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江日报记者/许倩 见习记者/曾宪雯
“用心用力用情关心下一代,特别是做好青少年培养教育工作,是我们‘五老’同志利用业余时间、为党发光发热的重要使命。”已过花甲之年的阳东区关工委主任张宝光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关工委组织不仅有老同志、老战士、老模范、老教师、老专家,从乡镇到国企、学校,全区建立了304个基层关工委。”寥寥数语,一句“退休不褪色”,点出了一群“老关工”的责任与担当。
近年来,阳东区关工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一大核心,主抓思想道德教育、红色基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科技教育、法治教育等要点工作,创新举措、久久为功、以“老”带“小”,为护航全区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赓续红色血脉
在实践中传承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近年来,阳东区各基层关工委成立宣讲团,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学党史、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斗新征程”等主题活动,结合红色经典和诗词诵读、演讲、征文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五年来,全区举行超过9100场次活动,“五老”参与约1000人次,受教青少年超过30万人次。
为深入传承红色基因,阳东区关工委尤其注重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建立青少年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据统计,阳东红色教育基地、历史文化遗产共32处,全区各级关工委充分利用红色基地教育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构建起“宣讲+实践+传承”的红色育人体系,持续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感。
“以新洲镇初级中学的红色基因教育活动室为例,这个阵地依托新洲表竹革命老区、新洲烈士陵园等深厚革命历史底蕴而设立,通过教育学生牢记历史,了解恩阳台独立大队战斗历程,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成为全区一个红色教育示范点。”张宝光补充说,每年清明节、国家公祭纪念日期间,基层关工委组织近6万人次青少年参与祭扫先烈活动,在庄严肃穆中厚植家国情怀。
树立正确三观
锻炼综合素质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关工委一项重要的铸魂育人工程。
为发掘利用本地教育资源,让宣传教育变得更有温度和活力,阳东区关工委成立主题宣讲团深入学校、社区、家庭宣传,如阳江家喻户晓的革命烈士谭作舟、近代名人关山月、曾庆存,新时代“中国好人”“广东好人”“阳江好人”“阳东好人”等教育素材,特别是讲好身边好人好事,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每年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活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雷锋精神等,教育青少年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传统美德。
开展劳动教育、科技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近年来,阳东区各级关工委积极开展“科技教育进校园”“劳模进校园”活动,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热爱科学、钻研科学,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24年,红丰镇中心小学、那龙学校等一批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东城镇第四小学成为阳东区“科技教育示范点”。
加强法治教育
关爱特殊群体
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和权益保护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是我们关心下一代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张宝光介绍,阳东区通过举办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宣传教育活动,联合公安、司法、禁毒协会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题教育,每年约举行1500场法治宣传活动,受教人数超过36万人次,进德实验学校的“禁毒教育基地”成为阳东区禁毒教育宣传进校园先进点。
还值得一提的是,聚焦留守儿童、困境学生等特殊群体健康成长问题,阳东区各级关工委联合妇联、团委、企业、公益志愿者群体等爱心力量,积极开展“关爱助学”“爱心助孤助困”等活动,每逢“六一”、春节对特殊群体帮扶慰问,同时设立“农家书屋”“校外辅导站”,举办暑期公益托管班、儿童寒假周课营等丰富活动。
张宝光表示,阳东区关工委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发挥“五老”的优势作用,加强青少年政治引领,加强工作品牌建设,以品牌创新带动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