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蛟龙破浪 两岸欢声雷动
2025-05-28 10:44:22 来源:阳江日报

2025年阳江(江城)逆水传统龙舟大赛现场,运动员在进行精彩的龙舟竞技。

江上蛟龙破浪 两岸欢声雷动
阳江日报

2025年阳江(江城)逆水传统龙舟大赛现场,运动员在进行精彩的龙舟竞技。

市民观赛 直呼过瘾

5月27日,“赛龙夺锦·奋楫争先”2025年阳江(江城)逆水龙舟大赛鸣锣开赛。当天上午9时许,河堤路人头攒动,西濑河道旁齐聚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市民们“全副武装”,备好塑料凳、雨伞、防晒衣等各式装备,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即将开始的龙舟比赛。

“旗开得胜,加油!”“那西精神,团结一致,勇夺冠军……”记者来到多个龙舟训练基地“探营”,只见运动健儿们已做好热身工作,整装待发,嘹亮的口号声此起彼伏、振奋人心。华濠龙舟队龙种蔡大华表示,当天一早,经过祭祀祈福、“旺龙”、采青等环节,壮丁们精神饱满地登上龙船,期望在赛场上大展风采。

11时许,传统龙舟赛初赛拉开帷幕,11支传统龙舟队展开激烈比拼。第一轮第一场比赛为双带七星旗队对阵曾氏双白旗队。随着一声令下,两只龙舟如离弦之箭冲出“起跑线”,在漠阳江面上破浪前行,激起层层雪白的浪花。激昂的鼓点如同战斗的号角,“头艄”则威风凛凛,将船桨高举过头顶,用力挥入水中,奋勇“开路”。船上的每一位队员都全神贯注、紧绷神经,弓腰挥臂、整齐划桨,全力以赴推动着龙舟飞速前进。

进入冲刺阶段,两只龙舟跃浪争先、互不相让,竞争异常激烈,气氛愈发紧张。“加油!加油!冲啊冲啊!再给点力!”岸边观众热情高涨,鼓点声、欢呼声、鞭炮声汇成一片,响彻整个赛场,将紧张的氛围推向了高潮。“赢了!”龙舟冲刺的一刻,观众的热情到了沸点,曾氏双白旗队以0.828秒的优势战胜双带七星旗队。“今年都是本地人参赛,两支队伍咬得很紧,实力相当,看得太过瘾了!肉眼简直难以分辨输赢。”市民刘先生激动地说道。

经过初赛首日四轮比拼,华濠龙舟队表现稳定共夺得8分,暂时领先。传统龙舟赛初赛第五轮比拼和决赛将于5月31日举行。

鼓点阵阵,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对于阳江人而言,观看龙舟赛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传承。“记得小时候妈妈会带我来看龙舟赛,场面十分热闹。如今再看,也有同样激动的感觉!”今年龙舟赛,市民关女士还带着2岁的侄子来感受热闹气氛、了解传统文化。

在西濑古街,91岁的老人冯荣华正坐在家门口看刚出街的报纸,他的屋后便是漠阳江的龙舟赛道。作为上濑龙舟队曾经的“龙种”,冯荣华对各种龙舟习俗熟稔于心,“上濑下濑是‘兄弟船’,下濑龙尾‘行头先’的习俗能流传至今,后生仔们有心了。”冯荣华说,年轻时他风雨无阻到现场观赛,如今腿脚不便,他便通过收集剪报、聆听江面鼓点延续这份龙舟情结,感受浓浓的端午佳节氛围。

热情的观众。

休息营里暖流荡漾

江面鼓声激荡,休息营里却暖意流淌,由志愿者组成的后勤保障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大部分是有着一双烹饪巧手的“阳江妈妈”。“年轻一辈冲锋在前,我们就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下堡龙舟队的志愿者何桂芳笑道,她的儿子也是场上一员,她当天凌晨2时就起来准备饭菜,保障运动员们的能量供给。

进入赛点,休息营里未上场的队员们紧握手机围拢在一起,屏幕里的龙舟赛事牵引着所有人的目光,每当有“兄弟船”取胜,人群中便爆发出热烈的喝彩声。即将出征的健儿们被重重叠叠的“加油”声环绕,队伍之间相互鼓励、送上祝福,场面温馨感人。

“划的是竞技,聚的是乡情。”三角白旗龙舟队的“80后”队员林志光则认为,全员阳江籍的龙舟赛,让他仿佛回到小时候那热闹非凡的“龙舟时光”,村与村之间、亲戚朋友之间的交往更加紧密,大家团结在一起,为了一个目标劲往一处使。

“这是一场文化传承的接力赛。”下堡龙舟队龙种莫尚告诉记者,今年队伍集结了43名本村的青壮年,半数队员的祖辈或父辈都划过龙舟。下堡龙舟队的鼓手莫仕汉出生于1967年,他从19岁接过父亲的衣钵,苦练扒龙舟技艺至今,带领队伍斩获多项大奖。每天5点半雷打不动的5000米晨跑,把油桶当鼓日夜苦练……莫仕汉对龙舟文化的热爱四十年如一日。今年是莫仕汉最后一次参赛,作为一名“老鼓手”,除了把控好队伍前进的节奏,他还尽己所能发挥余热,把更多扒龙舟传统技巧传授给年轻一辈。

