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对标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加快补齐优质生活短板,实现更高标准的共建共治共享

全力打造宜居幸福之城
2020-09-25 10:06:59 来源:阳江日报

阳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颜值不断提升。

我市对标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加快补齐优质生活短板,实现更高标准的共建共治共享

全力打造宜居幸福之城
阳江日报

阳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颜值不断提升。

小朋友在金山植物公园玩耍。

市人民医院入选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

广东海丝馆文化创意街,小朋友跟大人学做陶艺工艺品。

城南中学正在抓紧建设。

“以前的荒地,变成了小公园,环境美了不说,也扩展了市民的活动空间。”家住万山悦湖湾小区的陈先生,看着家乡近年来的变化,赞不绝口。

“孩子上学不用愁学费了,家里发展起了花生产业,老伴也在村里工厂有一份工作。”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阳春市双滘镇贫困户柯亚河不仅达到了脱贫标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以前去市里看病,往返要折腾一天。现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诊、化验、拿药一条龙,省钱又省事,方便多了。”阳西县沙扒镇居民陈伯对县域综合医改竖起大拇指。

……

一件件百姓点赞的小事,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浸润着浓浓的民生情怀,更是城市宜居幸福最有力的体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在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凝聚力。要聚焦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标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让人民群众有更高品质的生活,实现更高标准的共建共治共享,全力打造“居者安、远者来”的宜居幸福之城。

织密民生网,幸福奔小康,一个宜居幸福的阳江正在加速崛起。

织密网兜底线

全力提高脱贫质量和成色

9月18日,阳春双滘镇双滘村,贫困户柯亚河正在打理种植的10亩水稻,妻子在不远处的扶贫车间做手工活。与2015年相比,这个家庭的收入增长了5倍。像柯亚河一样,我市已有7万多名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生活。

2016年以来,我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高位推动,尽锐出战,合力攻坚。全市建档立卡的36372户贫困户75556名相对贫困人口目前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88个省定贫困村已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市委全会提出,继续推进五大攻坚行动,推动消费扶贫和增收扶贫,落实好“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总结“三查”工作经验,加强督导核查,全力提高脱贫质量和成色。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全面做好脱贫攻坚扫尾、收官工作,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建立健全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

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市委全会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抓好落实,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该部门将紧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做好防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确保困难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切实做好消费扶贫工作,在活动开展、网络优化、机制完善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消费扶贫持续升温。多渠道开拓就业渠道,依托优势产业开展就业招聘,帮助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市民政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一主线,织密网、兜底线,推动各项兜底保障工作一贯到底、落地落实。

城市扩容提质

全力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

公园星罗棋布,处处绿树成荫;绿道蜿蜒向前,处处风光如画,市民出门便可乐享绿色生态福利。到了节假日,邀上亲朋好友到商场购物娱乐,或驱车到郊区休闲度假,成为市民生活新时尚……近年来,阳江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品质和城市颜值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

城市功能与品质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更与群众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市委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城市防洪、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公园、儿童公园、“两江四岸”等建设,接续打造一批城市扩容提质示范点。

作为我市提质扩容、向南向海发展的重要阵地,阳江滨海新区将围绕打造旅游集散、金融支撑和产业服务“三大平台”的目标,加快产城融合发展,高标准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全力开创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该区将以规划为引领,精心打造滨海、沿江、环湖生态景观线,完善交通体系,改善人居环境,不断增强城市配套功能,提升城市活力,持续提升宜居城市功能品质。

阳东区将打造“宜居阳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之一,全面对接融入大湾区建设,紧扣阳江城市发展规划,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推动阳东与阳江市主城区同步同质发展,紧紧围绕“南拓东融、海陆联动、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破解征地拆迁等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市区一体化进程,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

阳春市以列入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县为契机,加快推进“智慧阳春”项目落地,进一步促进城市扩容提质,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同时,整合温泉、南药、医疗、康养等资源,推进集医养结合、康复疗养、健康养生、旅游养老于一体的生态康养产业发展,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卫星城。

