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看山

□ 陈政宏

2024-11-29 10:05:25 来源:阳江日报

山就是山,它只是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一百年前如此,一百年后仍是如此。

小城看山

□ 陈政宏

阳江日报

山就是山,它只是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一百年前如此,一百年后仍是如此

我栖居的小城,被两座连绵的山脉环抱。往两侧望,山线曲折蜿蜒,宛如波涛汹涌;一座座山包、一条条峰岭,层层叠叠,汇成山的海洋。云雾缭绕间,山色时深时浅,既有浅淡的留白,又有深邃的渲染,绘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每一座山,虽然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它们平凡普通,不俏丽、不险峻,浑厚敦实,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其中,海拔665米、主峰挺拔的云灵山,就坐落于小城东南一隅。在人们心中,这座春城最高的山似乎蕴含着某种与生俱来的神奇力量,并由此衍生出许多故事,有的瑰丽离奇,引人入胜;有的温婉细腻,触动人心。在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中,草木山石皆有生命,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小时候,我缠着长辈讲那些故事,一遍一遍,总是乐此不疲,永远也听不厌,无数个夜里,在故事中入眠。通过家中长辈的生动讲述,云灵山在我心中变得愈发神奇。

岁月流转,云灵山的轮廓并未改变,但四季的更迭、云气的聚散,就如同一位巧手的画师,为云灵山不断换上新的衣裳,赋予它灵动而鲜活的气息。春之鲜绿、夏之翠绿、秋之浅黄、冬之萧然,每一个季节都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色彩。我常常坐于屋舍的阳台上,与云灵山相对,总感觉它离我很近,仿佛就在眼前,触手可及。这时,思绪放空,内心归于悠然。山是那般美好,而我则以一颗纯真好奇的心,去感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细细数来,我登顶云灵山恐怕不下数十次。其中,初次登顶的记忆依旧清晰可辨,那时我正读三年级。那天细雨蒙蒙,烟雾轻笼,在雨丝和光线的交织里,我站在山顶,极目远望。只见白云渐渐升起,越积越厚,在群山之间形成云海,云雾的洁白与山的青黛相映,轻拢漫涌,铺排相接,变化多姿,妙趣横生。云海之下,楼房、村庄、原野、河流都已隐去,只见一片白茫茫的壮丽景象。

我渴望眺望远方,但目光始终翻不过迷雾和山峦。山的那边,会是什么呢?是海吗?还是繁华的大都市?无从知晓。那时的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总是憧憬到群山的另一边去看看。在这苍茫的天地间,那颗稚嫩的心,似乎能跟着苍穹里的悠悠白云一起翻山越岭,缓缓飘向诗和远方的梦幻之境。直到天边渐渐染上暮色,我才在大人的呼唤声中,踏上归途。

我曾向亲友探寻他们对山另一边的遐想。父亲以男儿志在四方为喻,告诉我山的另一边,是我即将探索的广阔世界。母亲则说,山的另一边,藏着尚未谋面却注定要相遇的人与故事。老师则激励我,山的另一边有等待着我去实现的梦想。后来,外出求学、找工作,我离开了家,离开了故乡,去到群山的另一边,迈向了小城之外的广阔远方。那里,有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繁华喧嚣的都市,亦有连绵不绝的新山脉……在外客居几年,我已确切知晓山的另一边是什么样子,外面的世界果然远比小城新奇。按理来说,在外打拼,会有一种冲动或是希冀才是,但是,生活的压力、情感的挫折、认知的困惑,以及新环境的种种不适,始终如阴霾般笼罩在我的心头。在恍惚之中,我既看不清周遭的人,也辨不明前行的路,心中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寂寞与惆怅,且挥之不去。而对于山本身,我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兴趣。那座曾经在我心中屹立不倒的山,如今竟变得如此陌生。

然而,当我决定返乡工作,重新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一切又开始悄然改变。我又一次登上了云灵山,再次将目光投向群山的那一边。那些让我迷茫的外部纷扰,在这一刻都被山间的清风轻轻拂去,只留下一片宁静与清澈。此刻的我,已经真真切切地回到了山的这一边,回到了我的故乡。这里有穿城而过的漠阳江、静静矗立的云灵山,还有我至亲挚爱的人。

站立于山顶,就这么看云飞、听鸟鸣,放任自己的思绪变成一叶小舟,随风摇摆起伏。此时此刻,山在我心中的形象又有了新的变化,它不再是我年少时心中那座遥不可及、充满幻想的神秘之地,而是以一种更加真实、质朴的形象呈现眼前。它无所谓美,亦无所谓丑,山就是山,它只是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一百年前如此,一百年后仍是如此;唯有我的心境,在岁月的洗礼下,悄然改变。

不禁联想到辉姑娘在《智者见山,愚者见渊》中所述:“山就在那里,静默不语,你眼中是奇峰罗列,还是临渊而立,那不取决于山,只取决于你所站的高度和角度,以及内心的深远。”不知道山是否看清了一直奔跑在路上的我们。其实,无论看清与否,群山依然故我。或许,我们无法像山那样永恒不变,但我们可以像山一样,保持内心的深沉与广阔,用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