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来寻梦

□ 甘伟青

2021-06-02 10:08:30 来源:阳江日报

“漠阳红”红色主题征文 二等奖作品这个雨季来临的人间四月天,我独自撑伞,走在已然偏僻、仄窄又旧陋的一条老街小巷里。这条老街名曰:雅铺街。我无意闲逛寻幽,而是怀揣一颗崇敬之心,为36号永生堂而来。默然站

人间四月来寻梦

□ 甘伟青

阳江日报

“漠阳红”红色主题征文 二等奖作品

这个雨季来临的人间四月天,我独自撑伞,走在已然偏僻、仄窄又旧陋的一条老街小巷里。这条老街名曰:雅铺街。我无意闲逛寻幽,而是怀揣一颗崇敬之心,为36号永生堂而来。默然站在永生堂门前,一个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场景仿佛一一再现眼前。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曾在这条街北面的一间小学读书,依稀记得一位革命前辈到学校讲起永生堂的红色故事。某一日,住在永生堂隔壁的一位女同学,亲自带我走进永生堂。瞻仰那个革命青年的高大形象,聆听和他相关的革命故事,我幼稚纯真的心灵,从此刻下了初始印象,如今再回首,儿时对永生堂的印象愈加清晰。

拨开历史的尘雾,那位仰慕已久的英雄,仿佛呼之欲出。他的脚步如此豪迈,他的目光如炬,他的信念执着,他和一群卓而不凡的人,于黑暗中向我昂首挻胸走来。

那是1945年的一个春夜,夜正漫长,一位受伤的青年,被一乘轿抬进了雅铺街36号永生堂——他家经营的中药铺。据传他去桂林读书,在返家路上不幸患了病,又遭遇土匪打劫,伤病交加,被二哥派人救了回来。

事实并非如此。这个青年大有来头,他的秘密身份是中共党员,早在1938年,他已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同年于两阳中学毕业并任《阳春日报》新闻编辑,1939年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还被抽调到珠三角参加抗日游击队,1945年在新兴蕉山战斗中受伤,幸得一农民救助,掩藏在一个山洞疗伤,找不到部队,才写信给家人,谎称于桂林回家路上生病、遇劫云云,家族亲人无不信之。

在永生堂养伤的日子,青年并不彷徨,他迫切而主动寻找组织。终于,他的情况被阳江党组织知晓,经过上门考察、审定,终于恢复了青年的党组织关系。而地处闹市之中的永生堂,凭借地利人和,成为了地下党的联络点,伍伯坚、陈明江、李信……许多同志在此出出入入。他们时合时分,在这里住宿,召开党的会议,研究工作,接受转移组织关系,此处渐渐成为阳春党组织的领导机关,能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活动,全靠这位青年的机智勇敢以及秘密掩护。

路漫漫其修远兮。正是这位青年,在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时,看到党组织缺少活动据点、经费又处于困境中,他痛在心里,便酝酿了一个伟大的构想,主动向党组织提出,要将永生堂中药铺献给党。如此雪中送炭的行动,让时任县委书记的陈明江非常感动。

生堂本是他父亲的祖传遗产,其父曾任阳春商会会长,生前乐善好施,颇有名望,父亲去世后,由他二哥经营,生意不佳,但潜力犹存。

青年实施计划的第一步是谋求分家,他开门见山提出不要田产、地产和财物,只想经营永生堂药铺,但遭到了兄弟的反对,后来他努力取得母亲和亲戚、族中长老的一致支持,分家成功,永生堂归他所有,才有了后来“雪中送炭”的故事。

此刻,我伫立在永生堂外观望,这间药铺,面积大约在200平方米上下,前后临街,侧边有巷,直通江边码头,我遐想当年,东沿江路雅铺街这一段,货物进进出出,搬运工人号子此起彼伏,喧闹不休,永生堂正处这一带的要冲,商业价值不菲。据资料记载,时值2000银圆,折谷800担,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份庞大的产业。

这位青年,竟义无反顾地秘密把这份祖产恒业全部奉献给党组织,这是怎样的一种壮举和情怀啊!在旧社会的家族长老眼里,奉送祖产恒业,是大逆不道之举,由此可见青年对党和革命事业的炽热和忠诚,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着追求,真是天地为证,日月可鉴!

从此,春城地区的地下党组织,便有了相对稳定和安全的据点,这里实际上成为了春城区委的机关所在地,代号为“大地”,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店员关系融洽,为党的领导人开展工作创造了非常便利的环境条件。

在这里,春城区委配合上级大搞武装斗争,动员青年学生参加武装斗争,做好上层统战工作,发展新党员,加强情报工作,配合阳春的解放,发挥了核心作用。

党组织经营永生堂后,每年盈利500银圆,除了部分作为本区委经费外,大部分支援上级,源源不断地为中区党组织与部队提供不可或缺的资金和给养,仅在1946年,中区党组织就从中抽出2000银圆,作为江城领导机关的经费,永生堂一时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境地。这位青年,又以个人名义做“谷金”的办法筹集资金,许多亲戚朋友纷纷参加“谷会”,永生堂终于渡过难关,重现昔日生机。抗战胜利后,两阳地区的人民武装给养十分困难,永生堂继续冒着危险,担负起为部分人民武装提供物资支援,尤其是急需的药品、棉布、雨衣、胶鞋等,通过交通站,一批批送到部队。

美人间四月天。我寻梦永生堂,忽然想到电视剧《潜伏》中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情景,其与永生堂的演绎大体无异。永生堂利用其身处闹市,各阶层各式人员求医问药的条件,暗中收集各种情报,并建立了情报站,与相关党组织的交通站建立直接联系,通达上级机关和部队,提供了一批重要情报。1948年1月,国民党县政府分三路围剿游击区、妄图一举消灭两阳武装主力的绝密计划,被国民党县政府内部的同志、那位青年的妻子柯明镜获悉,通过永生堂交通站,及时送达上级,部队获悉后,迅速转移,敌人的阴谋因此没有得逞。

那时,青年的公开身份是永生堂的老板,公开职业是崆峒中心小学校长,他将药铺献给党组织后,从未在永生堂拿过一分钱,生活开支全靠他的薪水。他的革命伴侣柯明镜也是一位教师,她的薪水也交给党组织统一使用。夫妇俩过着不为人知的简朴生活,身抱远大的革命理想。恰如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视察广西时说的那样,“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从1945年至1949年10月阳春解放,永生堂作为一间寻常的药铺,更作为春城区委机关,藏身于街市中,战斗在敌人的县级统治中心,长达四年之久,始终没有暴露目标。这是十分庆幸的。

今天,雅铺街不再繁华,永生堂已经蜕变成一处红色教育基地。人们寻梦永生堂,是追寻那位青年的革命之路,历史上,正是有像他那样无数的地下党员、革命前辈,为了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革命事业,不惜奉献身家性命,才有我们今日之幸福生活。而他们一直隐藏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我深刻地感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伟大哲理。

一江春水向南流,它默默奉告一拨拨前来永生堂瞻仰的人们,七十多年前,永生堂的那位主人,他的名字叫曾昭常,一位可敬可佩、可歌可泣的伟大青年,为了追求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奉献自己所有,此刻,我寻梦红色基地永生堂,是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漠阳江千年淌流,古老的春城依江而建,沿江东岸的雅铺街、胜利街、红星街纵横相接,过去凭借就近的江边埠头、渡口,吸引了三湘四水的客商、货物出入,络绎不绝,兴盛一时。我心里暗暗赞叹:这座小山城风生水起,生息繁衍,演绎过、流传过多少历史故事、人物传奇啊!其中,永生堂就是它色彩浓重的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