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永龙:乐做山乡风物的描绘者

□ 吴建光

2021-01-08 10:08:37 来源:阳江日报

赖永龙蕉树写生作品 去年9月26日至10月2日,叶泉、陈略、赖永龙三人在阳春市图书馆举办《漠阳墨缘》中国画联展,展出三人的精品力作65幅;11月6日至17日,在茂名市博物馆,陈略

赖永龙:乐做山乡风物的描绘者

□ 吴建光

阳江日报

赖永龙蕉树写生作品

去年9月26日至10月2日,叶泉、陈略、赖永龙三人在阳春市图书馆举办《漠阳墨缘》中国画联展,展出三人的精品力作65幅;11月6日至17日,在茂名市博物馆,陈略、叶泉、赖永龙三人举办“崇实尚趣  各领风骚——陈略、叶泉、赖永龙中国画作品展”,展出三人的力作75幅。

叶泉师从沈仲强、黎葛民、关山月、黎雄才,2005年3月,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颁发“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陈略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专家、漠阳书画院院长。他创作的《钟馗引福》《父子英雄》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被评为庆祝建国40周年广东省优秀美术作品。赖永龙是阳春市基层文化工作者,他师从著名人物画家陈略先生、著名画竹大家王立先生、著名山水画家洪朝先生。上个世纪90年代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系,2017年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三位画家相识、相知,经常聚会阳春,一起采风创作,探讨绘画艺术。在今年被疫情打乱了正常生活秩序的情况下,叶泉、陈略、赖永龙三人依然举办了两场较高水平的画展,难能可贵。尤其是已于2017年7月退休的基层文化工作者赖永龙先生,他尽管身处偏僻的山区,却不甘平淡的退休生活,始终心无旁骛、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用心、痴心地描绘家乡的风物,更令人动容。

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赖永龙,自幼聪明好学,15岁顺利读完初中。后因家庭成分高,读高中无望,无奈走出校门,回乡参加生产队劳动。在参加生产队劳动的那些日子,自小喜爱艺术的赖永龙便跟着哥哥赖永南学画画练书法。后来,他又跟一个画相师傅外出画相写对联。当觉得自己的画画技术有了一定水平后,赖永龙便向生产队申请外出搞副业。

成为副业人员的赖永龙,圩日时上圩集摆摊,平时就爬山涉水走村串寨,给村民画画写对联。那个年代,群众生活困难,画相和写对联的人少,自然收入就差。为了凑够上缴生产队的副业款,赖永龙一年到头,在圭岗、永宁以及相邻的信宜市几个乡镇的圩集、村寨奔波,甚至还要以拉车、斩竹、编织来帮补收入。

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后,赖永龙又回到农村务农。

1980年,赖永龙结婚成家,添了一对儿女。夫妻俩带着幼小的儿女,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耕山种地,平淡而艰苦。农闲时,他继续用手中的笔,给周边的群众画相、写对联,挣些外快。渐渐地,他成了当地的名人,不时有人上门求画求联。

1988年,赖永龙被招聘到圭岗镇文化站做临时工。1992年,他通过了招干考试,正式成为文化站的一名干部。

进入文化站工作初始一段时间,赖永龙非常兴奋,一有时间就画画练书法,并把画和书法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然而,文化站的工作繁杂、琐碎,收入不高,加上一对儿女尚小,家庭开支大,生活比较困难。有时候,他甚至要为买纸张笔墨发愁。曾经有一段日子,他把画笔、毛笔搁置一旁。直至2007年以后,儿女都长大了,工作顺利了,生活轻松了,赖永龙又重新提起了画笔毛笔。

2017年7月,赖永龙退休了。

赖永龙有绘画的天分,悟性好,加之勤奋刻苦执着,并虚心接受名师指点,绘画技术进步很快。赖永龙始初绘画的想法朴素简单,他以为绘画就是一门技艺,就是为了生活,为了挣钱缴纳生产队的副业款。人家画什么,他就画什么,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进入镇文化站工作后,绘画成了工作的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随着对绘画的了解和理解,随着绘画技艺的提高,工作渐渐蜕变为爱好,他经常用画来表现自己的思想观点,抒发情感和理想。

然而,赖永龙心里非常清楚,自己从小生活在大山里,思想、知识、眼界都有局限性,要想绘好画,要想在绘画上有所追求、有所造诣,成为一个有风格的画家,困难可想而知。而赖永龙天生有一股倔强劲,明知道前路困难重重,偏要执着前行。

诚然,绘画不是靠倔强和执着就可以成功的。笔墨当随时代。要想作品有思想、有灵魂,充满张力,只有紧跟时代脚步,注入时代思想,刻上时代烙印,纤毫之笔,方能万类由心,气运生动,更好地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唯此,别无他法他径。

