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十大最美森林乡村”评选启动网上投票
2019-08-23 10:00:55 来源:阳江日报

近年来,阳江市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新一轮绿化阳江大行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工作,打造了一批生态风景优美、产能优势突出、功能特色明显、文化底蕴丰厚、示范带动性强的美丽森林乡村。2019年,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文,启动“阳江市十大最美森林乡村”评选工作。经过各县(市、区)乡村申报以及专家团实地考察后,来自6个县(市、区)的20个森林乡村进入最终候选名单。欢迎广大市民群众通过阳江日报微信公众号,扫描下面二维码进入投票页面,为您心目中最美的森林乡村投上宝贵一票。1...

​“阳江市十大最美森林乡村”评选启动网上投票
阳江日报

近年来,阳江市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新一轮绿化阳江大行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工作,打造了一批生态风景优美、产能优势突出、功能特色明显、文化底蕴丰厚、示范带动性强的美丽森林乡村。2019年,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文,启动“阳江市十大最美森林乡村”评选工作。经过各县(市、区)乡村申报以及专家团实地考察后,来自6个县(市、区)的20个森林乡村进入最终候选名单。欢迎广大市民群众通过阳江日报微信公众号,扫描下面二维码进入投票页面,为您心目中最美的森林乡村投上宝贵一票。

1、江城区城西街道阮西村上寨自然村

上寨自然村位于阳江市区的南端,东依漠阳江出海口,西傍江闸公路,南边毗连著名南国诗人阮退之的故居,距离市区约5公里,交通便利,是江城区的革命老区村。村庄三面环水,河道交错,漠阳江支流在村四周环绕,环境优美。该村共有98户,常住人口380人,耕地面积250亩,滩涂地50亩,村内特色产业是远近闻名的莲藕、莳菇、番茄种植以及咸淡水养殖,去年全村人均收入18000元。  

近年来,上寨村村民自筹资金在村道两旁种上黄花风铃木及红车等绿化树种,在村内闲置地种上了三角梅及其他花草,树木上还悬挂灯笼,池塘边放置盆栽,绿道旁制作竹栅栏,树底下种植阴生植物,并聘请专人做好花草、树木的日常养护工作,使村庄自然风景与人造景观完美契合,真正做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村庄林木绿化率80%以上,村道林木绿化率75%以上,100年以上树龄古树有铁冬青1棵,朴树5棵,小叶榕8棵,其中最老的一棵小叶榕树龄达200年以上。

2、阳东区雅韶镇八一村欧村自然村

欧村始建于明朝(公元1465年)天顺年间,已有550年以上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书香之村。“欧村街,雅韶省”“欧村诗,白沙寺”……这几句在阳江流传了上百年的俗语,描述的正是位于阳东区雅韶镇的一条自然村——欧村。欧村古建筑虽然经历了多年的风雨侵蚀,但人们依然从这些雕梁画柱、庭前石阶等小细节,感受到古村落愈加浓厚的文化魅力。

欧村也是阳东区革命老区村庄之一,2014年被鉴定为“广东省古村落”,2017年获评阳东区文明村。目前,该村面积1800亩,常住人口约500人,村庄林木绿化率达65%,道路林木绿化率达100%,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万元。

3、阳东区塘坪镇朋江村

朋江村位于塘坪镇西部,距镇区3公里,村域面积0.8平方公里,共有村民160户,总人口626人,属革命老区村庄之一。朋江村村民都是麦姓,村场由一条旧村人口不断增长分出朋江上下两条村,村风和谐、民风纯朴。村中耕地面积560多亩,其中水田460多亩,旱地100多亩。村民以种植水稻、水果、外出务工和养殖为主,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目前,村庄的林木绿化率达到75%,道路林木绿化率为65%。

2015年,朋江村被定为省定贫困村,利用国家财政补贴“一事一议”资金及村民筹资筹劳的方式,该村完成村前池塘的挡土墙110多米,村前照镜硬底化1800多平方米,安装路灯16盏,并全部投入使用。2016年,朋江村经过阳东区评选争取得到了280万元建设资金,主要用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个朋江村村场的村容村貌得以进一步亮化、美化。2017年,该村荣获“广东省卫生村”称号。

4、阳东区东平镇大澳渔村

大澳渔村坐落在著名的东平国家级中心渔港——东平镇新港东侧海边,距东平镇区3公里,大澳渔村陆域面积6.48公顷,村中共310户1022人。大澳渔村山海兼优,地理环境独特,自然风光优美,海洋资源丰富。这里保存着狭长的明清时期前店后坊的商业街古建筑,沿街有古商会和80多座完整的疍家民居,是国内仅存的保护完整的疍家古民居群,建有全国首家民办渔民民俗风情馆,具备发展旅游产业和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村庄林木绿化率为32%,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82%。

