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课: 我们找到了春天
2020-09-11 10:09:07 来源:阳江日报

成长课 重温小学课文②我珍藏着全套小学语文课本。虽然多年过去,这些书本依然存善如新,没有一丁点折叠过的痕迹,只是里面的纸张有些泛黄。我知道,我阻挡不了岁月对它们翻来覆去的阅读。每次放假回家,

季节课: 我们找到了春天
阳江日报

成长课 重温小学课文②

我珍藏着全套小学语文课本。虽然多年过去,这些书本依然存善如新,没有一丁点折叠过的痕迹,只是里面的纸张有些泛黄。我知道,我阻挡不了岁月对它们翻来覆去的阅读。每次放假回家,我总要如数家珍地翻开它们,细细回味久违的童年:小时候诵读过的文字,现在重读一遍,是什么作出了改变?是标点符号还是段落大意?

每个学年分为春季和秋季两学期,我们的课文于是就有了季节性,当我们念到“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那时秋天就真的来啦——不信,抬头望望天空,一群群大雁正排着队儿往南方飞去呢!那情景真是活教材,现在想来美极了。再等我们翻到“海南岛,鲜花盛开”的时候,春天果然争奇斗艳地在我们的课本中开出了桃花、杏花和雪白雪白的梨花,整整一座大花园!这时候,我们可以到郊外去,“我们来到田野里,我们来到山岗上,我们找到了春天”……

儿 歌

北风吹来,雪花飘飘。

一片一片,好像鹅毛。

飘来飘去,地上白了。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基础训练8

这首儿歌不是课文,而来自第一册最后的基础训练。上完这一课,整个学期便进入尾声。在当年,这是值得庆祝的事情,因为不久,我们将迎来人生的第一个假期:寒假。

那时天气已近深冬。虽然南方的冬天不会下雪,但教室外面北风呼啸,一派肃杀的景象。这时候来读雪,倒也意趣盎然。儿歌为我们带来关于雪的无限想象。当北风骤起,天上便下起大雪,雪花在空中飘舞,像一片片洁白的鹅毛,一瞬间,漫天皆白,整个世界一下子裹上了银装。

有雪的景象可真美。如果想象还不过瘾,再来看附图,呀,还真是漫天皆白!只是这一次,我们的蜡笔显得有点儿束手无措,因为我们关于色彩的想象,已被这幅图完全表达。既然没有涂色的必要,那就来读儿歌吧——那时的我们,露出红扑扑的脸庞,对着黑板,放开喉咙,大声诵读冬天的诗篇……

春风吹,天气暖

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

我们来到小河边,来到田野里,来到山岗上。

我们找到了春天。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二册,看图学词学句第1课

寒假放完,又该开学。情绪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难免有些恋恋不舍。

记得那年春节,我收到的压岁钱一共有十九块五,交了学费,还余三块,用来买作业本和文具盒。作业本要买生字簿(田字格那种)、中方格簿和双行簿。文具盒是铁盒那种,耐用。将这些文具收拾妥当,就该去学校报到了。

去往学校的路上,春风满面。南风吹在脸上,还带些寒意与湿润。同学相见,又是一阵叽叽喳喳。报到完毕,搞完卫生,老师宣布第二天正式上课。于是,几个同学相约去郊野踏青。

踏青的过程就记录在课文里。

首先我们一路春风,像放飞的鸟儿,欢畅无比。虽然没有看到“冰雪融化”,因为南方没有冰雪,但我们还是看到了“种子发芽”和“果树开花”。接着,“我们来到小河边”,见到小河涨满了河道,河道两旁水草青青,鸭子正在水中嬉戏;我们“来到田野里”,发现春耕已然开始,燕子在田野的上空来回疾飞;当我们“来到山岗上”,放眼远眺,发现村庄、田野、河流以及山岗,全都披上了新妆。那一刻——“我们找到了春天!”

这是五年制语文课本第二册,第1课,《寻找春天》。

春天来了

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

地里的泥土化冻了,变松了,踩上去软绵绵的,像踩着厚厚的地毯。麦苗醒来了,舒展着嫩绿的叶子。

小河里,连一片薄冰也找不到了。水慢慢地流着。微风吹来,水面泛起鱼鳞似的波纹。几只鸭子跳进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河岸上,柳树发芽了,柔软的枝条随着微风轻轻地摆动。一只青蛙从洞里钻出来,在河边慢慢地爬着。

春天来了。它来到教室里,静静地听小学生读书,唱歌。它来到操场上,欢乐地和小学生一起游戏。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课文第1课

春天来了,我会第一时间想到田野。田野明媚的春光,在一首歌曲里静静流泻:“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

