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 颠沛人生

□ 林贤治

2021-11-21 09:50:47 来源:阳江日报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郁达夫是思想性格最为复杂的一人。他自称“零余者”,却满怀爱国的热情;从新文化运动中搏战过来,作为启蒙战士,却又有着根蒂很深的名士气;他孤傲而自卑,倔强而脆弱,积极,进取,却也病态地自

郁达夫: 颠沛人生

□ 林贤治

阳江日报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郁达夫是思想性格最为复杂的一人。他自称“零余者”,却满怀爱国的热情;从新文化运动中搏战过来,作为启蒙战士,却又有着根蒂很深的名士气;他孤傲而自卑,倔强而脆弱,积极,进取,却也病态地自暴自弃。他有文章,名曰“感伤的行旅”,很可以做一生的写照的。

他是诗人,无疑又是最散文化不过的人。他的行为,从处世做事到纸面文章,都是一例地走到哪里算哪里。他的小说,大抵带有自传性质,而散文,更是坦白无遗地随处表露着自己的行迹与声音了。

郁达夫(1895—1945),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家住古城,藏书万卷,自小打下良好的国学基础。1901年,入杭州府中学读书,次年入育英书院,因参加“风潮”而被除名。1912年,随兄郁华赴日留学,在此期间广泛接触外国文学。1921年出版小说集《沉沦》,随即引起轰动,成为“有争议作品”。1922年归国,参与创造社的领导工作,随后数年,辗转于北京、武昌、广州、上海等大学任教。寓居上海时先后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奔流》《白华》《大众文艺》等刊物。1930年,参加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并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加入民权保障同盟。同年,举家移居杭州。居沪数年,出版《达夫全集》计七卷,归杭后,写成《屐痕处处》和《达夫游记》,并出版《达夫散文集》。1936年到福州任福建省政府参议,1938年到武汉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任设计委员。年底,到新加坡,编辑报刊多种,积极参加抗日工作。1941年,任当地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他的一生,备受恶势力的迫害,结果如郭沫若所说,是不折不扣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由于终生颠沛,历尽沧桑,加以天赋才情,博学广识,因此他的散文制作,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丰富多样。论成就,实不在小说之下。

他的许多散文,都是自述行状,自抒怀抱的。早期多写羁旅之苦,如《还乡记》等,虽然略嫌芜杂冗赘,却是一片真性情,唏嘘之余,令人深感人世的怆凉。至于悼亡文字,更是如此。日记体和书信体,倾吐积悃,最为相宜,故为他所常用。《海上通信》《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都极其真率,充分表达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愤懑。这是一种时代性的精神疾患。难怪后者一经发表,便立即引起强大的反响。此外,还有一种随笔文字,夹以抒情,写得很是别致,如《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作者说:“原来小品文字的所以可爱的地方,就在它的细、清、真的三点。”在他的文字中,此类小品,尤其以“清”见长。

郁达夫的游记是特别有名的,三十年代,甚至有游记作家之称。由于他熟知地方的掌故,又善于体察自然的灵性,加之糅合了古典诗词的凝练与富于韵味的语言去表现,故能随处给人以知识与美的双重享受。

杂感方面,数量更丰。其中,有不少篇什,诸如《说本铎少年》《政权与民权》《暴力与倾向》等,讥弹暴政,针砭社会,尖锐明白,痛快淋漓,很可见作者个人的特色,是应当受到重视的。一些纵谈文化与艺术的随笔,如《炉边独语》之类,也都清隽可喜。

“庾信文章老更成”。在散文创作上,郁达夫有着多方面的成就;只是漂流南洋以后,文章反而变得粗浅了。本来,到此地步,无论思想和艺术,当会更臻成熟的。莫非人的内心承受力有一定阈限,毁家去国,结果便如此的不堪其累了么?真可教人扼腕痛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