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伍志雄
8月22日,笔者走访江城区南恩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我们浪漫夕阳红舞蹈队有了新的‘家园’,每周二、四、六我们都能按时过来跳舞、健身。”正在带队跳舞、62岁的罗辉英一边擦汗一边说:“你看,我们身体棒棒的、精神好好的……”对此,江城区南恩街道社工涂丹燕这样补充道:“我们这里每天上午都有像罗辉英这样的老奶奶、老爷爷来跳舞、健身,人多的时候达到30多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了老人们的乐园。”
江城区是我市唯一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试点单位。该区依托全区115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上连天线,下接地气,在理论宣讲、强化服务上下功夫,拿出“好招数”,解决“软环境”不优的问题,把基层的“魂”立起来,让群众“精神”强起来。创新志愿服务载体,传递党的主张,弘扬时代主旋律,在文明实践中起“领头羊”作用,推动全市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形成阳江特色。
抓好“领头羊”,推动文明实践协调发展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2018年8月,我市正式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便紧紧抓住江城区这个“领头羊”,点面结合,谋篇布局,着力把省级试点单位建设好,使之成为全市文明实践的引领,带动阳东区、阳春市、阳西县、海陵试验区、高新区5个县(市、区)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并于当年11月6日在江城区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现场会,促使省级试点与市级试点共6个单位同时拉开序幕,实现省、市两级试点工作齐头并进、全面开花、全面覆盖。目前,我市已建成省级试点单位江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0所、实践站104个,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科普、健身体育等平台阵地40多个,其中实践所覆盖率达100%。建成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实践所37所、实践站271个,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科普、健身体育等平台阵地98个。全市共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91支,志愿者人数2.5万人,开展服务活动1100多场,参与人数超过15万人次,形成运转有序、强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及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成立了由分管市领导挂帅,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牵头,有关职能部门领导担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工作组织领导,印发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要求和职责分工,按照中央、省、市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等重点实践内容,突出思想引领、行为实践、关爱帮扶、以文化人,聚焦实践实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7月11日还专门召开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推进会,全力督紧试点工作,使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重要载体在漠阳大地落地生根,成为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文明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比如,南恩街道文明实践所以整合现有设施为主,综合利用街道文化站、文化乐园、道德讲堂等场地宣讲,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话讲出来,实现“天线”与“地线”相连,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惠民政策传递到基层。目前,该街道共有志愿者300多人,其中专职的有12人。每月组织开展宣讲、禁毒、义诊、普法等活动20多场。一年来,服务居民达4000多人次。
唯有责任落实,才有工作落实。我市把建好江城区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纳入工作重点,作为强化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突破点,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安排专人负责、全面跟进、突破难点,着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纠正不足之处;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联系制度,按照标准推进试点工作。全市6个试点单位分别由市委宣传部班子成员、副处级干部挂点联系,对试点工作进行经常性、具体化指导,每月到挂点地区实地指导工作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1天,指导试点单位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做好各阶段的计划、总结和衔接,确保有条不紊推进。
管好“责任田”,拓展文明实践覆盖面
凝心聚力,抓好试点工作的落实。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分层推进,稳步普及,持续提升”的原则,我市在推进江城区省级试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同时,以点带面铺开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组织阳东区、阳春市、阳西县、海陵试验区、高新区等5个县(市、区)创建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1+5”建设模式,实现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覆盖。“1”即县(市、区)实践中心,“5”即文明讲习、文明帮传、文明评学、文明礼教、文明演艺5处基地。利用现有资源载体,整合县(市、区)、镇(街)文化场所,因地制宜,依托党建基地、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立实践所,村(社区)将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文化室、小公园、小广场、社区文化中心等面向群众的场所全部纳入实践场所建设,突出特色和优势,打造具有阳江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其中阳春市依托文明实践阵地,持续开展大讲堂活动,在“讲”上下功夫,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上级重要讲话精神和政策转化为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理念,以“学讲话、讲故事、谈感受”等形式,以志愿服务、技能培训、义诊活动等为载体,组织开展宣讲、服务活动60多场次,参加的群众人数超过1万人次。