这种代际传承在下濑龙舟队体现得尤为具象。“我的父亲曾经是下濑龙舟队的龙种,我已经是第八代传人。”“下濑龙舟尾行先”故事代表性传承人、下濑龙舟队龙种傅嘉岳说,从祖辈开始,家族就与龙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傅嘉岳的带动和影响下,其侄孙光彪特意请假,从广州返乡扒龙舟。光彪表示,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参赛,他希望接好老一辈的“接力棒”,把江城龙舟文化的火种一代代传承下去。

老一辈人的坚守,正让传统龙舟文化焕发出新活力。那西七星旗队“80后”队员敖道响是一名“那西女婿”,他被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赛事氛围感染,从“旁观者”变为了“龙舟痴”,他说:“今年是我第二次参赛,与兄弟们奋力训练的日子,让我找到了文化归属感。”

曾氏双白旗龙舟队的“00后”队员梁学振,则是新生代龙舟运动员的典型。梁学振的爷爷、爸爸都曾是龙舟运动员,他从小在龙舟文化的熏陶下长大,骨子里的“龙舟血脉”驱动着他爱上了龙舟竞技,自18岁起就开始上船扒龙舟。“龙舟运动最爽的就是胜利,我要努力把父辈力争上游的精神发扬光大。”梁学振说。

不遗余力传承龙舟文化

“今年阳江(江城)逆水龙舟大赛,传统龙舟赛的参赛选手必须百分百是‘阳江人’,并且延续‘头艄’扒法,这对于本地传统龙舟文化的传承发展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端午逆水赛龙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曾纪欢说道。

曾纪欢表示,为了在逆水龙舟大赛中赛出好成绩,不少队伍特意聘请职业教练,进行姿势、扒法指导,将新技法引入阳江,让训练更加专业化。部分队伍还在龙舟装备上“下功夫”,如那西竹叶七星旗队时隔 40年再造新龙舟,以崭新面貌亮相赛场,新龙舟选用进口梢木打造,船身更轻、稳定性更高。此外,各支队伍借鉴其他地方经验,对龙舟的护理也更为专业细致,考虑到龙舟浸水会加重重量,便采用旧船训练、上场船只精心护理的方式,上油、上漆、晾干,让船只保持干燥状态,这样过水更顺畅,更有利于在比赛中发挥水平。

作为江城逆水赛龙舟的一大特色,“头艄”划桨技艺恢复后相关规定也更加规范了。曾纪欢介绍,去年区里针对“头艄”扒法举办了培训会,规范了队员落桨姿势及频率等。今年规定每支参赛队伍须自备头艄划桨,规格为总长 1.5—1.6米,桨叶宽 12—15厘米,检录时交裁判检验,合格方可通过。

在曾纪欢看来,逆水龙舟大赛作为一项传承已久的民俗活动,不只是速度与力量的比拼,更是凝聚人心、传承文化、唤醒乡愁的精神盛宴。他与龙舟缘分深厚,两三岁时家人就带他看龙舟赛。着迷于龙舟的他,小时候常和伙伴去河道看龙舟队训练。如今身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积极搜集江城龙舟历史资料,带着龙舟模型、海报进校园给学生科普,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喜爱江城传统龙舟。

“今年参赛选手中八成以上是‘80后’‘90后’,很多年轻人已加入进来。”曾纪欢期待未来有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让江城传统龙舟文化代代传承,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多方协力护航龙舟赛

龙舟大赛成功举办,离不开城市各方保障力量齐心协力的“护航”。当日上午8时许,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岗位工作人员已就位待命,共同构筑起赛事保障的“防护网”,让广大群众观赛开心又安心。

在赛事应急救援保障方面,江城区应急管理局联合人武部、海事处、渔政大队、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以及3支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参与赛事保障工作,共出动16艘保障船只、约130人在河道待命,以便快速应对突发事件并组织救援。公安民辅警也以“满格状态”投入首日龙舟赛事安保,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共出动安保力量474人,在河堤路、漠阳桥、船厂桥、西濑沿河区域以及路口做好巡逻防控、秩序维护、安全疏导和应急处突等安保工作,为传统佳节注入满满安全感。

医疗救治保障同样到位,在龙舟赛道两岸的医疗救治保障点里,江城区的医护人员早早就搭起了帐篷,摆起“摊位”,备好医疗急救箱,救护车也停放在旁。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区域内设置了5个医疗救治点,1组机动人员,每天出动20余名医护人员,同时,在市卫生健康局的大力支持下,派出市人民医院1支医疗队加强医疗保障力量,全力保障赛事期间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现场,还有一抹鲜艳的“志愿红”穿梭其中,团江城区委组织近150人次志愿者参与现场秩序维护、比赛后勤保障和其他服务工作。

为营造舒适整洁的观赛环境,市环卫中心提前统筹协调环卫作业运营企业调配车辆及人员力量。阳江市盈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介绍,活动现场将采用“人工+机械”作业模式,投入保洁力量80人次、后勤保障人员20人次、车辆40辆、垃圾容器200组,全力做好赛事保障工作,确保路面干净。

■ 统筹/曾宇萍

■ 文字/盘聪颖  曾宇萍  关雯静   ■ 图片/谭文强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