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诗歌爱好者围绕诗歌的地方性与超越地方性进行研讨交流

拓展本土诗人地方性诗歌创作维度
2025-01-07 09:30:01 来源:本地默认

编者按1月1日,市诗歌学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新年新诗会,组织诗歌爱好者们以“诗歌的地方性与超越地方性”为主题,共同探讨地方题材诗歌创作的得失和思考。参会的60多名诗歌爱好者踊跃发言,纷纷结合创作经验和心得

我市诗歌爱好者围绕诗歌的地方性与超越地方性进行研讨交流

拓展本土诗人地方性诗歌创作维度
本地默认


编者按

1月1日,市诗歌学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新年新诗会,组织诗歌爱好者们以“诗歌的地方性与超越地方性”为主题,共同探讨地方题材诗歌创作的得失和思考。参会的60多名诗歌爱好者踊跃发言,纷纷结合创作经验和心得体会,畅谈各自对该主题的认识与思考,并与大家深入交流进行思想的碰撞。本报特整理摘登部分与会者的发言,敬请关注。

整理/李柳枝


陈计会:地方性写作要有国际视野

我们写地方,不仅仅是写地方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我们的笔触要深入这片土地,深入人心,探索人性的幽微世界。在特定时空存在的人,必要打上时空的烙印,这是地方性写作的价值所在。但地方性写作的终极目标,则是对人性的探索。

我们每一首好的诗歌,都涉及人的精神图景,深入人性的深处揭微探幽。地方性题材的诗歌,也离不开这个目标。我写《报平村》这组诗,也是抱着这种想法。作者既是报平村走出来的一名村民,又是一位秩序维护者,同时又承担书写者角色。“征地”这一事件,在书写者内心强烈激荡、震颤,矛盾之大,也让诗歌充满张力,人性也在此刻得到彰显。

地方性诗歌写作立足于地方,但不囿于地方。要突破地方的局限,也即突破自我的束缚,走向广阔的人类精神远空。我们可以从脚下的土地,从人、物、事入手,融入时代的精神和人类的命运。我觉得此地即远方。所以我们不论写什么题材,都与自身相关联,与世界相关联,与人类的命运相关联,这样的写作才是有效的写作。我们的写作不是猎奇式的,而是对公共性问题的探讨。

综上所述,我觉得地方性的写作要在世界性的背景下展开和完成,在永恒性的烛照下获得超越和飞升。

容浩:地方性往往影响诗人一生的创作

我认为,诗歌的内在是跟地方性有紧密联系的。个人的书写如同树木一样有自己独特的年轮。在这种独特性之中,来自于出生地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一般体现在写作语言、写作风格和写作对象上。

我十八岁离开了家乡,去求学,谋生,期间阅读和写作不断。直到今天,我仍然使用家乡方言来默读、思考和写作。我认为,这就是地方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地方性会影响一个人的写作风格及其作品的情感基调。在外工作,我见识过各种地方形形色色的人,总的来说,咱们这个地方的人,在表达上还是比较拙朴的。这种拙朴有缺点也有优点。优点是它情感的可靠性,缺点是缺少创造性。在写作中,我比较遵从自己的内心,喜欢使用比较拙朴的表达手法,那是最靠近我内心的方式。

弗罗斯特的诗歌常常带有新英格兰地区乡村生活的印记,他描绘那里的农场、森林、雪景等,新英格兰的地貌和乡村生活方式就构成了其诗歌的地方性。而博尔赫斯则常常深情地写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书店和咖啡馆。在个人的写作中,家乡的亲人、菜园子、桑地、马齿苋、木菠萝树、鹅群等等都出现在我的诗行中。我写过一组诗,叫《金色的马齿苋花园》,它撑着一个在我心中永不变色的黄昏。所以说,地方性往往会影响诗人一生的创作。

杨计文:坚持地方性与超越地方性齐头并进

就目前来看,新诗歌越来越重视地方文化的挖掘,以此加强诗歌的地方性、思想性和审美性。这是新诗歌在经历漫长发展后的自我回眸——诗歌创作不能没有地方性。

所谓地方性,其实是寻找差异之美。诗人写诗,离不开“生我养我”的地方。任何一个人的情感表达都具有地方的文化特点。地方文化差异体现在诗歌意象运用和表达风格的不同上。地方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美。所以诗的地方性让诗歌创作能千姿百态,这既是客观的,也是创作所必需的。

阳江本土是我们诗歌艺术创作中首先要观照的,它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地方。写出阳江的地方性,或许会创出一条新路。阳江地方的文化产生于山海兼优的环境,且本土语言独特,风土人情既有“泥土味”也有“海洋味”。这些都为我们诗歌创作的地方性准备了条件。我们要加强诗歌创作中阳江本土的东西,鼓励更多的作者写本土,发表更多地方性的诗歌作品。

