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费谨防老年保健品陷阱

购买时要认准保健产品标志,注意索取和保存购买凭证

2019-11-18 09:42:04 来源:阳江新闻网

购买时要认准保健产品标志,注意索取和保存购买凭证

理性消费谨防老年保健品陷阱

购买时要认准保健产品标志,注意索取和保存购买凭证

阳江新闻网

■ 本报记者/郑琛琛


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保健产品消费引发的问题日益凸显。11月1日,《北京市老年人保健产品消费认知及消费状况调查结果》对外发布,将近8成老人遇到过保健产品广告宣传夸大其词或与实物不符的问题。老年保健产品如何夸大功效?我市老年保健产品消费情况如何?老年人遇到的消费陷阱又有哪些?近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走访。

记者走访

隐形推销让人难以防范

“有一次我妈心脏突然不舒服,我立即给她吃了几颗药丸,救护车还没赶到她就恢复了。”近日记者走访市区金山植物公园时,看到一群中老年人在公园举行茶话会,无意中听到人群中的一名妇女正在分享她家人服用某保健产品公司药丸的经历。

记者从他们的对话中听到,他们口中神奇的药丸可用于降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病,还可以益气补血、增强自身免疫力,功效强大。该妇女讲完,旁边几位老人也分享了自己的使用感受,其他未曾体验该产品的老人在一旁听完后也表示有了购买的冲动。现场有的人员身穿印有该保健产品公司标志的T恤,旁边还放着不少印有相关宣传语的购物袋、纸扇、帽子等小礼品。

“这是一种隐形推销手段,销售员邀请老年人参加讲座、茶话会,找人现场分享体验感受,吸引老年人购买产品。”市民曾女士表示,她见过不少类似的老年保健产品推销,她认为像这种把推销地点选在公园等开放性场合的销售形式,可以打消对方防范心理,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并且有利于规避相关部门的查处。

市民吐槽

夸大宣传容易误导消费

老年人消费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对保健产品存在依赖心理,这使得他们容易被煽动或是听信“名医”“专家”的话语。某些不良商家正是利用这一点,吹嘘保健产品功效,误导老年人购买不需要或不适用的保健产品。曾女士告诉记者,她父母也有过上述的消费经历。一开始,父母拿到了某保健机构赠送的健康鞋垫和磁石手链,之后经常约着街坊朋友到现场体验理疗床。“原本我觉得免费体验没什么问题,这也可以作为他们的消遣方式。”曾女士说,但后来父母还是中了消费陷阱,花了几万元把一张理疗床和一张床垫买回了家。

普通床垫加上几块“玉石”,被吹嘘为能够治疗身体各种疼痛、增强免疫力的全能床垫,再打上“限时优惠”“仅剩一件”等促销话语,即使价格高昂也依旧受到老人们的争抢。过分夸大的功效、虚高的价格,逐渐在老年保健产品市场蔓延。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市民曾经历或听说过老年人被误导消费保健产品的情况,多数受访者表示,比起担心保健产品对老年人没有效果,他们更害怕保健产品会对老年人身体带来危害。

市民范女士说,她的外婆曾在私人复健室购买了一对自发热护膝,因为效果不明显就停用了。事后了解发现,这类自发热护膝容易造成局部烫伤,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肌肉关节能动性。市民许伯不愿听从中医专业出身的女儿的建议,宁愿相信外面的“中医保健疗法”,学习火疗甚至自己动手操作,结果导致家人被灼伤。

部门建议

购买商品选择正规渠道

记者从市消委会了解到,今年以来,市消委会接到的涉及保健产品误导老年人消费的投诉共8件,约占全部投诉的5%。市消委会有关负责人认为,老年人用大量的存款购买保健产品,子女发现后可能会有所埋怨,不利于家庭团结,会给老年人带来精神压力。而且质量不过关的保健产品甚至会加重老年人的身体负担,影响健康。

针对老年人保健产品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政府部门、社会各方共同做出努力。近日,民政部印发了《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试行)》,从2020年6月1日起,以非法集资或者欺骗手段销售“保健”产品等诈骗老年人财物的养老机构和从业人员,将被列入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北京市消协也提出建议,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增加期限一个月的“消费犹豫期”。

“购买保健产品应选择正规渠道,在正规药店或到医院咨询专业医师后购买。”市消委会有关负责人提醒,老年人应注意提防免费体检及健康讲座、社区“专家”义诊、上门送礼品等销售手段,购买保健产品时要认准保健产品标志,按需购买,索取和保存发票、小票等购买凭证。一旦出现被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尽快拨打12345,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建议年轻人要多陪伴父母,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如果老人一旦被骗,要注意安抚老人的情绪,切不可一味责怪。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