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 新跃升】阳西县沙扒镇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

壮大海洋经济 释放“蓝色动能”

2023-12-27 17:46:20 来源:阳江日报

壮大海洋经济 释放“蓝色动能”。

【百千万 新跃升】阳西县沙扒镇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

壮大海洋经济 释放“蓝色动能”

阳江日报

沙扒镇夜景绚丽多彩。

今年11月,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出炉,阳西县沙扒镇入选典型镇。

沙扒镇“头衔”颇多,个个实至名归。她享有“中国马尔代夫”的美誉,是省旅游风情小镇、省宜居示范镇、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广东十大最美乡镇;拥有国家一级渔港、全国最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省最大海水鱼苗种业生产孵化基地,建有全国首个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

沙扒镇位于阳西县西南部,三面临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沙扒镇立足资源禀赋,开辟出一条向海图强、依海而兴的“航线”,以做大做强海洋渔业、海水种业、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为主线,打造“绿色向海、和美沙扒”镇域示范模板,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澎湃“蓝色动能”。

■ 文字/张   影   叶沛林

■ 图片/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数读

● 2022年,沙扒全镇海洋水产鱼苗生产场达148个,面积约3万亩,年产量约20亿尾。

●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全镇渔农产品销售的网店和实体店有440多家,年销售总额达3.2亿元,辐射带动本地600多人就业。

● 今年以来,全镇共接待游客1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10亿元。

● 成功创建月亮湾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增至2家。

● 全镇设置党员中心户、无职党员岗位和“四小园”园长党员责任岗542个,示范带动全民参与。

向海图强、依海而兴的和美沙扒。

深耕海洋产业 发展壮大“蓝色经济”

沿着北额岭环山观景路驱车而上,五颜六色的小风车迎风招展,苍翠的树木从眼前闪过。登上观景台向远处望去,沙扒镇街的渔家风貌一览无余。向海极目远望,一座座巨型“大风车”屹立在海平面上,迎风转动,蔚为壮观。

蓝色的海洋、长30多公里的海岸线是沙扒镇的“致富密码”。沙扒镇用好靠海优势,深耕海洋产业,坚持“聚焦主业、拉长产业、开拓新业”,加快构建完善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作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水产养殖专业镇,沙扒镇的海水鱼苗养殖产业已走在省市前列。该镇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专家团队,深化“公司+基地+合作社+渔民”合作模式,不断壮大海水种业规模。成立行业协会,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和标准建设。

2022年,沙扒全镇海洋水产鱼苗生产场达148个,面积约3万亩,年产量约20亿尾,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海洋水产鱼苗生产基地。沙扒镇以海水种苗产业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与此同时,沙扒镇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布局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园,大力发展海洋深水网箱养殖业,海洋捕捞业与水产养殖业保持平稳发展。截至2023年10月,水产品总产量约3.3万吨。

为了给渔农产品加工、销售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沙扒镇大力扶持渔农电商业发展。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全镇渔农产品销售的网店和实体店有440多家,年销售总额达3.2亿元,辐射带动本地600多人就业。

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室内养殖厂房。

不仅拥有月亮湾、沙扒湾等自然风景以及独特渔家风情文化,还有中共沙扒特别支部旧址和一座700多年历史的古盐场……作为阳西滨海旅游产业的主阵地,沙扒镇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频频“出圈”,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沙扒镇不断丰富滨海旅游业态,统筹推进滨海、乡村和康养特色旅游,探索创新了“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旅游”的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今年以来,全镇共接待游客1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10亿元。未来,沙扒镇将探索成立旅游资源综合运营管理股份制企业,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沙扒镇延长海上风电产业链,建设全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导管架风机+网箱”风渔融合一体化智能装备投入使用,开启海上风电与深海养殖融合发展新模式。

打造幸福城镇 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国庆期间,来自重庆的陈先生和朋友慕名来到沙扒镇旅游。进入沙扒境内,看到村道和镇区街道路面整洁干净,街道墙上壁画和雕塑作品呈现出浓郁的海洋特色,镇区现代化楼房鳞次栉比,陈先生颇为惊喜:“这哪里是一个镇,说它是个城市也不为过。”

这得益于沙扒镇持续用力不断提高精致城镇建设。沙扒镇以美丽圩镇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推动镇村同建同治同美。

沙扒盐场。

以创建国家卫生镇为抓手,全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三线”专项整治,加快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开展镇区污水管网空白区补短板项目,着力解决水污染防治难题。实施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第三方运维管理,提升城镇环境卫生精细化水平。

为了提升圩镇整体风貌,沙扒镇以海洋为元素,提升门户景观,建设具有沙扒特色的美丽乡镇入口通道,把沙巴岛大道打造成美丽示范主街;建设集人文历史、规划展示、建设发展、特色展示、休闲交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美丽圩镇客厅;将美丽碧道与慢行步道建设相结合,打造滨海旅游亮丽的风景线;注重绿化美化,全镇绿化覆盖率达45%。

建设和美乡村 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在全力打造“绿色向海、和美沙扒”过程中,沙扒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全面完成镇敬老院提升工程、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进长者食堂建设,强化养老服务兜底保障。通过探访慰问孤寡老人和困难儿童,兜牢“一老一小”帮扶底线。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心连心·共富裕”党员干部密切联系服务师生实践活动,帮助困难师生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推动文教体事业发展。建成书村幼儿园,缓解学前教育学位供给不足。通过举办奖教奖学助学大会,推动沙扒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乡镇寄宿制学校,制定教共体建设初步实施方案,推动城乡教育共融共享。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开展危桥改建工程和农村公路单改双工程,升级改造镇村巷道,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完成荣盛自来水管网铺设,推进沙扒水厂国有化,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开展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基层应急救援网络逐步完善。

在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方面,沙扒镇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对村卫生站实行“六统一”管理,实现小病不出村、预防在基层。开展危桥改建工程和农村公路单改双工程,升级改造镇村巷道,疏通提升路网“最后一公里”。

为了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沙扒镇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五室合一”机制,建设平安和谐村庄,建立“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机制,实现“一网兜尽民生事”,以“德治教化”促进乡村“善治”,渡头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同时,加大文明村镇建设力度,让数字赋能社会“智”治,推动信息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建设“雪亮”工程,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一线亮点】

基层治理有方

村容村貌展新颜

乡村道路上,路面彩色“小鱼”标志线抢眼;百年树龄的古榕树与五彩缤纷的墙绘相映成趣……行走在沙扒镇渡头村,目光所及皆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近年来,渡头村依托省级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试点,以党建引领村庄建设,将红色元素、海洋元素等融入村庄风貌设计,建设了中共沙扒特支公园、七彩球场、花海四小园、“记忆巷道”等项目,成为滨海乡村风貌精品乡村。与此同时,渡头村着力完善医疗卫生站、污水处理设备、全民健身活动广场等设施建设,覆盖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渡头村不仅有靓丽的“面子”,也有丰富的“里子”。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渡头村通过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村规民约、“门前三包”制度、乡村治理“积分制”和“星级文明户”评比,大力弘扬文明新风,激发共建共治活力。

今年11月,渡头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这里已经成了有名的网红景点,每天都有游客前来拍照打卡。”站在渡头村榕树党建公园,望着眼前独木成林的百年古榕树,渡头村干部邓嘉华介绍,现在环境好起来了,村民幸福感持续增强,许多外出的村民都想回来住。

村村大变样,“旧貌”换“新颜”。渡头村的“蝶变”故事,也在沙扒镇其他乡村演绎着。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