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一点“阳光” 帮助迷途知返

——阳江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经验分享

2021-04-15 10:23:36 来源:阳江日报

——阳江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经验分享

给他一点“阳光” 帮助迷途知返

——阳江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经验分享

阳江日报

团市委组织“与法同行 成长护航”普法关爱行动,关心社矫青少年成长。

社矫青少年变成普法使者,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

  

社矫青少年作为禁毒志愿者,入校园为儿童青少年进行禁毒知识讲解,预防青少年涉毒,服务预计超过500人次。

社矫青少年向团市委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社矫青少年与社工制作香囊送给社区困境人员,助力抗疫工作。

社工组织开展缅怀先烈活动,让社矫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年少不知法,犯错后悔迟。社会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在青少年时期触犯法律,被依法实行社区矫正。为切实预防青少年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团市委主动介入,联合市司法局于2014年启动阳江市青少年社区矫正专项工作,加强对社区服刑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关爱帮扶、矫正转化、权益维护,合力推进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发展。经过7年的不断探索,阳江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得到了省人大、省司法厅、团省委的认可,并连续5年获得省优秀等次。至2021年2月,全市“阳光之家”共接收帮扶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198名,成功解矫130名,特赦18名,解矫后再就业率94%,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 文/陈子玲  团市委  市京师社工中心

■ 图/团市委提供

专业帮扶团队帮助

社矫人员走出困境

团市委整合全市社工人才队伍力量,并动员司法干部、律师、心理专家、志愿者骨干积极参与,建立起“共青团+公检法司+青少年事务社工+社会力量”的社区矫正帮扶团队。在协助社矫对象回归的过程中,社工作为资源的链接者,主动匹配各系统资源,增加法律教育与禁毒宣传,为社矫对象提供学习与服务。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与方式,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与行为矫治。

建立集中帮教阵地创造“阳江模式”

良好的帮教场所是社矫工作开展的前提。团市委牵头建立了青少年社区矫正阵地——阳江市青少年健康成长守护工程“阳光之家”,并实现了各县(市、区)阵地全覆盖,形成了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集中管理和帮教改造的制度。以“阳光之家”为阵地,助推社区矫正青少年就业,在团市委的推动下,已经与近10家爱心企业确定合作关系。下一年度,社工将通过走访了解爱心企业的用工需求与要求,进而为社区矫正青少年分析个人能力并做好职业规划,做好用工对接。

作为粤东西北地区社区矫正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我市梳理出了青少年社区矫正“阳江模式”,相继在全省宣传推广,成为独具特色的青少年社区矫正“阳江经验”。

因人施教社矫项目更加人性化

个性化矫正彰显社区矫正的人文价值向度,团市委结合犯罪青少年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在心理矫正和风险评估基础上,采取因人而异、因罪而异的矫正目标、方案、计划,建立具有针对性、适用于个案特殊需要的青少年社区矫正项目。

近年来,团市委、社工队伍开展了“青春情暖·甘露行动”“与法同行 成长护航”青少年普法行动、“Teens team快乐”社会心理矫治服务、“花Young成长·云教育”护航计划、“职多FUN”——生涯规划服务计划等形式多样的社矫帮扶项目,为青少年社矫对象送去关爱慰问、普法学法、心理矫治、职业规划等服务。同时,对社矫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价值引领服务,“Teams关爱行动”让他们参与志愿服务行动,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实现改造、回归社会。

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强大合力

自阳江青少年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启动以来,团市委与市司法局紧密配合,从人才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矫正项目、人文关怀等方面开展青少年社矫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省人大、省司法厅、团省委的肯定。在广东省“伙伴同行”粤东西北地区青少年社区矫正帮扶计划省级评估中,阳江从2016年到2020年连续5年获得省优秀等次。团市委设计开展的社矫项目“与法同行 成长护航”青少年普法行动获得2019年阳江市十大普法项目。《一页阳光》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视频也获得2020年阳江市“七五”普法十大法治精品奖。

案例一

关心关爱社矫青少年成长

对于许多人而言,20岁是个大胆做梦的年龄,但对于小莫(化名)而言,他的20岁比常人承受更多的压力。2017年,他因非法买卖枪支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因未满25岁,小莫由司法所转介到市“阳光之家”进行社区矫正。

小莫性格内敛、沉默寡言、法律意识淡薄、情绪不稳定,一开始不顾“阳光之家”的纪律不按时报到,被司法局多次警告。针对他的情况,社工组建“团干+司法+社工”矫正小组,多次开展联席会议,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走进他的内心,用心开展帮扶工作。

3年多来,小莫逐渐变得阳光,掌握了许多法律知识,并化身骨干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特别是2020年父母患病后,他成为家中的顶梁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团市委接到社工的反馈后,及时关心慰问小莫,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2021年春节来临之际,他将祝福写进信中,连同锦旗一起送给团市委和京师社工,感谢他们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案例二

帮扶社矫青年

成功就业

23岁的小军(化名)因一时冲动构成故意伤害罪,被法院判处3年有期徒刑。因在监狱服刑期间表现良好,他得以假释,在2019年2月从司法所转介至“阳光之家”进行社区矫正。

由于在监狱的时间太久,小军明显感觉到自己与社会脱节了,回归社会出现各种不适应。比如人人都会用微信、骑共享单车、用支付宝,他却不知所措,找工作也成了最大的问题。

求职屡屡碰壁,没能找到工作的小军整日无所事事、自暴自弃。社工担心他再次误入歧途,主动找他谈心,详细分析目前的就业情况,帮助他咨询有关信息,并尝试拓宽他的求职渠道。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社工鼓励小军加强生活技能的学习,使用手机生活软件,挖掘他的兴趣,帮助找到更适合他的工作。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小军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想趁着年轻去尝试能学到技能的工作,他表示愿意从苦和累的工作做起,不再好高骛远只追求轻松。

看到小军的变化,社工非常开心。收到社工的情况反馈,团市委整合企业招工资源,多次与企业沟通、解释,让他们放下成见、安心接纳,并达成招工意愿,提供就业机会给有需要的青少年。小军在社工的陪伴下到企业面试,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找到一份工作。有了工作,小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也更加认可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案例三

帮助社矫少年返校复学

2017年,17岁的陈小名(化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同年10月,他来到“阳光之家”进行社区矫正。

由于“社矫对象”这一特殊身份,刚刚到广州读大学的小名被学校劝退,原本内向的他更加伤心落寞,无心向学,沉默寡言,整日将自己关在家中。社工家访发现,每当谈到学校的时候,小名双眼放光,心情也变得格外轻松,话也多了起来,可见他是非常渴望回校读书的,若能回校,也许他的心结就打开了。

在社区矫正期间,社矫对象有正常接受教育的权利。接到社工的反馈后,团市委、市司法局多次与学校沟通,向他们说明小名的状况,希望能让他重返校园。最终,学校接受申请,收回让小名退学的决定,同意他休学一年后返校。

为了提高小名的交际能力,社工和志愿者与他一起学习、分析原因,不断鼓励他。此外,社工还帮助他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让小名知法、懂法、守法,建立正确的是非观。现在小名正在校园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逐步迈进,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