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首先要审题立意。审题,即深入分析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关键词及隐含要求,明确写作范围、体裁和重点;立意则是在审题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论点。如果审题失当,则容易偏离题意;立意不深刻新颖,则难以写出好文章。总的来说,审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抓题眼,挖掘关键信息。“审,谓详观其道也。”写作材料或作文题目一般有一个或多个关键性词语(题眼),找准这些关键性词语,准确掌握它们的真正含义,才不会审题失当。
如命题作文“时间在流逝”,“在”是“正在”的意思,题目意思就是“时间正在像水一样从我们面前消失了”。该题目关键词语(题眼)就是“在”字,“正在”表示正在进行的状态,扣住“正在流逝”,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立意:
第一,从我们“怎样看待时间流逝”的角度立意,将作文立意升到“生命价值”的高度来写。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打开思路:时间在流逝,什么东西改变了?什么东西不会改变?
第二,从“面对时间流逝,我们该怎么办”的角度立意,按顺向思维去想,就是要告诫人们应珍惜大好时光,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多发一些光,为国家和人民多作贡献,延伸自己生命的宽度。如果从逆向思维去立意,那么就是对浪费时间,挥霍光阴行为的批判,通常情况下会把这两种情况放到一起对比来写,这样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深挖句子的深层义。有的题目不仅是单一的表面义,而且有深层次的含义,这就要求同学们掌握它的表面义和深层义,避免因审题不足而导致立意过于肤浅、过于简单。
如命题作文“这一路,风光真好”,“这一路”可以指走过的路,“风光真好”就是看到的景色;“这一路”还可以指代人的成长之路、奋斗之路或攻坚克难之路,“风光真好”则指努力后的收获与启迪。如果仅写“走过什么路看到何样的景色”,文章立意就不够深刻,得分不高。所以本题更适合写它的深层义,即成长之路、奋斗之路等。
又如命题作文“脚印”,“脚印”的表面义是走过的路所留下的痕迹,如远足、登山、劳动等。“脚印”还喻指人生轨迹、历史的痕迹,个人成长路上的留痕等。本题立意最好可以虚实结合,将表层义与比喻义结合,实写表层义,立意点指向比喻义。如实写登山过程,最后的立意点落在“成长”方面:登山有劳累之苦,也有美景载途之乐,每个人的成长何尝不是如此呢?“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如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抵达理想的顶峰。
这一类的作文还有很多,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翅膀”的比喻义可为勇敢、坚强、理想、梦想、追求、责任等,以比喻义立意,文章才能不落窠臼,独树一帜。
注意材料的整体性。鉴于作文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审题还要注意材料的整体性,如果片面化,就很容易偏题或离题,以2025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为例: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老舍《鼓书艺人》(见全国一卷阅读II)。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穆旦《赞美》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本题为材料作文,审题一定要注意整体性,不能片面化。第一句,主人公面对逃难的、衣衫褴褛的孤儿,内心悲痛而无奈,战争导致国家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这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无力感。第二句的“歌唱”是赞美之意,作者赞美未来富强、美好的中国,虽然愿望不知何时才能实现,但作者执着地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它饱含着作者不屈不挠的坚持和炽热的热情。第三句的“起来”,是在“带血的手”的拼搏之下实现的,它振奋激昂,力量无穷。从整体上看,第二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热情和坚持让“无力”变为“有力”,把失败变为成功,它是苦难的终结者,是成功的催化剂。
本题立意可以以“热情、坚持是成功的催化剂”为论点,以袁隆平、张桂梅、中国航空事业等为论据,写他们开始之初的无力、困难重重,但他们以热情克服困难,以赤诚爱国之心坚定报国之行,不辞劳苦,坚持不懈,最后把“无力”变成“有力”,由失败变为成功。文章内容宜涵盖个人与国家,这样既有广度和高度,又有个人的真情实感,避免了流于形式的空喊口号。当然,此题审题立意见仁见智,此仅为个人的粗浅看法。
平时多思考推敲,多借鉴别人同题作文的写法,有利于提升审题立意的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