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天龙”“华西5000”等顶级工程船聚集阳西沙扒海上“绣花”

国内首个风机吸力筒导管架成功安装
2020-08-12 09:56:03 来源:阳江日报

“华天龙”“华西5000”等顶级工程船聚集阳西沙扒海上“绣花”

“华天龙”“华西5000”等顶级工程船聚集阳西沙扒海上“绣花”

国内首个风机吸力筒导管架成功安装
阳江日报

全国首台吸力筒导管架风机基础吊装成功。 梁文栋 摄

阳江日报讯(记者/陈思捷 张贝奇)“15号机组,吸力泵工作正常,已达设计标高,安装完成!”随着对讲机传出的对话,一群在海上坚守了多日的风电人露出了笑容。8月9日深夜,总高63米、足有20层楼的高度,总重量约1550吨、相当于15辆重型卡车满载重量的吸力筒导管架完成安装、稳坐海底,成为全国首台成功安装的吸力筒导管架风机基础。

8月9日下午1时许,记者跟随工作人员乘坐交通船前往三峡沙扒海上风电一期施工现场,在距离沙扒渔港15海里的海域,登上广州打捞局4000吨起重船“华天龙”。站在甲板上放眼望去,无边无际的海面上,20余台风机随风转动,“华天龙”“华西5000”“东海工7”“黄船33”等顶级工程船在此聚集,鏖战正酣。

在紧邻“华天龙”停靠的装载船“德渤2号”上,吸力筒导管架正稳稳地傲立于船上,等待“下水”。两艘船上的几十名施工人员忙碌有序,焊接、调试、全面检测……充分做足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吸力筒导管架风机基础应用于海上风电项目在国内尚属首次,为了确保安装顺利推进,我们在技术、装备、人员等各方面都下足了功夫。”施工单位广州打捞局项目经理张文耀介绍,该局专门调遣了在“南海Ⅰ号”打捞工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4000吨起重船“华天龙”作为主力吊装船舶进行施工,从运输到安装整个过程都设计了精准的方案,有效解决了吸力筒导管架海上运输和吊装的难题,进一步提高勘探的精度,精准控制吸力筒下沉过程中产生的压力,使其达到设计深度。

当晚10时许,海上风电场上灯火通明,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华天龙”逐渐抬起了吊臂,1550吨的吸力筒导管架被缓缓吊离甲板,等装载船驶离后,通过精准定位慢慢入水,落入预留的15号机位。“加速30%、调整角度、落钩!”短短百米的高度距离,移动了近一个小时,每一道步骤、每一个指令精细而准确,犹如高空绣花。

张文耀表示,安装吸力筒的原理与“拔火罐”类似,吸力筒定位到指定位置后,将筒内水、气泵出,使吸力筒内压力减小至负压,筒外水压远大于筒内气压,吸力筒基础自动下沉,直至内外压平衡后完成安装。

据悉,吸力筒技术在海上风电场的应用,将有效降低工程施工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减少海上风电对大型海工装备的依赖,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有效降低海上施工风险。“吸力筒导管架风机基础无需打桩、不用大型定位器,施工噪音小,生态环保,且入土深度较比常规导管架大幅降低,在场址内岩层较浅的区域有很好的适应性。”作为项目风机基础结构主设人,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工程师李聪表示,此次吸力筒导管架风机基础的设计充分考虑了阳江海域的水文和地质等各项因素,其成功应用将有利于推动阳江近海深水海上风电项目的发展。

“吸力筒导管架的研发、安装和应用,标志着项目向着按期投产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是三峡集团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研发新型设备,探索降本增效新路径的具体体现。”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现场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技术的应用对风电行业发展具有示范性意义,接下来,三峡集团将继续在阳江区域大面积应用筒型基础,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为实践绿色发展战略,打造阳江区域千亿级海上风电示范基地作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海上风电项目是全国水位最深的项目之一,规划装机容量为300兆瓦,场址涉海约50平方公里,场址中心离岸距离约28公里。三峡沙扒一期工程计划安装55台5.5兆瓦风机,目前已安装45台风机基础,完成安装26台风机,预计今年10月份完成所有风机吊装,年底前实现一期全容量并网。

扫一扫了解详情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