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70周年70篇”散文二等奖作品

小港之夜
2019-12-12 10:37:20 来源:阳江日报

借着闺蜜霞的婚礼,我又回到了小镇沙扒——我的老家。

“我和我的祖国·70周年70篇”散文二等奖作品

小港之夜
阳江日报

借着闺蜜霞的婚礼,我又回到了小镇沙扒——我的老家。

晚宴后,我独自一人在渔港小镇里悠闲地逛着。渔港小镇是我自小成长的地方,自从出外求学、参加工作,随后又结婚安家,多年来一直在外闯荡。由于工作忙,我平时很少再回到小镇,就是回来也是来去匆匆,没有停下来细看一眼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难得今晚有时间,偷得浮生半日闲,我终于有一份闲情去重新打量这渔港小镇。

我的车子在小镇的老街里穿行着,从环城路到新华路,再到解放路,我留心地寻找昔日生活过的痕迹。记忆中,小镇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那时的路大多数是泥路,且窄小不平,遇上下雨天整条路泥泞不堪,非常难行。只有一条正街“解放路”是水泥路,这条路比较热闹,是小镇的中心,路两边曾有供销社、粮站、茶楼、百货商场、电影院等。一到渔船回港,附近四村八寨的乡亲便蜂拥而来营生,窄窄的老街上人头涌动,打伞的、戴帽的、打赤头的,当街卖鱼的、理发的、卖柴草的、耍猴的……小镇一度繁华。

我的老家就在老街的最尽头,从街尾转入去,走过三条小巷,还得走上一段泥路。那时物质十分匮乏,东西不是随便可以买的,什么都凭证,买米要米证、买布要布证、买鱼要鱼证……当时我家居住的环境很差,物质很缺乏,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我家五口人住在一条臭水沟边的小平房里,又矮又窄又臭,且潮湿,蚊蝇很多,有时毒蛇也会爬进来,一家大小提心吊胆。生活条件也差,没有自来水,喝水要去一里远的老井挑水用;没有柴火,要去十几里远的地方砍柴担回家生火煮饭。那时母亲和我负责挑水挑柴、煮饭、扫地等家务,父亲和哥哥则出海捕鱼维持生计……

那时老家贫穷得如一条挂在墙上的抹布——千疮百孔。但现在小镇变了,街道整洁、宽敞,两旁绿树成荫,高楼林立;街上小汽车嘟嘟而过,大人、小孩悠然往来;就连母亲曾经因贫穷而打结的脸庞也漾出了开心的花朵……小镇的发展变化让我应接不暇,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小心闯进了传说中一个富足的江南小城,而不是生我养我的渔港小镇。

车子从小镇老街里穿出来,往东而去。走在宽阔笔直、鸟语花香的康庄大道,我欣赏着两边一幢幢气派不凡、装修典雅的高楼大厦,耳边传来一阵阵吆喝卖小吃的声音。人声鼎沸,热闹繁华,昔日贫穷落后的海边小镇,变成了今天富饶浪漫的滨海度假区!

我来到了海边的沙滩旁,这里是我关于小镇最熟悉的地方,这里有着我小时候最鲜活的记忆。沙滩是我儿时的乐园,我的童年时代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沙滩上度过的。“沙滩狂欢会”是我们小孩最喜爱的游戏。那时我和小伙伴们在沙滩上,拾贝壳、捉沙蚂、堆沙雕、造房子、打跟斗、搞游戏……特别是在有月亮的晚上,沙滩美得皎洁、动人,如我温柔的母亲拥抱着我。我们在沙滩上打滚、嬉笑,你追我赶,在沙滩上尽情地跳,尽情地笑,赤脚踩着松软沙子的感觉真舒服!我们还在沙滩上搞运动会,赛跑、跳绳、跳高……我们跑得很放心、跳得很投入,即使跌倒了也不会受伤。记忆中家乡的沙滩,真的好温柔!

