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然:以白求恩为榜样行医济世
2022-07-06 10:10:00 来源:阳江日报

黄维冲(后排左五)毕业照。

陈果然:以白求恩为榜样行医济世
阳江日报

黄维冲(后排左五)毕业照。

   

陈果然(前排左四)毕业照。

 

  

陈果然(女),1938年出生于东莞莞城,1961年于中山医学院本科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湛江地区卫校任内科教师,兼湛江地区人民医院内科医生,1969年在湛江地区五七干校卫生所当医生,1972年在阳江城西卫生院当医生组长,1977年—1984年任阳江县中医院内科副主任,1984年—1998年任阳江市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广东医学院兼职教授。

求学路上遇到终身伴侣

陈果然自幼体弱,患有哮喘痼疾,她的三妹两岁时因白喉而夭折,五叔公因阑尾炎去世,皆因当时缺医少药所致。因此,她从小就立志学医。

1953年中考,陈果然按母亲意见报了东莞中学。在考试前一晚,邻居的数学老师建议她报考中山纪念中学,此前也有一位法国女医生建议她更换生活环境(易地治疗)可能对哮喘有效。她内心虽有所动摇,但自觉已无法改变。

没想到,次日早上,数学老师告知她已经帮她把志愿改为中山纪念中学了。放榜时,她被中山纪念中学录取了,也因此“机缘”与黄维冲成为同班同学。两人毕业时,还一起获得“纪中优秀”奖章。

1956年高考,她和黄维冲一起考取了中山医学院,她的医学梦实现了。院长柯麟倡导的“三基三严”学风,对她的人生道路有深远的影响。1961年毕业后,陈果然和黄维冲一起被分配到湛江工作,两人风雨同舟60载,共度艰辛期,携手创造了很多有效新疗法,挽救了众多病人生命。

黄维冲和陈果然一起获得“纪中优秀”奖章。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196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在全国范围暴发,阳春八甲出现大批病例,由于当地缺乏有经验的医生,陈果然被湛江地区卫生局抽调到阳春八甲开展“流脑”防治工作。她带领三人(医生、护士、实习生各一人)来到八甲卫生院,发现病人太多,卫生院容纳不下,就在旁边的空地上搭起临时病房,设了80张病床。

“流脑”来势凶险,不少患儿入院即昏迷、休克、突然呼吸停止、肾功能衰竭,陈果然既当医生,又当护士,熟练掌握头皮针注射,夜以继日,废寝忘餐,短短十几天时间,就收治了300多名病人。

有一天,陈果然突然接到湛江地区卫生局电话,说丈夫黄维冲得了“流脑”,上班时突然倒地不省人事。这把陈果然吓得不轻,身为医生,她深知这种病的厉害。

赶到茂名市人民医院,陈果然才得知,丈夫下班经过“流脑”病房时遇到一名因痰液堵塞导致心跳、呼吸突然停止的患儿,来不及去取吸痰机,直接用口吸出病人痰液,行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后,最终救活了该患儿。但黄维冲因此被传染。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丈夫,陈果然既心疼,也理解。经治疗,丈夫病情好转,只陪护了丈夫一天,陈果然又匆匆赶回阳春八甲卫生院,她放心不下那里的病人。

挽救了1000多人的生命

1991年11月的一天中午,一位肺心病、全身发绀、昏迷、呼吸微弱、休克的患者入院。病人危在旦夕,家人已给患者穿上了“寿衣”,其弟也从香港赶回准备“送终”。陈果然马上组织医务人员抢救,经过两个昼夜的抢救,患者最终苏醒,转危为安,出院时患者家属感激万分。

1995年12月,一位自服大茶药戒毒而中毒的青年被送到急诊科。当时陈果然因身体不适在家休息,但接到电话后,她二话没说立即赶到急诊科。见该青年面如土色,先呼吸停止,随即心搏骤停、抽搐,陈果然立即为病人实施气管插管、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机控制呼吸,对症治疗。经抢救,约10分钟病人恢复心跳,6小时恢复正常呼吸,一个濒死的青年被救活。住院5天,出院时该青年眼含热泪对陈果然说:“你是我的救命恩人!”陈果然教育他,以后不要吸毒,他表示坚决戒掉毒瘾,重新做人。

多年来,陈果然始终以白求恩为榜样,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凭着一颗真诚善良的爱心,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医术,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1000多人的生命,治愈病人不计其数。

对年轻医生的寄语

从医数十载,陈果然追求卓越,不断完成自我突破:1990年,在我市首次应用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抢救重度病窦综合征并休克患者获成功;1992年,在我市首次应用电除颤技术抢救心脏骤停48分钟患者获成功;1995年,赴美国拉斯维加斯参加首届国际人体科学学术研讨会暨优秀论文颁奖大会,她写的《扩张型心肌病20例误诊分析》获国际首届人体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及金杯奖;她与广东药学院合作的《致死性钩吻中毒的机理及其抢救方法的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1995年、1997年分别获得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称号。

“学医是非常艰辛的,但能治病救人会有一份荣耀感。”陈果然说,从医一生,她始终牢记医者使命。医生成长之路漫长,成为一个好医生要有两点:德与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德是第一位,医学技能,临床思维,要经过严谨的训练才能掌握。她勉励年轻医生要加强“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努力提高技能,终身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