大澳渔村是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主体建设村之一,在规划设计中,村庄文化发展方向以“义”为主题,展现大澳渔民善良、纯朴、道义的一面。大澳渔村曾被评为广东省人文历史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区(点)、广东省旅游特色村、阳江市新十景、阳江市文明村、阳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获得“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古村落”“阳江十大最美乡村”称号,2013年获评“中国古村落”,2017年11月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国家级最美渔村”。

5、阳东区东平镇北环村

北环村位于东平镇西北面,距镇区六公里,背面靠山,正面向海,下辖北环村、山边村和北环墩村3条自然村。全村有耕地面积524亩,山地、林地4500亩,共有213户953人,村主要产业类型为农业种植、浅海作业、海产品加工,农业种植包括水稻、荔枝、番荔枝、龙眼等,特别是糯米糍荔枝,其品质优良、口感嫩滑,深受大家的喜爱。现有2个休闲农庄,可提供采摘、烧烤、游泳、体验等活动。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12500元。目前,村庄的林木绿化率为45%,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85%。

北环村是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主体建设村之一,在规划设计中,以“和”为主题,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依据其依山傍海的地理优势以及山林田园的自然优势,展现人与村庄、自然、山海、天地的和谐共处,创建文明和谐乡村。北环村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卫生整洁,村容村貌“绿、亮、净、美”,貌似农家乐山庄,自然环境优美,村民幸福感高。

6、阳东区那龙镇两安村旱地自然村

旱地村(又名广安村)位于那龙镇西北面,田畔圩南面,南距江湛铁路合山站12公里,北与恩平那吉接壤。村庄历史悠久,绿树成荫,村边拟建的玉树公园古树参天,村前既有广阔的田野,又有天然的竹木林,村中房前屋后花草、果树连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一条休闲宜居的村庄。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为12000元。目前,村庄林木绿化率为50%,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75%。

村中建筑为典型的广府民居,青砖黑瓦,五巷四排。村前是宽阔坪地,鱼塘,晒谷场,草堆地。在村前远眺,是一片广袤的田野、朦胧的远山,视野开阔,使人心旷神怡,村南侧元山仔小山坡古树参天,绿意盎然,旱地村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优美。旱地村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村落,民风淳朴,历经百年沧桑,钟灵毓秀的旱地村,有着许多英雄美丽的传奇故事,涌现出一批批优秀儿女。    

7、阳东区大沟镇高洞村

高洞村委会位于阳江市阳东区大沟镇东北部,距离大沟镇中心10公里。村户籍人口210户共1030人;下辖高洞、虾山、陂头和村仔等4条自然村。耕地面积1920亩,其中水田1200亩,旱地720亩。村民收入以种养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花生、果蔬,主要养殖牛、鹅和鸭,去年人均纯收入12000元。目前,村庄林木绿化率为40%,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90%。

高洞村是高洞村委会下属最大村庄,村内户籍人口159户共702人。村子坐落于大沟镇东北部的丘陵地带,坐北向南,茂林修竹,环境优美。村内有黑石龙山,出自该山的溪流自西向东流入不远处的乌石河。村前有一口约10亩大、半月形状的鱼塘,村后有一个生长着一大片以古樟树为主的森林公园,树林中有九棵村民俗称为药树的大树,村民平常在此休闲娱乐。乡道高洞大道从村边经过,与县道X759线相连接。2018年,该村被评为广东省古树公园建设试点村。

8、阳春市春湾镇自由村高村自然村

高村自然村位于春湾镇东南部,距镇区7.5公里、省道113线3公里,全村有耕地450亩,林地500亩;150户710人(其中贫困户27户57人);主导产业为种植水稻、蔬菜、玉米等。该村始建于明朝年间(公元1483年),内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是远近闻名的古村落;环境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拥有超过600年历史130亩连片古树林,以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水田园风光。

近年来,该村全力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任务,依托秀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底蕴,构建起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体的路水田林结合、多树种结合、乔灌草结合的森林村庄,林木绿化率达34.15%;公共休闲绿地面积3100平方米,乔木树种种植比例占公共休闲绿地的62%;整村道路林木绿化率63%;房前屋后林木绿化率30%。

9、阳春市河口镇石河村新坡自然村

石河村委会新坡村位于河口镇西南面,距镇区4公里,村域面积0.141平方公里,其中村庄占地面积21亩。全村共有村民86户,常住人口254人,去年人均纯收入为8000元。目前,该村村庄林木绿化率为38%,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86%。

近年来,石河村委会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环境美、发展美、乡村美”三位一体发展思路,以绿色为乡村振兴的原色、底色和主色,着力打造森林乡村,整合全村休闲农业项目、特色资源等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乡村旅游、农事体验、养生休闲等多种业态整合发展,目前取得了初步成效。新坡村以村文化楼为中心,重点实施街道两旁绿化,沿路增绿,营造绿色长廊,以水植绿,彰显滨水灵气。今年,该村正在打造休闲度假农庄和种植芋头基地,将新坡村建设成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

