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 红霞尚满天

——记阳春市诗社八甲分社社长吴华武

2019-02-16 09:45:43 来源:阳江日报

吴华武近照。吴华武是阳春市阳春诗社八甲分社社长,虽然已年过七旬,但精神抖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雷厉风行、干脆利落、豁达豪爽。今年76岁的吴华武,是一个健谈的人,他见多识广,话匣子一打开便侃侃而谈:谈远近见闻,谈诗词歌赋,谈人生经历……有志少年艰苦求学吴华武1944年生于阳春市八甲镇俄颈村湴塘自然村,11岁时,父亲患重病去世,母亲带着他和姐姐及2个妹妹,一家5口人艰难生活。小小年纪的吴华武就非常懂事,而且特别渴望读书。1962年,年仅14岁的吴华武到三甲中学读初中。从他家里到三甲中学35公里,在那个年代...

莫道桑榆晚 红霞尚满天

——记阳春市诗社八甲分社社长吴华武

阳江日报

吴华武近照。

吴华武是阳春市阳春诗社八甲分社社长,虽然已年过七旬,但精神抖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雷厉风行、干脆利落、豁达豪爽。今年76岁的吴华武,是一个健谈的人,他见多识广,话匣子一打开便侃侃而谈:谈远近见闻,谈诗词歌赋,谈人生经历……

有志少年

艰苦求学

吴华武1944年生于阳春市八甲镇俄颈村湴塘自然村,11岁时,父亲患重病去世,母亲带着他和姐姐及2个妹妹,一家5口人艰难生活。

小小年纪的吴华武就非常懂事,而且特别渴望读书。1962年,年仅14岁的吴华武到三甲中学读初中。从他家里到三甲中学35公里,在那个年代,坐车是奢想,更何况他根本就没钱坐车 ,吴华武步行五六个小时到三甲上学。

母亲独自带着4姐妹,家里是如此贫困,吴华武的求学之路注定艰苦。对家里的情况,吴华武很清楚,也很理解他妈妈的困难,每学期的学费、杂费18.5元,每个月的伙食费6元,都是自己解决,从来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只要可以挣到钱的活,我都干。”吴华武说。

吴华武比较稳定的收入,是帮饭堂挑谷壳。当时饭堂煮饭炒菜,都烧谷壳,要到三甲圩的粮所去挑,14岁的吴华武隔天便到三甲圩把谷壳挑回学校。但这还不能解决一个月6元的生活费,吴华武便抽时间上山砍柴,卖给学校周边的街民。

“当时年纪小,也不要价,就是别人给多少就拿多少,一角也好,两角也好。”吴华武说,“就这样勉强凑够每月的伙食费。”

学校放假,吴华武总是向学校申请留在学校值班看学校。对吴华武来说这是最好的活了,既可以赚钱,又可以在学校学习。看学校加上卖柴的收入,就可以解决下个星期的学杂费了。

生活的不易,让吴华武深深懂得知识的重要、时间的宝贵。除了课堂认真听课,吴华武总是抓紧一点一滴时间学习。“有一次,县里的戏班到三甲演大戏,这在当时是很大的盛事,学校也组织晚上去看大戏,但我觉得看一晚上的大戏,太浪费了,于是我自己留在学校学习。”吴华武说。

吴华武的部分作品。

吴华武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写作更是吴华武的特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5年,吴华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湛江市中等林业技术学校读书。

努力工作 一生爱诗

1968年9月,吴华武从湛江市中等林业技术学校毕业,分配到湛江市雷州林业局工作。

“当时虽然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但工作氛围非常好,同事们对我的到来很欢迎。”吴华武说,

吴华武工作积极主动,不怕吃苦,处理事情公平公正,团结同志,很受领导看重。1971年,吴华武被安排到红旗分场任党支部书记兼指导员。由于工作出色,1972年,组织安排吴华武去山西昔阳搞农业学大寨煅炼40天。1986年,吴华武调动回到家乡阳春市八甲镇国营河尾山林场工作,任场党委委员、副场长。

吴华武说,在河尾山林场工作,最“威水”的是主持建成了红花潭电站。在吴华武到河尾山林场前,1985年河尾山林场在红花潭建电站,由于在管理上出现漏洞,致使电站建不下去了 ,并且已经停工3个月。吴华武调到河尾山林场工作后,组织安排吴华武专抓红花潭电站建设施工。该电站工程总造价130万元,当时算是巨资投入了。吴华武全力以赴,尽职尽责,不徇私情,依时安质完成建设红花潭电站任务,1986年底发电运行,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好评。

吴华武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便是写作,尤其爱好写诗填词。

在雷州工作期间,有段时间吴华武负责联系业务,全国各地都要跑。每到一地,工作之余,总爱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或者有感而发作文一篇,或者赋诗一首。

“老实说,当时写的诗词,纯粹是爱好。是一时兴起而为之,严格来说是不合格的,特别是平仄押韵,当时自己都还是一知半解。”吴华武爽朗地说,“真正对诗词系统的学习,我还是退休之 后,自己买了大量书籍学习。”

几十年来,吴华武积累了不少作品,自费出版的书,便有《世间奇观》《回忆录》《闲谈记》《选择人生》《筒叙处世》《爱满人间》《抒怀集》《吴氏英豪》《中华古迹楹联欣赏》《乡间小草》等10多种。

发挥余热 创办诗社

2007年,吴华武从河尾山林场副场长的岗位上退休,居住在八甲圩,因为兴趣相投,他结识了一班古诗词写作爱好者,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诗词写作。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13年6月1日,吴华武牵头成立了八甲诗社,吴华武任社长至今,同时创办《田园》〔半月刊〕内部刊物,现在已出版《田园》内刊136期〔含6期特刊〕。 《田园》设置栏目有:诗歌、填词、散文、八甲新闻动态、文化室、中外名家作品欣赏、书法苑地等版块,每月1日、17日定期出版,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富有乡土气息,具有 地方特色。

吴华武介绍,当初成立诗社的目的,主要是想让大家有一个园地,学习古诗词,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同时树立社会主义新风气,让大家远离黄赌毒,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陶冶性情。

八甲诗社创办初期仅有4人,经过5年的风雨历程,如今茁壮成长,目前八甲诗社现有社员60多人。他们来自市内各条战线,社员队伍当中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农民。吴华武不定期组织社员搞采风活动,2017年4月组织诗社社员到吴川市吴阳镇霞街村参观林召棠状元故居;2018年3月,诗社又组织部分社员前往春湾镇石林观赏桃花,游览龙宮岩;同年12月组织部分社员与阳春市作家协会会员,一起前往鹅凰嶂自然保护区九节河保护站山顶釆风。他还经常带领社员拜访我市的文友,互相交流学习。2018年8月,八甲诗社还组织社员到市区拜访了我市的文化名人冯峥。

在吴华武等一班文学爱好者的带动下,八甲镇文化气息浓厚。2017年4月,在八甲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镇成功举办了《家乡美》诗词征文比赛,八甲镇有几十人参赛,收到诗歌作品100多首,推动了八甲镇的文化事业向前发展。

吴华武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不管以后遇到何种艰难曲折都要把八甲诗社办下去,努力把《田园》内刊办好,为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余热。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