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父亲说,我母亲刚结婚时做事情总是笨手笨脚的,做裁缝的奶奶想让她继承手艺,她学了两个月还不会裁衣,奶奶便骂她笨,结果她把剪刀一丢,发誓这辈子宁愿做农活不做裁缝。我刚上小学那会儿学习经常边做作业边玩不专心,成绩总在班级最后那几名里徘徊,一向自尊心强的母亲很是担心,她对我说,以后我陪你写作业吧。
一听说母亲陪我写作业,我有些蒙了。母亲识字不多,我课本上的字她都认不完,怎么陪呢?我提出疑问,母亲却笑着回我:“你写作业,我在旁边织毛衣。织毛衣我可不会,我做梦都想织一手好毛衣,咱俩比比看谁进步大吧。”我常听隔壁的李婶讲,织毛衣是个细致精巧的活儿,稍不留意就会织错。李婶是个各方面优秀的人,她蒸的馒头又白又大,她做的咸菜又脆又香,连她这么能干的人花了一年多才学会织毛衣的,我老妈能学会吗?
因为有了这个约定,常常见我们家煤油灯下,我做作业,母亲织毛衣。刚开始时,母亲连毛衣针都拿不稳,总会将毛衣针掉在地上,我故意装作没看见,母亲会不慌不忙地捡起衣针继续织。她买的是一团红毛线,说先学织一条围巾。母亲常常织了没几行又拆掉,拆了织织了拆,反反复复地不嫌其烦,好像要跟这毛线死扛到底似的,但从没见她皱眉头,脸上带着微笑,对待手上的毛线犹如一件稀世宝贝。
偶尔,她会把头凑过来看,她不是看答案是否正确,而是看我的字是否潦草。若是哪天写得不认真,她定会苦口婆心地劝导,说她当年是如何想读书,却因为要带小舅舅而错失机会等等。不久,母亲的围巾已织到一半了,她让我试试,当红艳艳的半截围巾围在脖子上时,我感到无比温暖。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斗”,母亲的围巾终于完成,我做作业不专心的毛病也改了,单元小测验在班里还进步了十多名。母亲看到我有进步很开心,信心倍增,接着又买来毛线,说要继续边陪我学习边学着给我织件毛衣。于是,母亲开始了织毛衣,又乐此不疲地陪伴着我。
当毛衣织到只差两只袖子的时候,突然下了一场大雪,母亲说不会织袖子,她要去找李婶请教一下。由于天气冷,我拿起没织上袖子的毛衣迫不急待地套在身上,顿时暖和了起来。母亲见我舍不得脱,便让我一直穿着。直到第二年春天,母亲才跟李婶学会了织毛衣的袖子,接上袖子的毛衣真漂亮,我穿起来又暖和又舒服。尝到了手工活的乐趣,母亲便一发不可收拾,织手套、织毛袜、织头花,她织的东西越来越漂亮,人也自信了不少。
而我,因为有母亲的陪伴,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期末考试从班上的三十名上升到班级前十五名,母亲为此非常骄傲,说这是她陪读的功劳。而我也深知,正是因为看到了母亲的进步,看到了她遇到困难不放弃的态度,我才感受到人的潜力是无穷的,自己也渐渐变成一个上进心强的孩子。
母亲陪读的时光,是我生命里最温暖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