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守望

—— 读冯瑶的短篇小说《守望》

2022-08-14 10:01:34 来源:阳江日报

□ 麦晓珠读罢冯瑶的短篇小说《守望》,眼前似见一只只白鹭,轻盈地飘飞盘旋,它们自由地群舞着,令人神往。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好故事,它提醒人类要保护好我们的“神鸟”白鹭,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大自然。故

共同的守望

—— 读冯瑶的短篇小说《守望》

阳江日报

□ 麦晓珠

读罢冯瑶的短篇小说《守望》,眼前似见一只只白鹭,轻盈地飘飞盘旋,它们自由地群舞着,令人神往。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好故事,它提醒人类要保护好我们的“神鸟”白鹭,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大自然。

故事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粤西光阳市的一条小山村飘竹村,这里世代沿袭着与白鹭和谐共处之道。即便是在粮食稀缺时期,也没人打“神鸟”白鹭的主意。为了保护白鹭不被猎杀,村里的少年牛仔悄悄地在白鹭天堂旁挖了个陷阱,导致一个趁着夜色来偷猎白鹭的人变成了残疾人。终于,白鹭在“危言耸听”中得到了保护。这是小说的设计巧妙之处,这样的一个设计,白鹭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谁要是射杀白鹭,谁就没有好下场!

牛仔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连夜逃离了村子。机缘巧合之下,他被一个部队首长收养,改名为“赵建国”,成人成才。时光荏苒,30多年过去,当年犯错的牛仔,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也成为一个大权在握的部队首长。而成为残疾人的偷猎者,妻子带着儿子弃他而去,改嫁他乡,母亲因此变故不久也撒手人寰了……残疾人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牛仔心怀愧疚,暗中一直定期给偷猎者寄信寄钱,帮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家乡,有社会责任感,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形象。

除了给偷猎者寄生活费,牛仔还给他寄书和字典,在信上教他查字典识字读书。也许是浸润了书香,有了希望,有了信仰,“老人脸色红润,气质豁达,让人猜不透他的真实年龄。”我想,残疾人通过牛仔传递的善意,学会了阅读,改变了心境,放下了不幸。再后来,牛仔帮残疾人规划事业,让他学习编织竹器工艺品谋生,请了竹艺编织师傅亲自上门教他学艺……他学会了编织技能并能够自食其力。最终,残疾人以牛仔的钱做成本,利用村里得天独厚的资源,开办了竹器工艺厂,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我多么希望他能回来,看看我这些年奋斗出来的成果啊!”这句饱含无限期待的话,证明了曾经的偷猎者已经看见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完成了被救赎。作者质朴纯净的文字背后,有着温润而善良的情怀,有着对不幸生命的怜悯,她没有让笔下的不幸者失魂落魄,而是给了他一条通往未来的路,让其体面地存活于世。读者从中品读到了救赎与被救赎,看到了人性闪烁的光辉。当年的牛仔虽然“逃逸”了,但他从没有缺席,他仍然一直关注着家乡,关照着因他而残疾的偷猎者,并以他的心力守护着白鹭天堂。

作者的乡土情怀散落在小说的字里行间。“这已是粤西光阳市飘竹村的地段了。”“他自言自语地说,离开飘竹村、离开你们已足足35年啦……”“牛仔多爱这群美丽高雅的邻居啊,有它们相伴,人生足矣!”“首长坐在小时候观鹭的最佳位置,陶醉在眼前这个如梦似幻的仙景里。”……无疑,主人公心中的家园,就是作者心中的家园,是一个如梦如幻的鸟儿天堂,一个让人心向往之的自然乐园。所以在车子快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时,“中年人的脸一忽儿浮现柔情,一忽儿浮现忧伤,一忽儿又变得怯怯的……”他让贴身警卫小王把车开慢一点,沉浸在往日的柔情回忆中,他想要慢下来,好好看几眼故乡。他柔情,因为他回到了故乡的土地,多少亲切惆怅的滋味涌上了心头;他忧伤,因为离开了故乡这么多年,错过了许多的美好;他怯怯的,因为当年的“闯祸”带来了心灵的不安。而这时,耳边突然传来枪声,打断了他的思绪,猜到有人在射杀白鹭时,“恨意很重”。作者一路铺垫,我们便不难理解首长这恨意从何而来——他不希望悲剧重演,更不容许自然生态遭到破坏!