10、阳春市双滘镇七星村丰安自然村

丰安自然村位于阳江十大旅游特色村七星村村委会北边,村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后背靠着阳江五大名山之一的鸡笼顶山,周围是富有韵律的梯田,还有一条布满奇形怪石的河流穿过,村内的树木与房屋错落有致。丰安村村民也非常勤劳,去年人均纯收入15350元。除了耕作梯田,村民也注重做好林木的种植和村庄绿化,全村有生态林木1800亩,村庄绿化率达85%,公共休闲场地绿化面积达25亩,道路绿化率达到80%。

在做好梯田作物种植和造林绿化工作的同时,村民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环境整治工作,在政府的支持下,该村已率先完成了“三清理三整治”工作,投入200多万元建设新农村,村里实现了水泥路到家门口,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在村里空地建起了广场和景观设施,此时走进村里处处是乡村美景。

11、阳春市马水镇中岗村长田自然村

长田村位于马水镇西北方向,村庄坐西向东,塘冲河在村子前面蜿蜒而过,缓缓而流。1816年,谢姓村民在此建村,村里田地狭长,故称“长田”。2015年底,全村户籍人口199人。长田村山清水秀,村庄林木绿化率为40%,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90%,去年人均纯收入为18700元。该村2014年曾被评为广东名村,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2019年被评为阳江市十大美丽乡村,目前已被纳入马水镇马兰风光示范片,正考虑打造成别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区。

该村民风淳朴,和谐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多方发动筹集资金,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建成一个灯光篮球场、一座入村桥梁、700米污水收集管网、一河一岸挡土墙286米、地面排水1400平方米的广场、198平方米的舞台、610平方米的停车场,以及休闲公园8000平方米的绿化、河岸护栏及人行道,入村主道路及巷道均已硬底化,全村美化绿化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新气象。

12、阳西县新墟镇东水村

东水村委会成立于1996年,位于新墟镇北面,距镇区约22公里,下辖21条自然村,总人口4825人,户数1067户。全村共有生态林约8万亩,耕地约750亩,村民种植竹子3万亩、茶叶3千亩、竹笋4千亩,兼以古法造纸、外出打工为主,去年人均纯收入6200元。东水村环境优美,特色产品有野生古树茶、竹笋干、土纸等。

去年,东水村共投入资金1500万元,在14条省定贫困村建设了巷道硬底化、集中供水、污水管网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屋、公厕等项目,工程全部完工。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2012年,该村曾获评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阳江十大最美乡村,2015年被评为广东十大茶乡(阳江市阳西县东水山茶乡),2018年被评为阳江市十大旅游特色村。

13、阳西县塘口镇下垌村杨桃树自然村

杨桃树村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共 110户435人,耕地450亩,山岭旱地3000亩,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为13000元。该村投入建设资金400万元,重点打造杨桃树村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已完成村巷道硬底化、雨污分流管网铺设、污水处理池、供水工程、公厕、垃圾屋等基础工程,结合当地特色,建有古庙广场、荷花池、古树休闲广场等,突出四面环山、溪流围绕、山里古村落的特色。目前,该村村庄林木绿化率高达95%,道路林木绿化率达100%。

14、阳西县织篢镇大泉村大洲自然村

大洲村位于织篢镇东北部,距镇政府7公里,村场坐落丘陵地带,西有水獭岭,东有海拔90米的马鞍岭,北面有织篢河从村后向东流入南海,附近有山塘尾水库。村中房屋依河而建,坐东北向西南。村子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何氏恬斋公从阳江到织篢,在上行街开福记油糖铺,以加工经营农副产品为生,赚钱后在附近的大㙟坡买下大片土地建村。村名沿袭原住地顺德伦教大洲乡的名字取名为大洲村,曾用名大㙟村。

大洲村常住人口160人,去年人均纯收入为13000元,村庄面积40亩,公共休闲绿地面积25亩。村庄道路与省道S278线相接,2005年村道实现硬底化,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2014年被评为“广东省第一批传统村落”。目前,该村村庄林木绿化率为60%,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80%。

15、阳西县织篢镇石埗村

石埗村位于织篢镇东南部,距镇政府10公里,村庄坐落于丘陵地带,坐西南向东北,四周是坡地与稻田,西南面有荔潭河从村边流过,与牛尾石村、田庄村相邻。村子始建于清乾年间,谭氏先祖带族人从当地程村禾仓村迁来此地定居而成。谭氏先祖迁来此地建村时,村前是码头,码头边有一个供泊船时抛锚用的石基头,取村名为石埠村,因“埠”与“埗”的当地读音相近,后来便写成石埗村。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如今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有农业、务工和经商,常住人口有1560人,村民去年人均纯收入13000元。

