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专项资金推进“镇域”协调发展我市选取15个镇开展“镇村同治”建设,

深读 | “镇村同治”能否补上镇区发展短板?
2021-06-01 09:42:12 来源:阳江日报

新洲镇金桥商业街箱涵路面已建好,下一步将铺设两旁的混凝土路面。

安排专项资金推进“镇域”协调发展我市选取15个镇开展“镇村同治”建设,

深读 | “镇村同治”能否补上镇区发展短板?
阳江日报

   

新洲镇金桥商业街箱涵路面已建好,下一步将铺设两旁的混凝土路面。

   

雅韶镇圣塘坑正在铺设人行道路面。

   

新洲镇金桥商业街,施工人员正在测绘和路面平整施工。

“现在,在上洋镇收西瓜再也不会堵得水泄不通了。”上洋镇通过设立收购点将农产品交易从镇区转移到产地,缓解了镇区的交通、环卫压力,实现了镇村功能有效衔接。西瓜收购商许彩对“镇村同治”的做法十分认可:“原来镇区一堵常常就是一个小时,西瓜运不进市场,也运不出。”

针对镇区发展落后的问题,我市于2018年在全省率先提出“镇村同治”理念,试点开展镇区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工作,改善镇容镇貌、实现镇村功能衔接互补,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同台竞演的方式,我市选取了15个镇开展“镇村同治”建设,市财政局统筹安排每个镇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镇区建设。

2020年9月,省长马兴瑞在全省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粤西)现场推进会上,充分肯定了我市“镇村同治”的做法。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施工难度大、统筹不协调等问题。“镇村同治”还需从更深、更广的领域进行探索,形成以镇带村的一体化格局,实现镇村功能互补,推进“镇域”协调发展。

■ 文/阳江日报记者  杨辉南

■ 图/阳江日报记者  梁文栋


基础设施落后

影响镇区发展

“镇区的基础设施欠账太多了。”阳东区新洲镇副镇长蔡翅一边督促施工队加快推进道路硬底化和排水工程,一边向记者介绍镇区的情况。由于年久失修,镇区排水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大量雨水排放需求,雨稍微下大一点,就出现“水浸街”的现象,附近的居民难以忍受常年水浸的困扰,纷纷将自家房子门前的地面填高,由此造成整条街道高低不平的现象。

不仅是排水问题,还有排污、道路硬底化等基础设施问题,至今还困扰着镇区的发展。而大部分的农村已基本完成了雨污分流、道路硬底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蔡翅表示,随着镇区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再加上镇区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投入不足,已经严重跟不上镇区的发展。

在阳春市河㙟镇,一条“四好农村路”修到镇区就变成了“半边路”,这让镇政府颇为头疼。记者了解到,镇区的街道是7米,“四好农村路”是3.5米,因为镇政府的资金有限,剩下的“半边路”迟迟未能修通。该镇一名镇干部表示:“没有专项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只能找上级部门‘碰运气’。”

除了基础设施欠账太多之外,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也是镇区发展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镇区农贸市场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垃圾满地、乱摆乱放的现象十分常见,往往是脏乱差的一个集中点。其次,大多数镇区缺乏一个公共活动场所,连一个像样的公园或广场都没有,无法满足镇区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

基础设施落后是现阶段镇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但要实现镇区的长远发展,还需解决产业落后、文化落后、人才流失严重等深层次问题。阳春市双滘镇干部林敏锐介绍,双滘镇建设资金大多依靠上级政府拨款,自身经济活力不够,而且因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待遇不足等原因,大部分居民选择外出发展,全镇户籍人口8万多人,常住人口仅3万多人。

上马民心工程

打造宜居环境

通过竞演,新洲镇成为15个“镇村同治”建设镇之一。有了2000万元的专项建设资金,蔡翅首先想到的是补短板,解决困扰附近居民五六年之久的“水浸街”难题。新洲镇将建设资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排水、排污、道路硬底化、主街道扩建、安装路灯等问题;另一部分用于形象提升,进行市场周边升级改造、镇容镇貌的美化亮化、修建镇区公园等民心工程,预计今年底所有工程将全部完工。

“项目完成后,镇区的面貌将会焕然一新,困扰镇区发展的排水、排污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居民出行也不用再走泥沙路。”蔡翅表示,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民生工程,解决好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和公共服务等问题,打造宜居的镇区环境,让居民真正住得安心、放心、舒心。

其余14个镇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补短板,采取与新洲镇类似的模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雅韶镇开展大规模的道路硬底化工程,解决居民出行问题;双滘镇则聚焦于道路改造、一河两岸提升、市场整治等民心工程,改变过去路不平、环境差、街道乱等状况。现阶段,15个镇的镇区建设工作基本集中在基础设施上,这是长久以来镇区建设缺少投入造成的。