生活在大山里的赖永龙,睁开一双慧眼,盯着山外,敞开一颗求知心,感受感知山外面的世界,抚摸时代绘画的脉搏,获取丰富的创作灵感。一方面,他想方设法,利用到外面出差的机会,逛市场进书店,搜寻各种绘画书籍,并托亲朋好友、画友寻找绘画的书籍,在工作之余勤奋学习,恶补绘画理论知识。与此同时,他加入了市美术家协会,通过参加协会组织的活动,与一大帮画友结为好朋友,经常走进山里或走出山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写生、雅集活动,互相切磋画艺;他还想方设法寻找机会,到学校和各种培训机构参加绘画学习,参加名家书画展和写生创作活动。1980年,阳春县文化局组织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美术培训班,赖永龙非常高兴,欣然报名参加学习。在这次培训班上,赖永龙认识了陈略,并拜其为师。此后,陈略与赖永龙亦师亦友,风雨几十年,指点提携赖永龙。1990年,赖永龙又到阳春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了两年,其间,又拜广东画院画家王立为师,数度上广州向王立讨教画竹。2007年,赖永龙到清华大学进修山水画法,回来后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他还经常参加书画展,参加写生创作活动,只要工作、生活能安排好,抽得出身,他都会不辞劳苦、不吝钱财,踊跃参加。他曾远到北京、南京参观名家书法展,到北京、河南、江西等地参加写生创作活动。通过细心观摩名家书画展和参加写生创作活动,他不断学习绘画艺术,提高绘画技术。2016年,朋友提供了一个画室,他努力把这个画室打造成一个学习交流平台,时不时组织雅集和写生创作活动,并邀请市里乃至省里、全国的书画家到圭岗来写生创作。他还经常参加公益活动,通过活动来激励自己的创作,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近年来,他参加共青团阳春市委、少先队阳春工作委员会暑假公益课堂,还时不时到阳春书画院上课。

另一方面,赖永龙调整创作思路。他以为,自己生活在大山里,对大山里的风物,熟悉有如身体上的一个个部位。若果将绘画的题材瞄准大山里的风物,这或许可创造一个优势呢。大山里的竹子很多,随处可见。竹子亭亭玉立、虚心而有节,宁折不屈,四季常青,是君子的象征,素来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争相诵咏描绘。但赖永龙描绘的竹子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竹,他以写实的手法,画出竹子的苍劲、嶙峋,画出竹子的丰富和本色,把不同品种竹子的特点都鲜明地呈现出来。芭蕉常见,但少人画,本是草本植物的芭蕉,蕉树95%是水,5%是纤维。就是这样的草本植物,却能结出硕大香蕉,生命力和新陈代谢的能力非常强大。赖永龙力求以写实的手法,描绘出芭蕉的奔放大气,描绘出老蕉叶的残败,新蕉叶的翠绿,蕉芽的稚嫩、茁壮、倔强,还有蕉树斩痕的陈腐。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能精准地描绘出山乡风物,尤其是精准地表现竹子和芭蕉,赖永龙觉得,仅仅对风物的形态熟悉还远远不够,关键还要张扬出风物的生命力,表现出它们的情感,描绘出它们的魂魄。于是,赖永龙背着画夹,上山坡,下田头,苦行僧般开展写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细致地观察,记录风物美好的自然景象,收集绘画素材。有时,为了细致入微观察芭蕉、竹子的形态,他甚至将芭蕉、竹子挖回来,移种在家门口,日夜观察,与其进行精神对话。

赖永龙把写生和创作圆融结合,在写生实践中,他不是纯客观地重现那些风物,他把胸中意气,倾注于笔墨的涂抹之中,既是对风物实景进行绘写,又融进他的思考;既描绘出风物的直接性、敏感性和灵活性,又生动地表现出他临场创作时的激情和审美意识。

为了精准描绘山乡风物,赖永龙竭力钻研各种技法。在用笔时,他经常采取直接描绘和重复罩染的方法,每一笔都有气运,每一笔都有呼应、交待,色彩、线条变化和谐、微妙,尤其是表现蕉芽的丰富变化,他摸索出一笔显示出绿、翠、红几种颜色形态,对比鲜明,显示出蕉芽的勃勃生机。

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数十年执着、耐心的努力,赖永龙在绘画上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画出了非同一般的竹子和芭蕉,他创作的竹子和芭蕉作品,画面空间感强,写实而奔放,写意却不呆不虚,实虚相趣,浓淡相映,风格自然、朴素、清新;笔墨不拘一格,处理却恰到好处;线条明快有力,动感、节奏感强,气足韵扬;设色真实,色彩新鲜、渲染,对比鲜明,画面视角冲击力强。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员、澳门中国画院副院长、广州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叶泉说,赖永龙生活在大山里,坚持不断写生创作,绘画乡村风物,这是劣势,但也是优势。他在绘画中吸纳了中国画的特点,画出山乡风物的本质和细腻,气运生动。应该说他的绘画技法已有了一定的水平。在绘画创作上“源于生活”的“入得来”他已没有大问题了。但他的创作现在也是一个艰难的时期,他必须要“高于生活”,要“出得去”,尤其是他创作的竹子画,要吸收文人竹的精华和写意,这样,他的创作才会更上一个台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漠阳书画院院长陈略说,赖永龙的绘画创作,太写实了,这是优点,但也是不足,若果他的绘画创作在现状能“突围出来”,他的山乡风物创作就会上一个新台阶,画面就会更高雅。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