石埗村出产的树木远近闻名,当地有民谣称:“茶山竹,石埗木,白土夫娘(指年轻的女子)珠垌谷。”村中树木以药木为主,此木高、直、粗大,用来制作家具,尤其是制成床板,不愁蛀,不愁生木虱。目前,该村村庄林木绿化率为80%,道路林木绿化率高达100%。

16、海陵区闸坡镇双丰村余朝表自然村

余朝表村位于闸坡镇东南部,距阳江市区42公里,距离海陵试验区2公里,该村背靠余朝表山,东西两面为山地和耕地,南临海陵“十里银滩”,滨海风情浓厚,周围树木郁郁葱葱,气候宜人,自然生态良好。村共有158户780人,全村土地面积为1210亩。村场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全村林木绿化率达70%,道路林木绿化率为60%。

近几年,该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结合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经济和效益经济,村经济逐年得到发展,已实现开发优质水稻等生产基地310亩、经济生态林560亩、花生蔬菜基地58亩和鱼塘养殖65亩,果树下养蜂户有3户。目前,余朝表村正致力于发展有本村特色的山地复合生态农业,营造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生态环境。该村曾荣获“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广东省生态文明村”“阳江市卫生村”“广东省文明村和卫生村”“全国文明村”“阳江市十大最美乡村公园”等称号。

17、海陵区闸坡镇双丰村新屋自然村

新屋村位于海陵岛中部,东靠南海一号大道傍,交通便利,南临美丽的十里银滩,滨海风情浓厚,周围树木郁郁葱葱,气候宜人,自然生态良好。全村共有140户676人,村中房屋建设规划井然有序,巷道规划整齐。总面积0.55平方公里,有耕地265亩,其中水田面积200亩,旱地65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养业、外出务工、海鲜经营等,去年全村年人均收入10000元。

新屋村民风淳朴,村民团结一心。近年来,该村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乡贤的大力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乡村建设,努力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目前,全村林木绿化率达到70%,道路林木绿化率为60%。该村不仅是海陵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还曾荣获“广东名村”“阳江市文明村”“广东省卫生村”“阳江市十大最美乡村公园”等称号。

18、海陵区闸坡镇南村谷寮自然村

谷寮村位于海陵岛西南部,三面环山,一面靠海,与十里银滩相连,距离著名的“南海Ⅰ号”博物馆约1公里,拥有岛内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四季宜人。谷寮村是南宋古渔村,历史可追溯至800年前,面积约180亩,村庄林木绿化率为75%,道路林木绿化率为40%。该村常住人口356人,去年人均纯收入为20000元。

2016年夏天,谷寮村的乡贤找来设计团队,在保留老房子特色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加入渔家文化和生活美学元素,致力打造精品民宿群落,为海陵岛旅游注入活力。经过一番改造,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感受海岛古村的静谧。谷寮村还规划了生态景观、绿道、乡村文化体验屋、舞台、篮球场、美术馆、乡村文化展示馆、文化公园、树屋等功能区域,通过小而美的艺术群落,更全面地展示海陵当地的艺术文化和人文风情。该村曾被评为全市十大旅游特色村、2018广东最美民宿院子。

19、海陵区闸坡镇石塘村山底自然村

山底村坐落于闸坡镇最高山峰草王山脚下,于明朝中叶(1520年)从东平大澳迁入,距今约有480年古历史,占地面积约2000亩,现保存有136间古房屋,距离阳江市区仅30分钟车程。草王山下,古青砖墙、格子窗门、田园秀丽、石磨茶几、休憩竹椅、特色客栈等独具古村气息的蜕变为美丽的海岛增添了独特的古韵风情。

近年来,为丰富海岛旅游元素、弘扬建设美丽乡村,海陵岛试验区政府全力推进全域化发展元素布局,主力抓好“旅游+文化产业”,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载体,山底村已初具规模,打造成为了集旅游、文化、休闲、美食、客栈酒店为一体的海陵岛民俗乡情展示古村落。该村常住人口960人,去年人均纯收入13000元,村庄林木绿化率为70%,道路林木绿化率为50%。

20、高新区平冈镇五羊村蟹地自然村

蟹地村人口共有98户420人,在2015年成为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投入155万元整治村场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了总面积14650平方米的乡村公园,公园内有篮球场、羽毛球场、20米的文化长廊、80平方米的舞台、1个凉亭、100米绿道、500平方米的停车场、农家书屋、公厕等基础设施,并添置健身器材,进一步绿化村场环境。蟹地村乡村公园结合其独特的自然优势,开发一个小型“森林公园”,并注重对古树进行保护,在村背的15亩小树林中建设了一个树木科普园。目前,该村林木绿化率为31%,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60%。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