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海村以“边海红旗”精神为引领走出致富路

人勤产业丰 齐心奔小康

2021-04-12 09:22:12 来源:阳江日报

人勤产业丰 齐心奔小康

边海村以“边海红旗”精神为引领走出致富路

人勤产业丰 齐心奔小康

阳江日报

 

边海村通往228国道的公路正在铺设沥青路面。宋福亮 摄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即日起,本报推出“同心奔小康”系列报道,讲述人民同心奔小康、奋进新时代的故事,敬请垂注。

■ 阳江日报记者/张  影

仲春时节,记者驱车进入阳西县边海村,沿着宽阔的水泥路面行驶,穿过千亩良田,五角星、党徽等红色元素和绿油油的水稻掠窗而过,一栋栋精致的别墅错落有致,来来往往的村民脸上洋溢着笑容……这条有着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美丽乡村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难以想象,新中国成立前,这里还是一处三面濒海的盐碱地,“五天不雨成小旱,十天不雨变大旱”,村民长年累月遭受严重自然灾害,食不果腹。后来,中国共产党员带领村民抗台风、战洪水、抗干旱、加固海堤、搞副业……群众生活逐渐改善。

“这个乡的党支部是一个模范的支部,它领导群众做了许多英勇的斗争,获得了群众的拥护。”66年前,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肯定了边海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攻坚克难,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英勇精神。“边海红旗”精神也在这片土地落地生根,成为引领边海村发展的一道亮光。

穿过历史的烟尘,“边海红旗”精神历久弥新。近年来,边海村以“满足群众需要,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聚力精准扶贫,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每人每年能拿到2500元的分红。同时,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推进基础设施和村庄美化绿化提升等工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以前村里房屋破烂、杂草丛生、污水横流,路也是泥路,出行不便。如今,不仅路多了宽了,配套设施齐全了,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陈先生看着自家门前宽阔的硬底化道路,以及路边自己修剪的“龙”形绿植,满脸幸福。

尽管已年过七旬,陈先生依旧精力充沛,2019年承包了近百亩地,种植圣女果,年收入逾百万元。“现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了,要感谢党和政府。”陈先生笑着说,如今他正在不断学习种植技术,期望有更大的收获。

空闲之余,陈先生还会义务修剪村里的花草。“为什么这么拼?”“我是一名老党员了,要传承弘扬好‘边海红旗’精神,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只要勤快肯干,大伙儿都能奔小康。”

在“边海红旗”精神的引领下,在村党总支部的带领下,在全村村民踊跃参与下,如今的边海村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浅海捕捞业“三驾马车”并驱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14.9万元,家庭人均年收入逾1.3万元,村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边海村在带领村民致富增收、推进村庄日新月异的初心并未因成绩而止步。2020年初,在政府和村民的支持下,边海村以“一公园、一中心、一展馆”为核心,全力打造边海党建教育基地,并于当年底竣工验收,对外开放。

“边海红色展馆自开馆以来,已吸引约1万人次前来参观。” 边海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广告诉记者,目前该村正通过深入挖掘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大力打造红色旅游乡村,推进边海村产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党的带领下,从泥土危房搬进了新居,孩子读书有了出息,日子愈发红火。”村民易先生说,旅游业发展起来后,在家门口卖些自产的物品,又是一个增收的好营生。

位于交叉路口的导览图,融于村中的“红色元素”,正在修建的8米宽进出村的村道,规划中的小码头,忙碌中的村民身影……循着先辈足迹,扛起鲜红旗帜,如今边海这片热土,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激情和干劲,谱写着乡村振兴新乐章。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