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邮票方寸之间的浓浓年味

■ 谭夏阳

2020-01-26 11:14:33 来源:阳江日报

■ 谭夏阳

年画邮票方寸之间的浓浓年味

■ 谭夏阳

阳江日报

《桃花坞木版年画》邮票小全张,2004年1月14日发行

年画地图之二:姑苏桃花坞

◎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地位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产于中国江南的民间年画,与杨柳青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由于《杨柳青木版年画》邮票的率先推出赢得了满堂红,《桃花坞木版年画》邮票自然顺势登场,展现自己独特的风姿。

桃花坞木版年画起源于宋代,流行于明代,大约于明末就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因产于苏州,又称为“姑苏城”年画,全盛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清时面铺作坊多达50多家,分设在桃花坞、山塘街、北寺塔一带。据说桃花坞年画年产达百万幅以上,不仅各地乡邑的门户、中堂多见,而且东渡日本、南涉南洋,颇受海外人士的欢迎。其对各地年画,特别是对日本的“浮士绘”艺术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美术史、民俗史上占有不俗地位。

◎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特点

在确定邮票内容之前,邮票设计者王虎鸣首先考虑到的是桃花坞木版年画所处的地域特点,力求反映出江南地方清丽雅致的人文色彩。为此,他对这个年画画种作了实地考察,获得了桃花坞木版年画与众不同的细节观感。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特点是一版一色,分版水色套印,印刷时先印墨线版,然后根据画稿的色泽再分版套色,达到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在印刷上,桃花坞年画有一些与其他年画产地不同的独门绝招,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采用没骨法印刷。其方法是只印部分墨线,其它部分用彩色套印,过渡十分巧妙,体现出工艺的精美,富有朴拙效果。

二是一色中分浓淡干湿。桃花坞年画艺人印刷年画的另一种方法是在一色当中分浓淡干湿,画面效果与绘画相近。

三是墨汁自己调制。传统的桃花坞年画印墨线使用的墨汁均为艺人自己调制,调制时选用上等烟煤或墨灰,与面浆混在一起调匀,要发酵沉淀一月后才能取用,时间再长一些则更好。

四是工艺繁多复杂。通常一幅画要套印五六次,甚至十几次,精品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工序,使得年画的艺术性更强,显得富丽堂皇、精致典雅。

五是选纸讲究。桃花坞年画的印刷用纸多选用“毛太”“白管”“本连史”及白有光纸等特种纸张。

六是一气呵成。在印刷过程中,纸张不宜过干,否则套色会不匀或套不上去,因此五百张“一手料”必须一气呵成,要求艺人要有过硬的功夫。

◎ 邮票内容的选定与设计的裁取

王虎鸣还拜会了有关的专家和相关的民间艺人,听取他们对发行桃花坞木版年画邮票的具体意见。最后在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社珍藏的年画中,选取了四幅作品作为邮票的表现内容,分别为:《琵琶有情》《麒麟送子》《刘海戏金蟾》和《十美踢球图》。后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多用大红大绿施色,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明快简朴,充满民间情调。所选用的四幅作品,均以红色为主,放到一起,十分有“年气”,符合专家们当初的设想。

考虑到邮票这个载体是在方寸之间做文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反映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精髓,王虎鸣大胆采用了裁取局部的构图方法,摒弃许多不必要的烦琐细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使重点更加突出。比如《琵琶有情》一图,原画琵琶女的对面,还有两个妇女和三个小孩,如果全部放在画幅中会显得繁杂和不够精致,无法体现年画的线条与力度。而在裁剪之后,琵琶女的形象就突显出来了,甚至连她演奏时的面部表情都展现于画幅上,将江南女子纤弱秀美、温婉羞怯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桃花坞木版年画《一团和气》

王虎鸣还考虑到画面的时代感。比如《十美踢球图》,由于当时的女性都裹足,“三寸金莲”作为封建时代的产物,放在现代的邮票里表现似乎欠妥帖。经过反复推敲,王虎鸣最终还是采用局部构图的形式,选择了一位女性的优美动态,以肢体语言来表现蹴鞠的动作,从而巧妙地舍去了足部。这样,既保持了作品的风格,又符合现代的审美取向,用他的话说,就叫做“留住最本质最精神的东西”。

桃花坞木版年画《十美踢球图》

◎ 邮票的韵味

与《杨柳青木版年画》邮票的双横双竖设置不同,整套邮票统一采取了竖幅形式,白底红面,简朴素雅,原味十足。在版式的安排上,以深色条处理“中国邮政”铭记与“桃花坞木版年画”主题,而邮票的面值镶嵌于中间,就像门轴中间的门环,与年画的主题不谋而合。小全张首次出现,背景以单色为主,似乎向人们演示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印刷过程,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

杨家埠木版年画作品《喜中三元》

《杨家埠木版年画》邮票小全张,2005年2月1日发行

年画地图之三:潍坊杨家埠

◎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历史

2005年2月1日,《杨家埠木版年画》邮票发行,在前三甲里,这是“探花”的位置。历史上杨家埠默默无闻,现今却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三足鼎立,并称中国民间三大年画基地,这里有历史机遇问题,亦有木版年画的传承发展的现实问题。从这个角度切入来谈杨家埠木版年画,其实与探寻邮票的发行背景一脉相承,也让我们对这个画种有了更多的解读。