“镇区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设施上,而应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林敏锐表示,当农村的面貌逐年改变,镇区还是老样子,拉大了镇村发展的差距,因此基础设施这方面建设必须补上,但镇区的长远发展还需要有产业来激发内生动力。下一步,双滘镇将依托鸡笼顶的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小镇,激活镇区经济。而雅韶镇则利用沿海、交通便捷和靠近城区的地域优势,计划打造海鲜市场,以产业带动镇区发展。

统筹镇村资源

激活镇域经济

“镇村同治”关键在于如何统筹镇与村,让其成为统筹发展的“镇域”。但在建设的过程中,统筹却成了大问题。

相比农村建设,镇区建设涉及的人口、部门更多,难度也更大。新洲镇道路、排水工程的负责人黄利浓表示,没有一个专门负责统筹协调的机构,工程项目难以顺利开展,甚至造成资源浪费。新洲镇的排水与道路硬底化属于“镇村同治”项目,但排污工程则属于另一个项目,双方难以实现同时施工,造成了工作重复、资源浪费。

除此之外,镇村的许多项目都应该统筹建设,比如“四好农村路”是否可以与镇区道路统筹建设;镇区附近的公园是否可以统筹规划,把镇区的服务功能辐射到周边村庄,不用形成“一村一园”的局面,造成资源浪费。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双滘镇利用双滘村的扶贫资金和镇区建设资金在双滘村建设公园,实现镇村资源共享,很好地解决了附近居民缺乏公共活动场所的问题。

“镇村同治”的目的在于实现镇村协同发展,那么该如何规划利用镇村的资源,实现“镇域”内的人口、产业、交通、服务合理布局呢?在这一问题上,上洋镇摸索出了自己的门道。

上洋镇是远近闻名的西瓜、荔枝种植大镇。每到丰收时节,一辆辆外地客商的大货车涌进镇区,上洋镇居民既“喜”,又“忧”,水果不愁卖,却把镇区堵得“水泄不通”。并且,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残枝剩叶,极大地增加了镇区的环卫压力。上洋镇副镇长关天时表示,在最拥堵的时候,车辆通过镇区要一个小时。

为了解决镇区的交通拥堵问题,上洋镇从“镇域”的角度规划,将农产品收购点从镇区分散到各个接近产地的村,让农户就近卖,客商上门收,卫生保洁交由各村负责。如今,上洋镇设立了60多个农产品收购点,实现镇村功能互补,不仅解决了交通压力,还解决了环卫问题。长期从事农产品收购业务的许彩对收购点的设立赞不绝口:“大大节省了交易成本。”

在“镇村同治”的探索中,上洋镇还走得更远。为了进一步解决镇区的交通压力,上洋镇将原来穿过镇区的县道605线改建在了镇区外,缓解了镇区的交通压力,方便了过往的车辆和附近的村民。此外,还积极探索镇村共同开发沿海观光旅游线路以及镇酒店、村民宿的发展方式,与沿线特色农业相结合,提供多层次的旅游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从而激活“镇域”经济。

今年3月9日至11日,在阳西县的“镇域”发展现场会上,阳西县四套班子领导以及各镇(区)、各相关单位负责人考察了各镇“7+X”方面的内容,包括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党建、经济发展、镇医院和村卫生站建设、派出所标准化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等七个内容,以及各镇自选考察内容。这是阳西县统筹村镇资源、推动“镇域”发展的一大创新举措,各镇因地制宜,在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乡村振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激活“镇能量”。

实施以镇带村

乡村振兴战略

“镇村同治”的提出,乃是立足于镇区落后的现实问题,实现镇村的统筹发展。这项政策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大力支持,他们就镇区的建设纷纷建言献策,甚至成为工程施工的监督员,期待改变镇区破旧的面貌,打造一个美丽宜居的镇区环境。

“镇村同治”的实施,一是统筹了城乡发展,二是推动了乡村振兴。在市县镇村的格局中,镇是最靠近城市的“农村”,也是最接近农村的“城市”,成为城乡连接的纽带,也是一个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而镇区的地位弥足重要。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镇区建设虽然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但常住人口反而有增无减,与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常住人口不断减少的现状,形成了反差,进而反映出镇区的发展潜力还有巨大的空间。蔡翅表示,待镇区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提升后,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定居,一是因为镇区比农村生活更加便捷,二是可以兼顾农村的生产。

“镇村同治”的推进,或许可以打破各村独自发展的局面,以镇带村,形成区域发展合力,更好地规划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内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应该从更大、更高的视野来考量,聚焦点是否可以从分散的村转移到由村凝聚成的镇,以“镇域”的角度来谋划乡村的产业、生活、环境,形成以镇带村的乡村振兴模式?

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出“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加快小城镇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明确了镇区“连接城市、服务农村”的作用,因而镇区也成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随着“镇村同治”的全面展开和政策的不断完善,镇区落后的面貌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城乡统筹发展将得到有效衔接,实行镇村同步规划、环境同步治理、产业同步发展、文明同步建设,可以进一步完善“镇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促成合理的人口、交通、产业布局,推动新城镇与新农村协同发展,形成以镇带村的一体化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