艺术的伟大在于超越,包括超越自己、超越地方、超越阶层、超越审美。当诗歌创作的地方性做到之后,就要解决超越地方性的问题。所谓超越,就是把地方性的东西变得更美,更符合诗歌艺术创作规律,更符合诗的本质,更具有艺术意蕴。坚持地方性与超越地方性是齐头并进的,二者是相辅相成、彼此成就的关系。

黄赤影:用诗歌的形式书写地方风土人情

我将诗歌的地方性理解为:用诗歌的形式书写地方的风土人情,这种题材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局限性。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语言风格,我们能立足于家乡为家乡传声,为地方传声,这既是诗人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宣传地方文化的一种途径。当我们写到山川风物、乡村伦理时,心灵会回归自然,回归原始的田园生活,通过展现人类生活最本质、最常见的东西,挖掘内心更深层的探索和反思。如我的《象鼻虫》《春砂仁》等,诗中描写的这些物种,生长在特有的地理环境中,我对它们寄托的情思也是在特定的时间和人事物相结合的背景之下有感而发的。

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孕育出不同的审美环境。这些题材的诗歌常常联系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命运的关系,诗人结合生活本身带来的冷与暖、爱与恨、信与疑等情感体验,为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营造环境,达到表现诗意的目的,创造审美价值。

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地方性诗歌对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政治性的人物事件和宗教神话等,都不好写。遇到这种情况,诗人会有意避开不写,这样做有时会削弱诗意的表现力度。往往,正是这些缺失与衰落让我们看清现实,思考生活与生存,为提升诗意伏笔。如果打破了地方性诗歌的局限性,就能实现诗歌的超越性。

张明瑞:既要保持地方特色也要积极探索

本人认为诗歌创作中的地方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议题。当诗人以地方为背景进行创作时,其作品往往融入了地域特色、文化风情以及个人对特定地方的独特感受。诗人通过描绘特定地域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人文情感等,能够深入地挖掘和表达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展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这种情感的真实流露,容易引发本土读者的共鸣。

但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过于强调地方性,有时可能使诗歌陷入地域的局限之中,而忽略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导致作品难以超越地域界限,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因此,在利用地方性元素进行诗歌创作,需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即是说,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还要探索新的艺术手法和审美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地方诗歌艺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从而满足不同读者的审美需求,使诗歌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曾昭强:将地方性放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观照

对个体来说,诗歌创作可能更多是凭自己的兴趣和感觉去书写身边熟悉的事物。在创作中,即使有诗作出现新苗头新气象,但由于诗人在创作中是一种自发性行为,这些新苗头新气象很容易被忽视,没有作为一种精神追求而有意深入开掘。

地方性源于地方独有之物,而独有之物又要在广阔的视野中观照、审视,才显出其鲜明的独特性。地方志是综合性的,涉及地方的领域更宽广,如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生产和生活等,但是,“它是记录性、实证性的,巨细无遗。”这点与诗有冲突。诗是爱自由、爱想象的。当然,诗也爱真,但诗的真不是体现在那种巨细无遗的记录上,而是体现在独特的、审美的、隐喻的细节上。

林贤治老师说,“故土的一切,只要插上诗的翅膀,就会飞越固有的疆域,魔幻般获得更大的空间。”这让我想起诺贝尔文学获奖者福克纳的一句话。他说他发现他那邮票般大小的故土很值得写,而且无论他多长寿也不可能把它写完……可见,故土虽小,却是大舞台。他所写的人和事不限于“故土”发生的,社会发生的人和事都可放在“故土”这个舞台上展现。这样,他的作品既有故土的气息和特色,又有社会的广度和人性的深度。这是小说家福克纳实践的创作“方案”,其实也值得借鉴和探讨,突破地方性的局限。

何春燕:把故土当作诗歌创作的一座“富矿”

我认为,好的诗歌作品是动人的、共情的。在某种意义上,好诗就是个人内心的歌唱,体现来自内心的淳朴和本真。而地方题材的诗歌创作是有温度的,更是有使命感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阳西人,悠悠的母亲河丹江,蕴藏了丰富的自然文化内涵。多年来,我背靠着故乡深厚的文化传承,面向星辰大海,习惯从出生地出发,豪情在胸,把地方当作文学创作的一座“富矿”,当作诗歌创作的力量源泉,甘当地方性书写的亲历者、见证者。我以真挚的笔触,描绘地方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故土情怀的诗歌作品。

新时代下,作为一名阳江本地的“诗写者”,应该如何妥善执行好诗歌创作的地方性与超越地方性?阳江有幸居于南海边,我们的生命便和海洋密不可分,诗歌创作突破与发展的使命便和海洋永远连在一起。因而,我们要以乘风破浪的使命担当,用现代诗歌等形式演绎地方的时代变迁,反映地方的多彩生活,争当新时代文学的“弄潮儿”。

我希望,今后的文学创作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是充满感染力的,也充满现实和生命的躁动感,能够扎入生活或生命的深处,并且保持着文学艺术的分寸感、细腻感和纯粹品质。只有心性通达,内心静美者,方能更好地抵达灯火通明的文学圣殿。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