阳西县通过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省县级文明城市、省双拥模范县的新一轮“四城”同创,进一步彰显城市魅力,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3.5公里的丹江碧道沿河岸蜿蜒,东湖公园、西湖公园的提升与县城16座街心公园建设工程,增加城区公园绿地面积逾156公顷。

推进教育现代化  实现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省重点项目工程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一栋栋大楼间往来穿梭,各栋新建和修缮工程的内外装饰装修、室外景观、市政道路施工全面铺开,施工机械轰鸣,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项目的推进,是我市加快学校建设、不断推动教育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阳江教育事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折射出我市奋力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和决心。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6年到2019年,全市投入教育经费逾218亿元,在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上下狠功夫,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建设。去年获“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批获得这一称号的地级市之一。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市委全会部署要求,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更加均衡协调健康发展。如期完成学前教育“5080”目标任务,为群众提供足够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完成2018年以来新建、改扩建46所中小学校建设任务,增加城镇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努力解决好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加快各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进度,确保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按时保质建成。

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力推动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确保明年准时建成招生,着力构建起“应用型本科大学+高职院校+中职院校”金字塔式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产学研融合,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注重教育公平。

紧扣群众所需  奏响医疗卫生事业新乐章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各项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和民生实事,全市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向高质量发展,为阳江人民构筑起一道健康保障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市人民医院入选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名单, 高水平医院建设在人才引进、科研项目、重点专科建设、互联网医院建设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绩。揭牌成立市心血管中心,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团队签订合作协议,完善线上问诊、云药房、智慧医院展示中心、处方外配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服务。

医共体改革经验被全省推广,医共体建设全面推进。阳西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阳东区组建了一个由阳东区人民医院牵头的医共体试点;阳春市组建了两个分别由阳春市人民医院、阳春市中医医院牵头的医共体。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大楼建设,推动县(市、区)疾控中心升级改造。加快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扎实推进市人民医院七大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市应急医院以及省级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聚力在高素质人才培育、高层次平台建设、高质量学科建设、高水平成果产出上有新的突破,提升区域内急危重症救治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水平,加快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同时,加快推进完成各项重点项目和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如期完成强基层建设各项任务,全面落实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不断提升行业服务管理水平。

提升城市魅力

全力打造

海丝文化名城

“市民文化艺术中心歌剧院将大大提升阳江城市文化的软实力,提升市民的音乐素养……”“歌剧爱好者狂喜!以后不用跑到广州看歌剧啦!”“期待早日落成投入使用……”

市民文化艺术中心以及歌剧院将在漠阳湖公园北侧建设。9月8日下午,我市召开阳江市民文化艺术中心片区规划及歌剧院建筑方案设计国际竞赛发布会,征集具备国际视野、高水平、高标准的设计方案,赢得市民关注和点赞。

市民艺术文化中心项目占地面积约16.7万平方米,与“七馆合一”项目结合,涵盖歌剧院、多元文化艺术综合体、电影城、露天文化广场、文旅产业等。项目的推进标志我市全力打造海丝文化名城迈出坚实一步。

市委全会后,我市继续深入开展“七大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和“十项十大文明”评选活动,全力以赴冲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创文为抓手,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加强对“南海I号”等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内涵的开发,谋划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创意旅游区,加快推进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民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海丝文化名片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加大对根雕、豆豉、小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发展阳江特色文化。加强对阳江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遗址风貌区的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谋划建设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办好海陵岛环岛国际马拉松、风筝文化节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积极筹办首届阳江文化艺术博览会,擦亮南海(阳江)开渔节、“蚝美”美食节、千年古墟高流墟等特色文化品牌,提升阳江历史文化影响力。

我市还将不断优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升级改造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文体设施功能配置,加快形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着力推动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推进一批阳江名人故居修缮工程,加快建设一批阳江籍艺术家艺术馆(工作室)。

■ 策划/杨国华

■ 统筹/任绍华

■ 文字/张   影  林显军

■ 摄影/李向东  梁文栋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