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加班大国”的帽子当成荣誉
2018-12-13 09:33:07 来源:阳江日报

12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大学中国时间利用调查与研究中心共同发布《时间都去哪儿了?中国时间利用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劳动者超时工作相当普遍,超时工作率高达42.2%。我国已经成为“加班大国”。不少网友看到这个新闻后,调侃称,“原来加班的我并不孤单”“看到这个数字我就放心了”。(12月12日《检察日报》)曾有一篇叫《中国每年“过劳死”60万人》的文章红遍全国。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我国每年有60万人“过劳死”,每天1600人死于过劳,中国超过日本成“过劳死...

别把“加班大国”的帽子当成荣誉
阳江日报

12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大学中国时间利用调查与研究中心共同发布《时间都去哪儿了?中国时间利用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劳动者超时工作相当普遍,超时工作率高达42.2%。我国已经成为“加班大国”。不少网友看到这个新闻后,调侃称,“原来加班的我并不孤单”“看到这个数字我就放心了”。(12月12日《检察日报》)

曾有一篇叫《中国每年“过劳死”60万人》的文章红遍全国。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我国每年有60万人“过劳死”,每天1600人死于过劳,中国超过日本成“过劳死”第一大国。不过,这篇报道也遭遇了不少专家质疑,认为数据不可靠,“死在岗位”并不一定是“过劳”的结果。

暂且不去纠结“过劳死”的数据是不是存在问题。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过劳”是一种社会现实,“过劳死”也是一种社会真实的现象。数据即便存在偏差,但是这种现象却需要关注。数据或许需要质疑,但“加班大国”的事实却质疑不了。

我国之所以成为“加班大国”,有多个现实环境因素。一方面是,我们国家人口众多,按照加班的人口数据来看自然会是“加班大国”;另一方面,虽然我们在倡导科技前行,高端发展,不过依然是“世界的加工车间”,很多产品我们只是一个“加工国家”,其实就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赚钱。这就是成为“加班大国”的背景因素。

曾经一段时期,我们倡导的是“加班加点”“拼命三郎”“夜以继日”“带病工作”的爱岗敬业精神。现阶段来看,这种精神的倡导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我们可以倡导“劳动光荣”,但是“劳动光荣”需要在科学和理智的范畴内。没有好的身体,再多的金钱积累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身体健康了,精神饱满了,才能更好地投入事业中。

“加班大国”的帽子不能再戴了,这不是“顶戴花翎”而是一种屈辱。摘掉“加班大国”的帽子,需要法律出手。上海一个区的劳动管理部门治理“过度加班”的办法值得借鉴。为了减少加班乱象,执法部门把“夜查工厂”作为了执法常态,他们经常深夜深入到企业看看有没有“挑灯夜战”的,有没有“强迫加班”的,有没有“超时劳动”的,即便“超时劳动”是工人自愿的也需要叫停。

摘掉“加班大国”的帽子,还需要市民多些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上半辈子用命换钱”而“下半辈子用钱换命”。要“劳动光荣”的荣誉,不要“加班大国”的帽子。健康地工作才有美好的未来。

郝雪梅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