而当年的偷猎者残疾老人是怎么看待此事的呢?小说是这么叙述的,“我知道,这35年来,每月给我寄钱的人,是他!20年前,他知道我的家被洪水冲毁后,又托人把我接来他的故居居住。那时他的奶奶已故世,我见这房子空着,就听从了他。从此,我在这里一住就是20年。我在等他回来,我想当面感谢他!可他终究还是没有回来。请你帮我转告他,我当年跌入他掘的陷阱里,成了残废,那是我罪有应得。谁叫我去打白鹭?那是我的耻辱,我不怪他!”由此可见,他没有对当年那件改写自己人生的事耿耿于怀,对于自己捕鸟落下的残疾,他没有怨恨,没有责怪害他掉坑致残的牛仔。相反,是理解,是感激。他理解了牛仔,宽恕了自己。

小说运用一连串的冲突,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一天,残疾人的儿子回来了。他觊觎着父亲的家业,这个年轻人知道父亲的软肋——白鹭,并以此威胁父亲,以索取他想要的一切。碰巧,昔日的牛仔今日的首长,撞见他射杀白鹭的行径,报警把他抓走了,年轻人因此被判刑5年。这里,作者有些心狠,但又必须狠下去,否则不足以惩戒。警卫小王与首长的心理冲突,也是埋藏在小说中的一条线索,彼此对立又彼此呼应,更能衬托出首长的人格高度。“在小王看来,白衣男子事件也与其他许多与自己无关的事件一样,会了无痕迹地消失在哗哗流淌的岁月长河中。”首长的做人做事是有担当的,他心里有一杆秤,那把秤上的道义和责任时刻等着他去判定。后来,残疾人摇着轮椅去找首长求情,希望首长能够对儿子网开一面。这一章节,叙述的时间跨度大,30多年的时光交织重叠,让人仿如隔世,有了沧桑感。

接下来,作者补充了残疾人当年偷射白鹭的隐情:“正如35年前,当牛仔知道那个跌断了腰骨的偷鸟贼之所以半夜三更去偷白鹭,是为了给病得奄奄一息的母亲找药方(民间传说白鹭炖汤可以治虚劳)时,牛仔便彻底沦陷在良知的樊笼里,直到现在都无法走出来……”读到这里,我热泪盈眶。老人当年因为想救生病的老母亲,不惜铤而走险落下残疾,现在老人唯一的儿子,也因射杀白鹭而被判刑。那么我们关心的问题来了,首长滥用权力为残疾人之子免罪了吗?在内心的冲突矛盾中,他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救赎——出钱请保姆照顾老人,把当年因自己掘坑而致残的老人的生活安排得周到而妥当。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坚定立场,有是非观念,关键时候守住底线的首长,弘扬了社会正气。残疾人的儿子既然违反了法律,那他就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因为法不容情。这也给了读者一个警示,看吧,射杀国家保护动物,得负法律责任!

文学即人学。故事如果仅仅讲述白鹭就少了许多趣味,所以作者匠心独运,融合了人与鸟、人与人、人与大自然、金钱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各种冲突。种种巧合自然发生,符合生活真实,也符合艺术真实,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作者借一支笔,洞见人性,体察入微,不动声色,娓娓道来。环境烘托处,让我们看到了人与白鹭和谐共处的自然美景,让人心驰神往;细腻的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谅互相守望。小说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园,既给人以人性的思索,又指明了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

曾记否,2014年河南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王亚军和其同伙,先后将两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共16只,分别卖给了4位买家。最终,王亚军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事件引起舆论哗然。《守望》这篇小说,正好与这一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妙,它警醒世人:保护生态,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的,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应和谐共生。善待自然,自然必将回馈我们;虐待自然,自然必将惩罚我们。

如何保护大自然,如何与大自然的其他子民和谐相处,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课题。在小说里,作者诚恳而又温情地呼吁我们: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乐园,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这是我们共同的守望!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