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名字叫做《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深受几代少年儿童喜爱的抒情歌曲。歌词将孩子们眼中看到的,田野美丽的景象呈现了出来。曲调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仿佛孩子们站在高坡上由近至远地眺望,一切美景尽收眼底。

念这篇课文时,我还没学会这首歌曲。不过,比我们高一届的三年级学长整天对着窗外引颈高歌,差点没把课室的屋顶给掀翻。“春天来了。它来到教室里,静静地听小学生读书,唱歌。”那时,《我们的田野》也是一首“流行歌”,于是我便跟着唱,一下子学会了。感觉的东西往往奇怪,它会将某些相近的画面拼接起来,形成记忆里固定的段片。课文的描述,与歌曲的意境其实一脉相通,所以在我的脑海中,两者紧紧连在一起,直到如今。

相比课文,歌曲的底细有迹可寻。这首创作于1953年的歌曲,词作者是管桦,曲作者为张文纲,该曲原是儿童组曲《夏天旅行之歌》中的第三曲。1980年,在“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该曲获得一等奖。在我的童年时代,有四首歌曲对我来说是永恒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每当我走过您窗前》,最后一首就是《我们的田野》。

其实,《我们的田野》适合于放牧时哼唱,牛背上的田野多么适宜抒情。唱着唱着,我们会发现思绪越唱越辽远,眼光越唱越开阔:“高高的天空,雄鹰在飞翔,好像在守卫辽阔美丽的土地,一会儿在草原,一会儿又向森林飞去。”……

越过田野而去的,除了春天的脚步,还有我们对于远方的憧憬与怀想。

秋 天

天,那么高,那么蓝。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天底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稻田旁边有个池塘。池塘的边上有棵梧桐树。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场。

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看见树叶往下落,一边飞一边叫,好像在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课文第1课

告别人生中的第一个暑假,我们同时告别了漫长的炎夏。开学了,翻开语文课本,第一课是《秋天》,让人神气一爽。相比起第一册的那篇《秋天》,这篇课文要丰满得多,连色彩都描绘得细致分明。例如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黄色的落叶,最令人喜悦的是那铺满田野的、黄澄澄的稻子——那是收获的色彩,更是秋天的色彩。

文章的重点着笔在梧桐叶上。它落在水面的情形,小鱼“把它当作伞”;落在地上的情形,蚂蚁“把它当作运动场”;还有,它飘在空中的情形,燕子把它当作一封封电报,催它们到南方去……每个描写,都形象之极,精彩之致。

小时候,每当念到这里,我都会产生一大串疑问:燕子秋天飞往南方去,春天从南方飞回来,但是我们广东沿海不就是南方吗?北方的燕子,应该飞来我们这儿过冬才对呀,为何一到冬天,燕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它们飞往更南的南方吗?……后来我才知道,“这个更南的南方”还要越过赤道,比我想象的要远得多。那么遥远的地方,当然要靠电报来联系。只是到了现在,电报的方式已经落伍,早改电话或“伊妹儿”。

如此一来,文中的那个形象比喻也就无从落脚了,悬在那儿,难以自圆其说。不过,这也并非是坏事。电报为这篇课文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成为记忆中的一个特定图景。

初 冬

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近处的田野,树林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

太阳像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发出淡淡的光,一点也不耀眼。

地里的庄稼早就收完了,人们正在忙着收白菜。

雾慢慢地散了,太阳射出光芒来。

远处的塔、小山都望得见了。近处的田野、树林也看得清了。

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

树林里落了厚厚的一层黄叶。只有松树、柏树不怕冷,还是那么绿。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课文第34课

冬天上学的时候,我是穿过这些优美的文字到学校去的。尽管有些寒意,但那个初冬的田野,的确美得不能再美了。

雾像轻纱一样,笼罩着黎明的田野。远处的村庄、树冠,近处的豆架、菜垄,都浸泡在乳白色的牛奶当中,显得朦胧。我心中对于这个情景的描述,都被课文采写去了,以致我再写下什么,都是拙劣的重复。这篇美妙的文章,使我自然而然对其作者心怀敬意,可惜至今,我都无从获悉作者的名字。而我多么相信,这位作者一定和我一样,每天都是穿过田野上学去的——要不,何来这些文字?

有一个细节需要强调,“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文中的这个描述,让我印象深刻,它指向了一个喜庆的远景,示意初冬之后,不久就是新春了。那个令我们小孩子为之雀跃的节日,正如浓雾渐趋散去的田野,在我们的盼望中,一点点地露出清晰的轮廓。

文/谭夏阳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