沙滩上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在洁净的沙滩上尽情嬉戏着。我停好车子,情不自禁地赤着脚走进沙滩去,走进热闹的人群中去。沙滩上歪歪斜斜的脚印很快被海浪所冲刷,回望来处,已杳无踪迹,我不禁豁然开朗:“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何况平凡的我们呢!我像小时候那样,让脚伸进凉凉的海水里,全身心地融入大海那宽广的胸怀,身边一串串浪花冲撞着我,淘气地钻进我的眼睛、我的嘴巴和头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些许的苦涩味道,让人想起生活中那些难以避免的不愉快。我向着大海,用力地嘶喊着,发泄自己的情绪,感觉很痛快。玩累了,我静坐海边岩石上审视着宁静的大海,大海还是当年那样温柔而又慈祥,海风在我耳边诉着老船长的梦想,接纳、包容一度迷失的我。当看到海天一色的时候,心中舒畅无比,所有思绪都被放空了。面向大海,我的心情是如此的放松。

华灯初上,霓虹灯闪着迷人的光线,我沿着滨海大道慢慢开着车,摇下车窗,让温柔的海风吹动我的头发,家乡熟悉的味道渗入我的鼻子,不一会就到了小镇的渔港码头。这是从前我们曾经在此垂钓的那条小土堤吗?记得小时候这里人迹稀少,码头简陋窄小,那时我常常在傍晚走上码头引颈眺望、等待出海归来的父亲,再牵着他长满老茧的粗糙而温暖的大手回家去。现在小土堤已经大变样了,从前泥石垒起的小石堤已换成钢筋水泥铺就的坚固大长堤,码头也扩建了好几倍,码头上建有海鲜市场、制冷冰厂、疏浚港池和渔船修造厂等设施,还建有护岸、防浪、拦沙堤……

我站在宽阔的小港长堤上张望着,是在寻找,是在回忆?昔日窄窄的小港已经被拓大拓宽了很多,港内一条条远航归来的巨大渔船,鳞次栉比地停靠在港口清舱,等待着下一次的千帆竞渡。有几条渔船带回满舱海鲜,正在码头上卸货,一筐筐渔获被有序地搬上大堤。码头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海虾、海鳗、带鱼、螃蟹……各种海鲜分类排成一列,琳琅满目,渔民们站在已分拣好的箩筐前,等待将鱼过磅收钱,讨价还价。尽管非常忙碌、疲惫,他们却个个笑逐颜开。

二伯的家里就在小港码头旁边,是一幢双铺面五层半的望海大楼。见到我来到,多年未见的二伯热情招呼我,向我讲起他耕海致富的“创业史”。二伯是位传统渔民,以出海捕鱼为生,最初仅限于垂钓、放网等比较原始的捕鱼方法,由于方法落后,当时捕鱼很少,就算辛苦劳作一年也常常是食不裹腹。直到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阳江提出建设“海上阳江”,全市掀起了“向海洋进军”的热潮,头脑灵活的二伯借助这股强劲的东风,承包了一艘渔船,更新了捕鱼设备,经过多年的辛苦经营,终于改变了贫困境况,建起了这幢望海大楼,装潢气派,一楼经营成海味铺,二楼以上经营民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夜渐渐地深了,热闹的小港终于慢慢地安静下来。我在小港长堤上眺望着,近处万家灯火,桅杆林立;远处海天交接,渔火与星光互相呼应。温柔的海风掀起我的刘海,不息的涛声在耳畔回响着。而我的心海此刻已是波涛滚滚,我不由得哼起小时候自己将《军港之夜》改编而成的《小港之夜》:


小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浪把渔船轻轻地摇

赶海的父亲头枕着波涛

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海风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赶海的父亲多么的辛劳

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让我的父亲好好睡觉

海风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赶海的父亲多么的辛劳

待到朝霞映红了海面

父亲的渔船又要起锚

啊……

钟友梅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