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消委会举办第十届“挑战消费潜规则”活动

​鼓励农村消费者积极维权

2018-11-23 09:56:35 来源:阳江新闻网

广东消委会举办第十届“挑战消费潜规则”活动

广东消委会举办第十届“挑战消费潜规则”活动

​鼓励农村消费者积极维权

阳江新闻网


为净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秩序,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自2009年起,广东省消委会坚持每年开展“挑战消费潜规则”活动,至今已十届,先后揭示并推动隐藏在网购、汽车、通讯、公共收费、老年消费等各领域的消费潜规则近百条。“挑战消费潜规则”已成为富有广东特色的消费维权品牌。今年,为配合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省消委会将第十届(2018年度)挑战消费潜规则指向农村消费领域,携手全省消委会、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挑战农村消费潜规则”活动。

5—10月,经过近半年时间全省各级消委会的深入调查、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并层层推荐,省消委会组织对上百条线索和典型案例进行遴选评定,最终评出“十大农村消费潜规则”。

据悉,为提升广东农村消费环境,维护广大农村消费者权益,增加农村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广东省消委会从今年初开始在全省策划部署“提升农村消费环境”系列活动,包括开展农村消费现状调查,举办放心品质消费教育乡村行活动、征集评选“农村消费潜规则”等,取得明显效果。针对当前农村消费领域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省消委会呼吁,各级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要重视农村消费问题,关注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共同推动农村消费环境改善提升,为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以下是十条典型的农村消费潜规则:

一、假冒伪劣进农村,稍不留神假乱真

在城市高压打假的态势下,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向农村转移。在农村市场上,出现了商品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现象。一些山寨商品“傍名牌”,包装、名称仿照品牌商品,误导消费者。一些过期商品、三无产品在农村集市商店时常可见,产生消费安全隐患。

二、农村物流网点少,取件频遭再收费

受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运营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快递配送网点不多且分散,乡镇一级多为快递代理点,大部分缺乏管理甚至无照经营,消费者取件频遭二次收费。

三、“送医下乡”是幌子, 骗走农民血汗钱

一些不法商家打着“送医下乡”的幌子进行义诊,帮农村老人免费体检,在体检过程中误导老年人产生“身体存在各种问题”的错觉,进而兜售各种价高质低的保健品或保健疗程,给农村老年人带来身心损害和财产损失。

四、过期食品不下架,食品安全存隐患

由于消费习惯的问题,不少农村消费者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消费者,不太关注食品保质期的问题,不良商家正是抓住农村消费者的这些特点,变着法子兜售过期食品。更有甚者,把过期时间较长的食品换个标签、改变日期,重新“整容”上架,给农村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五、流动摊贩问题多,路边充值陷阱大

不少偏远乡镇,经常出现街头流动话费充值高额返还活动。经营者以“话费充值高额返还”为诱饵“招揽生意”,声称移动、电信、联通都可以充,交钱后,消费者往往会收到短信说充值成功,但实际上,话费没到账。

六、下乡推销净水器,哄骗村民花样多

在一些乡镇出现了流动销售净水器的商贩,有些商贩甚至打着“环保局”“自来水公司”的名号,以“上课”、送礼品等方式聚集村民,通过所谓的“净水”实验,夸大宣传,误导村民认为家中的自来水有问题,达到销售净水设备的目的。这些推销人员往往是走街串巷的流动商贩,没有固定营业场所,无法提供售后服务,销售的商品甚至是“三无”商品。

七、售后服务不履行,下乡产品难维修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农村消费者对商品质量、服务质量更加关注。但农村售后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却大打折扣,有些商家甚至拒绝向偏远地区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严重损害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八、消费价格不透明,变价宰人没商量

农村消费者对商品及服务明码标价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加上随行就市、讨价还价的消费习惯,一些经营者就不履行明码标价的义务,随口要价、随意变价,甚至漫天要价。

九、上门检查假服务,威逼利诱强收费

由于农村居民家中很多都是老人、妇女留守,防范意识相对薄弱,不法分子会“乘虚而入”。这些不法分子打着“煤气公司”等旗号,上门后夸大所谓的“安全隐患”,以此骗取100—200元的换瓶费用。

十、电视购物迷人眼,老年村民频中招

年轻人多在外打工,电视成为村里老人、妇女在家中打发时间的主要工具,电视购物逐步进入村民的生活。特别是老年人因辨识力、判断力下降,接触的商品信息少,购物渠道单一,加上电视购物频道主持人渲染夸大,宣传的商品“价格便宜、功能强大”,很有诱惑力,不少老年村民频频中招。

据中国消费网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