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满意的“和事豪”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林善豪

2022-09-27 09:59:40 来源:阳江日报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林善豪

让群众满意的“和事豪”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林善豪

阳江日报

■ 阳江日报记者/杨辉南

“房子和土地的问题都解决了!”近日,在江城区岗列街道司法所里,88岁的何想(化名)满怀感激地向“和事豪”道谢,“你处理的纠纷,让我们双方都满意地接受了。”

“和事豪”就是岗列街道司法所所长林善豪。“和事豪”为什么能让群众满意?这或许因为他26年来用心用情工作,为群众做事不厌其烦;或许因为他成功调处和牵头组织处置了1530多宗各类矛盾纠纷;又或许因为他带头言传身教,为全街道8万多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并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

林善豪不厌其烦地“和”了群众烦心事,群众自然满意他。今年8月,他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共情共鸣,贴近群众心坎

何想第一次见到林善豪时,心里装着一肚子苦水和委屈,而且是“有公道没处讲”。但让何想没想到的是,林善豪居然耐心地听他唠叨完,与他详细讨论事情的经过。初次见面,就让何想感觉:这个司法所所长不一样。

何想因为邻居建房导致自家房子破损,四处讨要说法无果;更为闹心的是,何想是村里的外来户,村里有人牵头想收回他的田地。没有办法之下,他来到司法所寻求帮助。

右图:林善豪(右)为群众提供司法服务。 宋福亮 摄

“人家来了几十年,你有什么凭证说田地不是他的?”听了何想的述说,林善豪陪着他四处讨要说法,摆事实、讲道理,将个别村民的无理要求一一反驳。林善豪来来回回跑了6趟,与当地干部、当事人谈话了解核实情况、做疏导工作10多次,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终于圆满解决了何想的房屋、田地纠纷。

“这么大年纪,还要来回奔波,看着都难受。”林善豪回想起当时的情况,依然感到难受,眼里泛起了泪光:80多岁的老人,儿子在外工作,只有他一人在家,还要受村里个别人欺负,“真恨自己没能力,不能帮老人马上解决问题”。

“和蔼亲切。”这是何想及众多当事人对林善豪的印象。“即使自己年纪大了,很多事情说得乱七八糟,他都会耐心听你讲完。”何想不禁感叹,“而且在听你诉说的过程中,他能够跟你共情共鸣,而不是敷衍了事,这样的公务员真是难得啊!”

“严格执法 热情服务”,是林善豪贴在办公室墙上的八个大字,时刻提醒着自己以此为准则,认真做好每一次群众接待工作。或许,这八个大字已经变成林善豪一种再正常不过的习惯了。当问到他这种习惯是如何养成的,他说:“自然而然就这么做了。”

以公为先,将纠纷“和”了

“这样处理是不是公平?”每次处理纠纷之前,林善豪都要扪心自问,尽可能抛开所有干扰,只针对事情本身,寻求一个最淳朴的答案,只为过了自己心中的那一关。就如同他所说的:“自己这一关都过不了,怎么过当事人的关。”

直面内心,是为了寻找初心,而在这之前,林善豪需要先厘清纷繁复杂的纠纷。既然是纠纷,就肯定各说各有理,那么谁说的更准确?谁又说的有偏颇?这都需要细细推敲。林善豪如何将事情一点一滴推敲清楚、辨析明白呢?

2019年,司法所受理处置村民梁平(化名)三兄弟的纠纷。三兄弟因父母遗产分割纠纷争执不停,每次协商都是争吵不休,甚至拳脚相向。

怎样才能把三兄弟的纠纷厘清楚?每次兄弟之间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林善豪就要逐一跟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各自的“不平和怒气”,引导他们回想往日相处的温馨日子,平息他们的怒火,避免事情走向僵局。

“谁说的话可信度大一点?”林善豪觉得,即使掌握了三兄弟的情况,还是不够。他将调查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走访他们的邻居、村干部、村民以及亲朋好友。在掌握了大量信息之后,林善豪根据自己掌握的事实依据,做出一个初步判断。

“做这么多事情无非就是追求一个‘公’字。”林善豪反复强调,兄弟之间之所以闹出这么大的矛盾,无非是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心中愤愤不平。调处人要细心求证,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秉持“公道”,不然的话,当事人只会越听越来气,觉得有所偏袒,有可能导致他们真的对簿公堂,亲情彻底撕裂。

一个多月里,20多次聊亲情、说法理、陈利弊,林善豪耐心细致地通过情、理、法进行疏导,梁平三兄弟终于握手言和。

真情相待,让矫正对象融入新生活

“他很不一样。”这是郑宜(化名)接触林善豪后的感觉。

郑宜在司法所接受矫正时,与林善豪见面时、电话里听到的第一句话常常是:“身体怎么样?”

“他知道我身体不好。”郑宜说起曾经的情景,依然感触良多,“像拉家常一般,让我感受到了人情味。”

与社会隔绝了十多年,郑宜刚从监狱里出来的时候,充满了恐惧与担忧,他甚至连手机都不会用,觉得与社会上的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更令郑宜寒心的是,大部分亲戚朋友都远离了他,把他当作另类,这让郑宜更加难以融入新生活。

“当林所长像对待常人一样对待我时,心都软了,我不用‘装起来’,报告自己的生活,只当作朋友间聊天就行了。”林善豪不厌其烦地解答郑宜一个个看似“幼稚”的问题,却让郑宜感觉到了一个正常人的尊严和社会的温度,也让他慢慢树立起了融入新生活的信心。

用真情相待,胜过千言万语的教化。林善豪深知此中真意,努力地践行着,帮教矫正需要理与法的教育,但更需要用情和心去感化,树立他们回归社会的信心。

林善豪知道,在司法所接受矫正是他们踏进社会的关键一步,如果这一步没走好,不仅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不利,也可能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当踏出监狱后,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善意时,才能更好地以善意融入这个社会。

得知郑宜家庭经济状况很差,又需要进行脾切除手术时,林善豪主动帮其申请困难救助,并发动身边的朋友,为他筹款治病;后来,郑宜因身份关系问题无法办理身份证、找不到工作时,林善豪又多次找公安局、派出所、监狱,协助他办理身份证……

点滴的善举和关心,打消了郑宜的芥蒂和隔膜,让他慢慢融入了社会,逐渐过上了正常的生活。郑宜找到工作后,还特意向林善豪“报喜”,有了工作的他显得阳光有朝气,还会常常回去找林善豪聊天说笑。

近年来,林善豪已帮助6名重病或家庭经济困难矫正对象申请困难救助、捐款扶助,而且所在辖区刑释人员衔接帮教率达100%,安置率达90%,并为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办理解决事项350多件。林善豪通过自己的真情相待和倾心帮助,让一个个矫正对象顺利过渡,开启了他们新的精彩人生。

此外,林善豪还通过多种形式推进“法律六进”普法活动,推动岗列街道8万多人接受了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街道下辖的对岸村因工作成效显著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他也先后被评为“全省人民调解能手”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