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职院附属实验学校八(3)班 林欣慧
我轻翻泛黄的书页,淡淡墨香伴随流转的时光,走进于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被那些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的经典深深吸引。从文字的韵律到历史的沉淀,从文学的精髓到哲思的深邃,这本小而精的经典学史,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导师,引领我探寻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在朱先生的笔下,原本高深莫测的经典变得平易近人。比如《诗经》,它不再只是古老的文字堆砌,而是有血有肉的生活画卷。我仿佛看见那个时代的青年在月下饮酒赋诗,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又仿佛听见来自田野的歌唱,质朴而真挚。朱先生将经典从尘封的历史中解放出来,赋予它们新的生命,让我领略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也让我对这些诗篇产生更深的理解与共鸣。
朱先生对诗文的论述,也让我对古文之美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以《离骚》《阿房宫赋》等篇章为例,细致解读辞藻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使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屈原共赴那场悲壮的楚国之旅,与杜牧同睹阿房宫的繁华与毁灭。这些古文之美,不仅在于精妙的结构与深邃的意境,更在于它们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情感。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让我深刻体会到:经典之所以动人,正在于它们能够跨越时代的鸿沟,与每一位读者产生心灵共振。
此外,朱先生谈及诸子百家,令我看见古代思想的多样与包容。在那个时代,尽管观念迥异,各家学说仍能并存共荣,这种百花齐放的景象,令人赞叹。反观当下,信息爆炸,人们往往只关注熟悉的领域,忽视其他知识的价值。朱先生的“常谈”提醒我要保持开放与包容,广泛涉猎,不断拓宽知识边界。
文字是有温度的。文字的力量能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隔阂;在几千年的历史长廊里,文字与华夏文明一道昂首前行。我们理应了解中国历经的岁月沧桑,增强民族自信。华夏民族的信仰,不仅是璀璨岁月的见证,更是五千年来民心凝聚的结晶。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应铭记这份信仰,不断探索时光长河的奥秘。
读完《经典常谈》,我仿佛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心灵之旅。这些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经典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们不断被新的理解与诠释赋予新的生命。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幸窥见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应让经典在常谈中焕发新的光彩,续写中华文化绚丽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