唯有责任到位,才有工作到位。我市拉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序幕后,市、县(市、区)两级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充分用好各类文化设施及其他公共设施阵地,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从根本上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和站阵地建设的基础问题,确保我市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克服基层财政不足的困难,在用好省支持江城区试点工作经费基础上,市委宣传部想方设法,在有限的经费中挤出资金支持各县(市、区)试点建设工作,给予省级试点的江城区30万元资金奖补,市级试点的阳东区、阳春市、阳西县、海陵试验区、高新区各10万元资金奖补。各县(市、区)也配套专项经费跟进,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其中,高新区累计投入12.8万元为实践中心添置了图书、空调等相关设备,完成了1个中心、4个站的建设架构。江城区埠场镇今年以来已投入40多万元用于建设文明实践所(站),投入90多万元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建设项目包括文明实践广场的舞台、宣传墙、宣传栏,文明实践所的文明讲习所、书画展览室、志愿服务点、电子图书室、舞蹈室、购买图书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村级文明实践站的建设。开展了40多次实践活动,其中包括理论宣讲、文艺晚会、文体活动、关爱活动、志愿活动等,受益群众达7000多人次。
此外,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还注重发挥宣传系统优势,统筹、协调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在中心开展系列的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等,整合力量,保障中心正常运转、发挥作用。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有机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中,实行网格化管理、精准施策,全力推进创文工作的顺利开展。市里组建6支创文志愿服务队、1支文艺志愿服务总队和36支分队,各机关单位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和帮扶活动、文艺下乡送文明活动、文明创建知识入户宣传、街头不文明行为劝导等,进一步提高创文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
用好“平台”,提升文明实践参与率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需要衔接贯通关键环节,瞄准群众关切,把牢供需对接“清单化”、衔接联动“一体化”、服务群众“精准化”,谋划好服务内容,上连天线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下接地气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提升传递党的主张的引导力,巩固反映人民心声的公信力,扩大弘扬主旋律的影响力。
我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服务功能,以群众喜闻乐见、方便参与的方式,开展主题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日日有服务。深化“身边人讲身边事”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变“文件语”为“家常话”、以“小故事”讲“大道理”,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我市成立了3个宣讲团,主动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惠民政策传递到基层,宣讲了200多场,切实让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实起来、强起来。
广泛开展“道德模范”“阳江好人”系列评选宣传活动,深化道德讲堂活动,发挥中国好人、广东好人和阳江好人的示范榜样作用,以志愿服务项目为纽带,深化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搭建政府、企业和志愿服务组织合作平台,调动社会力量,聚集爱心资源,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发展。比如南恩街道志愿者依托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围绕帮老、帮困、帮教、帮心等项目,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一年来,累计服务青少年社区纠正人员100多人,获省评估考核优秀等级。
围绕乡村文化振兴,深化文化薪火和文化聚人活动。根据每个村庄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辅导培训群众文艺人才,打造村庄自己的文化活动队伍。按照群众需求编演文化节目,达到在群众中找文化、让群众演文化、使群众享受文化,通过文化活动拉近、聚拢群众的目的。深化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活动。以更新观念、改善生活为宗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整合涉农资源,经常性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普宣传活动,培育一批技术工人和创业型、技能服务型、生产经营型人才。
深化移风易俗实践活动。在传统节日庆祝上注重深化移风易俗,突出文明新风弘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探索推动红事新办、白事俭办,引导好家风好家训传承教育;深化“讲文明阳江人”活动。以文明待客、文明出行、文明礼让等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为重点,引导广大群众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全市共有全国文明单位7个、省文明单位21个、市级文明单位301个,全国文明镇1个、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镇4个,省级文明村1个,全市88个省定贫困村中有49条村完成省文明村创建达标工作。
目前,我市江城区、阳东区、阳春市、阳西县、海陵试验区、高新区6个省、市级试点单位齐头并进、持续发力,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聚焦“一张图”,展现“阳江特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激活全盘,努力使新时代文明实践在阳江大地落地生根,为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