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里的成长

□ 梁 媛

2021-03-17 11:16:54 来源:阳江日报

这是初夏的早上,有一窗子的阳光,蝉鸣声从后山深处隐隐传来,密密稠稠,微风轻拂,是恰到好处的清凉。我低头看着手机屏幕上“见证40年——我与《阳江日报》”的字样,不禁陷入了沉思。走出半生,若有人问我一直热

流年里的成长

□ 梁 媛

阳江日报

这是初夏的早上,有一窗子的阳光,蝉鸣声从后山深处隐隐传来,密密稠稠,微风轻拂,是恰到好处的清凉。我低头看着手机屏幕上“见证40年——我与《阳江日报》”的字样,不禁陷入了沉思。

走出半生,若有人问我一直热爱的是什么,那自然是文学了。浅淡岁月,我一直心存感恩的,那自然是《阳江日报》了,因为没有《阳江日报》,就没有如今仍然在文学路上行走的我。

回想我和《阳江日报》的结缘,才发觉,笑望中,许多的岁月,已飘成了过往。20年前,我是一所中学的美术教师,经常和一些学生在画室里画速写、素描、水彩画等。隔壁的文学社,文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那些可爱的文学爱好者们,激扬文字,青春焕发,一棵树、一朵花,在他们的笔下,都有恣意狂放的美。负责文学社的老师都很年轻,同样年轻的我,很快便和他们走在一起。听文学前辈讲课、对感兴趣的书进行讨论、到野外采风、组稿出版校刊等等。随着我的第一篇文章在《阳江日报》发表,文学的种子,也悄悄地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许多个夜晚,当白天的喧嚣遁去,我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捧着书,静静看,或者在灯下,静静写。直到万家灯火,一盏一盏熄灭。楼下虫鸣的声音,若有似无。那些虔诚追梦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依然会悄悄感动。

随着一篇篇文章在《阳江日报》发表,“舞文弄墨”也渐渐成为我的日常。只是,那时候的写,完全是一种爱好,没有目的,也没有深远的打算。对刊发我的文章的编辑,自然是感恩的。但是,那时候的我,并不认识他们,只在报纸上看到他们的名字时,偶尔会想像一下他们的模样,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或许都是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真正对报社和编辑有了多一点的了解,是在2014年。那一年,江城作协成立,我成了协会里的一份子。同年,阳江市作协换届,以林迎主席为首的新一届作协领导班子,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学活动,文学讲座、文学研讨会、创作笔会、采风等。阳江日报社新上任的黄仁兴社长,也是一个有文学情怀的人,他与林迎主席一起,策划促成了阳江日报社和市作协的许多文学活动。如庆祝阳江建市27周年“美丽阳江家乡梦”征文比赛,“共创国家卫生城市,建设美丽幸福阳江”征文比赛,“科学传播与创新驱动”征文比赛,“砥砺奋进三十年”征文比赛等;还邀请阳江籍学者、诗人林贤治到报社开展诗歌创作专题座谈会,让我们得以一睹这位名扬海外的著名作家的风采,并分享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和感悟;为黄伯荣先生的《广东阳江方言研究》举办首发式;开展为期三天的湛江——阳江两地作协海洋文化主题采风活动等等。林林总总的文学活动,我都有幸参加,亦因此多次走进报社那幢位处市区金园路,依水而建的椭圆形大楼。

听报社的领导说,阳江日报社的办公地点有过三次搬迁,由1990年的第一次搬迁,到2014年的第三次搬迁,报人的办公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而我所看到的,也是这群兢兢业业的新闻工作者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工作的场景。在近600平方米的半亩书画院,我观赏了吕如雄、黄安仁、陈略、谢天赐等名家的佳作。在报社的演播厅,我了解到了新媒体如何主动顺应媒体融合大势。所有的这些,都让我看到一个逐日腾飞的阳江日报社。

那些之前在我的眼里像蒙着神秘面纱的编辑们,有一些也渐渐由陌生变成熟识。如多才多艺的项劲编辑、热心肠的黄晓虹编辑、斯文淡定的邓雪婷编辑、文静中带点活泼的谢汝霞编辑等,他们虽然性格各异,但都正直、善良、有爱心、有正义感、对工作负责。有时为了一篇文稿,会不厌其烦地与我这个作者沟通如何修改,认真的态度,让我看到了一个文字工作者的严谨和务实。

岁月在成长,山在长,树在长,叶在长,我也在流年里不断成长。去年,参加市里的群众文艺创作笔会,因为这几年没能拿出一件像样的文艺作品,我向三位前辈老师检讨,说自已是“双差生”。谁知陈慎光老师听了,笑着说,我刚认识你的时候,你还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可现在,你已经接过江城作协的担子,独当一面了,不差不差!他的话,是鼓励,但也顷刻让我思绪万千。去年,江城作协换届,原作协主席因为工作原因,辞去了职务。上级领导的信任和协会会员的支持,让我接过了这个担子。我其实是一个依赖感很强的人,更适合站在一个人的背后默默地做一些工作。只是,生活中总有些什么,让人始料不及。而最终让我克服惶恐,鼓起勇气站在前面的,是咱们协会的立会宗旨,那就是“用作品说话!”我有点欣慰的是,这些年,因为热爱,我一直笔耕不辍。2017年,出版了个人散文集;同年,加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我的一些作品,在省级报刊发表后,还转载到西藏、山东、海南、山西等一些地方的报刊,有的还被一些媒体推送。但是我也知道,不管我的文字走得多远,都离不开《阳江日报》这片沃土的栽培,离不开报社编辑对我的帮助和鼓励。

沧海桑田,有时也不过是几十年间的事情。转眼间,《阳江日报》已走过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作为一份见证了阳江自改革开放以来巨大变化的报纸,《阳江日报》在经过了一段不寻常的路之后,如今已顺应媒体融合大势,步履铿锵地走在由“纸媒”到“全媒”的蝶变路上,一个又一个改变,让人不时眼睛一亮。不变的,是作为这座城市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报社的领导、编辑和记者们,一如既往地有爱、有暖、有坚守、有担当,踏踏实实地工作着,带着人们的期许和寄望,不忘初心地行走在新闻工作的路上。作为《阳江日报》的忠实作者和追随者,我衷心祝愿,《阳江日报》的未来鹏程万里,展翅高飞!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