阳江日报

原标题:阳江籍图书出版人蔡茂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文化传承与传播——讲好阳江故事传播有温度韧度的思想

蔡茂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8月24日,广东40天加长版三伏正式下线,但广州高温仍在持续。室外骄阳似火,天河区三鸣堂文化馆里关于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讨论同样热烈。近日,这里正在举行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专题文献特展,展出有中山大学历代著名学者教授黄伯荣、戴裔煊、容庚、商承祚、詹安泰、王力、曾宪通等的精品书画力作及研究手稿、文集等文献资料。阳江日报社组织骨干副刊作者来到三鸣堂参观交流。阳江籍图书出版人蔡茂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聊起了他创建三鸣堂、以文化传承传播为己任的故事。

■ 文字/阳江日报记者 曾宇萍

  图片/阳江日报记者 宋福亮

求知若渴成立三鸣堂

1974年出生于阳江的蔡茂华,在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长大。因为个子高,他被选进体育运动学校,毕业后到了税务部门工作。2004年,他报名参加了中山大学EMBA秋季班的学习,2006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他毅然辞掉别人眼中安稳的工作,只身在广州创业。2016年3月,他更是终止了其他生意,注册了文化策划公司,取名为三鸣堂。可以说,对阅读的喜爱和对文化的尊重,深刻地影响了蔡茂华的人生选择和人生轨迹。

蔡茂华坦言,当年转行做文化策划和书籍出版,的确是一件很冒险的事,但他总觉得背后有一股力量推动着自己前行。他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也是一个人的软实力。中华文明传承5000多年,从未间断。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不是毁灭,而是文化的影响,是文化的力量。”谈及“三鸣堂”的寓意,他表示:“‘三鸣堂’取自《诗经》‘凤鸣’‘鹿鸣’‘鹤鸣’名句,初心就是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持续发掘代表性杰出人物,推广其文化艺术,传播温度韧度兼备的思想。”

万里挑一发掘名家经典

第一次做出版人,蔡茂华出版的书籍是广州美院教授姜今的著作《篆刻集》。姜今一生喜好钻研学问,在国画、设计、电影、美学、诗词、篆刻等领域多有建树,但遗憾的是,这位艺术家的才华在生前没有被更多的人看到。蔡茂华在整理姜老丛书过程中,被姜老的艺术才华及风骨深深感动。他花了大量工夫,重新主编了姜老艺术丛书,让更多人了解这位老艺术家的生平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蔡茂华还不遗余力地参与到漠阳文化的传承传播中来。为家乡方言出一本专著是阳江籍著名语言学家黄伯荣数十年的心愿。遗憾的是,黄伯荣教授2013年因病去世,书稿最终未能出版。黄伯荣教授女儿黄绮仙投入大量精力,对父亲的遗著进行认真整理。阳江日报社专门组织了一个5人编写团队协助黄绮仙工作,蔡茂华也为该书的编辑出版多方奔走,提供全力支持。在各方力量的努力下,2018年10月《广东阳江方言研究》首发,是目前阳江方言研究最齐全、最完备的书籍。此外,三鸣堂还出版了阳江籍著名诗人、学者林贤治的《故园》。

“不做百里挑一,要做万里挑一。”这是蔡茂华始终坚持的原则。三鸣堂成立8年来,蔡茂华坚持在国画、书法、篆刻、古乐等多个艺术领域进行万里挑一的发掘推广,将那些鲜为人知的杰出学者、艺术家的成就推广给世人,先后策划出版了《庄子旁训》《周易浅说与旁注》《阮退之诗集》《画境》《姜今篆刻集》等数十部著作。

这些著作每一本都是发掘代表性杰出人物并推广其研究成果的精品书籍,学术价值高,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蔡茂华还积极地将出版的书籍捐赠给中外各大高校,不断提高岭南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目前,三鸣堂的展柜里整齐地摆放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中外高校图书馆的捐赠证书。蔡茂华表示:“其实向高校捐赠图书也并没有想象中容易,特别是国外的高校,有时候联系上高校图书馆都要花费不少工夫,还要请人将图书内容介绍等翻译成外语,而且书籍的学术价值必须要得到高校的认可,才会接受捐赠。”展柜中的捐赠证书恰恰是三鸣堂书籍内容质量好、学术价值高最有力的证明。

学术价值高、质量好的书籍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且往往不像畅销书那般盈利。但蔡茂华不求回报,倾尽心血,坚持为读者出好书,传播有温度有韧度的思想。蔡茂华曾经跟家人笑称:“若说愿望,希望老了的时候,能跟后辈说,只要好好读书,他们能够在中外各大高校都看到三鸣堂捐赠的图书。”

坚持不懈当好文化推手

蔡茂华多年来的努力得到了曹础基、陈侗、陈斯鹏等著名学者教授的高度赞赏。三鸣堂墙上挂着一幅蔡茂华的画像,形神并茂,惟妙惟肖。这出自岭南著名人物画家陈侗之手,陈侗教授还题字称蔡茂华为“文化推手”。

传播文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搜集名师大家的手稿、文献等珍贵材料并不容易。如何让名家或名家之后信任三鸣堂,相信这些珍贵的材料展陈或出版后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是其中一大难点。面对拒绝,蔡茂华不会气馁,他会阐明自己的想法,并且用实际行动和长期的坚持去赢得他们的信任。

今年是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蔡茂华感恩于母校的培养,从去年春节便开始筹备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专题文献特展。在三鸣堂大家看到了许多非常珍贵的展品,包括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与黄伯荣教授之间的信件,阳江籍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学家戴裔煊的研究手稿,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女儿陈美延教授的赠书等等。这些珍贵展品的搜集离不开蔡茂华长期的坚持和付出,其中也发生了不少“奇遇”。

对于新找出来的戴裔煊教授的珍贵手稿,其后人一开始只愿意将复印件赠予三鸣堂展览。蔡茂华为了将展览办得更好,多次与戴教授后人沟通,邀请对方到三鸣堂参观。最终,戴教授后人被蔡茂华感动,同意将原稿借予他展出。

为了献礼百年校庆,蔡茂华邀请陈侗教授创作了《鲁迅在广州》和《陈寅恪先生像》,并于今年1月捐赠给中山大学。有幸获悉了陈美延教授的联系方式,他还特意将《陈寅恪先生像》高清复印件寄送给她,以作纪念。陈美延教授非常感激,特意向蔡茂华赠送了一册《陈寅恪集·诗集(附唐篔诗存)》。“真的是意外之喜。”蔡茂华说道。

谈及未来,蔡茂华表示,希望以三鸣堂作为平台,继续收集、整理、出版、展览岭南学人文史研究资料,打造“广东学人文献馆”,作为政府、学校馆藏之外的补充,打造岭南文化打卡点,为岭南地域的文史研究和发展宣传作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