杨家埠木版年画原来叫潍县年画。从潍县年画到杨家埠年画,名称的变更与一个民间艺人有莫大关系,正是他让杨家埠木版年画发扬光大,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

此人叫张殿英。

张殿英,初为中学美术教师,1982年放弃安逸的教师工作,调任潍县年画研究所;1991年调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自负盈亏搞年画直至退休;1998年回到故乡青云山民俗游乐园,创办年画馆,任馆长。鉴于其个人“在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作方面成绩卓著”,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其“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 从潍县年画到杨家埠年画

潍县年画是历史形成的,指的是杨家埠、仓上、寒亭、王家道等从事年画生产的地域总称。后来潍县升格为潍坊市,潍县就成了潍坊市市区旧址。

在上世纪80年代张殿英创办年画研究所的时候,有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潍坊年画》。但这本书出版之后,受到了质疑,因为“潍县年画”形成于历史,从来没有过“潍坊年画”的提法。当时潍县县委的思路是想靠年画树立形象,以文化品牌招商引资,搞活全县经济。为此,围绕年画的名称,潍县县委县政府与潍坊市文化局将官司打到市里、省里,一直打到了中宣部,各自据理力争,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最后,在中宣部的调解下,拍摄了一部长达15分钟的科教宣传片,片名就叫《潍县年画》,这场官司才算了结。

如何尊重历史,又面对现实,求得平衡和谐,是张殿英的心愿。经过多年思考,在他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思路。1983年趁着潍坊国际风筝节举办的契机,张殿英向市长谈出自己的想法:“历史上潍坊有19个村做年画,‘潍县年画’是历史上形成的名字,如今潍县城改为潍坊市了,说成‘潍坊年画’也有道理,但不准确,全国三大年画其中两大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都是以村命名的,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以杨家埠年画为名?”

杨家埠年画作为潍县年画的代表,是保护与发展得最好的区域,也是潍县年画的精华所在,以此来命名,既突出了精华部分,又两边不得罪,可以让潍坊市文化局和潍县方面都接受,可谓皆大欢喜。

这场旷日持久的名称之争就此平息了下来,“潍县年画研究所”顺理成章更名为“潍坊市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从此,“杨家埠木版年画”这个名称出现在中国年画的名单上,承担起了文化品牌的责任。

◎ 张殿英对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贡献

然而,张殿英的使命远远没有完成,他除了在报刊上撰文大力宣传“杨家埠木版年画”之外,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还做了如下五件对杨家埠木版年画影响深远的大事:

1、历时16年创作与雕刻,完成了长卷巨制“农家乐”的创作,这幅长达32米的年画巨作创造了中国最长的年画记录;

2、试印成功失传的印金、粉印和拱花,全面恢复了古代年画的印制技术;

3、解决了年画褙画跑色的难题,印出泡在水里不跑色的年画;

4、整理和编印《山东潍县年画》14册,收录了民间年画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代表作品,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手工水印木版年画集;

5、设计制作“年画工具百宝箱”,完成了个人保护木版年画总体规划的全部工作。

“年画工具百宝箱”是一套可以随身携带的工具小箱,里面既有精美的杨家埠年画画册,还有刻刀、木版、拓纸、颜料等整套木版年画制作工具。张殿英介绍说:“推出‘年画工具百宝箱’的目的,是想让人们在新的文化转型期,给木版年画找到一个应有的生存空间,推动这一‘古代流行文化’成为个人表现自我,制作藏书票、节庆贺卡或者请柬、邮件、红包、名片之类的‘现代流行文化’,实现木版年画在现代真正意义上的承传”。这个想法融汇古今,操作性强,的确绝妙。“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让木版年画完全回到过去的盛景是不可能的。说到底,过去年画繁盛是因为它是当时人们的流行文化。我想让年画也能够在今天人们生活中流行。”

张殿英的年画长卷《农家乐》《山东潍县年画》14册木版年画原作以及“年画工具百宝箱”统称为“保护木版年画三大件”。2004年6月,“保护木版年画三大件”荣获“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奖”金奖。

◎ 《杨家埠木版年画》邮票的意义

传统与现代结合,让旧事物焕发出时代的生命力,这是张殿英对于木版年画保护的总体思路。然而在邮票的设计上,越是保持和突出民间年画的原汁原味,越是能体现艺术的表现力度。杨家埠木版年画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画面构图饱满、匀称,不求纵深空间,只讲平面构成;造型大胆夸张,简单明了;线条简练,挺拔流畅;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犷、豪爽、勤劳的性格特征,是典型的“山东大汉”。

在邮票的画幅上,邮票设计者王虎鸣采用白底烘托,力图表现杨家埠木版年画拙朴的艺术特色。在考虑保留原画的鲜艳色彩的同时,也兼顾到邮票自身的特点,本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门神画是最具代表性的,但由于它的线条复杂,色彩太多,放在小小的票幅中,难以传神地表现出它的特点,使其张力得到充分的展露。为此,意犹未尽的王虎鸣又把门神放在了小型张的背景上,以其精细的线墨版,配上喜庆的红底,分立于小型张两旁,像两扇开启的大门,端庄严肃,年味十足。

将木版年画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或许是最有力的一种保护。从这点来看,王虎鸣与张殿英做了同样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