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朽木为艺术

——记阳春市根艺雅石协会会长张英祥

2019-12-15 10:32:54 来源:阳江日报

——记阳春市根艺雅石协会会长张英祥

化朽木为艺术

——记阳春市根艺雅石协会会长张英祥

阳江日报

张英祥到阳春实验中学为学生讲解根书知识

阳春市的根艺雅石艺术早已闻名遐迩,1998年该市被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根雕雅石艺术)之乡”,2008年春城镇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最近,记者采访了阳春市根艺雅石协会会长张英祥。

■ 文/图 邹军航 余振昌

非遗传人

今年75岁高龄的张英祥,已经连任两届阳春市根艺雅石协会会长。阳春市根艺雅石协会成立于1994年,张英祥是四位创始人之一,任第一届协会秘书长,第二届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9年开始任协会会长至今。

2007年,阳春市根雕进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英祥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阳春根雕的代表性传人。几十年来,张英祥为阳春根雕雅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张英祥便积极参与当时阳春县的根雕雅石艺术推广工作,他的根雕雅石作品多次获奖,其中1978年和1979年的全县作品展览,张英祥的根石作品均获得一等奖。1991年春节期间,张英祥发起组织的“迎春8人根艺展览”轰动一时,吸引了大批观众。阳春市根艺雅石协会成立后,阳春根雕艺术逐渐向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转型和发展,有过万人从事根艺雅石相关工作,阳春根雕雅石艺术也成为地方强项文化品牌。

阳春当地政府一直对根雕雅石艺术高度重视和支持,阳春根雕省级申遗成功后,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宣传下,阳春根雕享誉海内外,先后参加国内和国际比赛100多次,获得奖项500多个,其中国际级79个、国家级93个、省级86个,成绩斐然。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张英祥说,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

目前,阳春根雕正在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加班加点组织申遗材料,有时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张英祥说,申遗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作为根艺雅石协会会长,肩上的担子不轻,无论困难有多大,都要把这项工作做好。

张英祥和他的《春江水暖》

艺术世家

张英祥受家庭熏陶,自小酷爱艺术。他生于艺术世家,祖上就是做根雕、雅石、盆景这些东西的,旧社会每到庙会、打醮,或者是春节等重要的节日,他们就把根雕、雅石、盆景等搬出去展览,供香客游人欣赏。新中国成立后,旧社会的庙会、打醮被禁止了,张英祥小时候有一次看见妈妈煮饭烧的柴跟以往的不一样,那些木头树根奇形怪状,有的像飞禽有的像走兽,张英祥就问爸爸是什么,他爸爸告诉他是“木影”。张英祥很喜欢这些“木影”,找了一些自己喜欢的悄悄藏起来,慢慢研究。

张英祥爱好广泛,琴棋书画样样都喜欢,尤其喜欢摆弄根雕雅石。还在阳春一中读书的时候,有一年春节,张英祥和同学到崆垌岩游玩,看见很多漂亮的石头,他把刚买的新衣服脱下,包了一大包石头回家,被父母痛骂了一顿。

1962年,张英祥从阳春一中毕业后,进入阳春县建筑工程公司工作,当了一名泥水师傅。“张英祥满身都是艺术细胞”这话不知道怎么传到了阳春玉雕厂领导的耳朵,1978年,张英祥被抽调到阳春二轻玉雕厂工作,负责玉器的设计和雕刻工作。张英祥进厂不久,很快就成为了玉雕厂的技术骨干,制作出了不少玉雕精品。有一次,张英祥从厂领导办公室的窗外经过,听厂长在办公室里大声说:“要是我们厂再有几个张英祥这样的人,效益肯定能上去。”

由于工作出色,1987年起,张英祥担任中外合作企业丽华装饰工程公司中方董事兼副总经理。2005年7月正式退休。

张英祥热爱根雕雅石艺术,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他的作品参加国内、国际展出和各种赛事70多次,并多次获得金、银、铜奖。2011年5月,张英祥参加“第四届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展”,他的根书《忍》等作品被中日文化交流中心收藏,获颁发“中日文化艺术交流特使”荣誉证书。

2010年,张英祥当选阳江市奇石协会副会长;2012年,张英祥当选广东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

张英祥的作品《唐老鸭》

“烤鸭”翻生

在张英祥的艺术生涯里,有很多得意之作。一次张英祥得到一个金黄色的黄牛木根,有一条分叉的根长长伸出,像鸭脖子,粗大的树根像鸭子身体,“鸭子”的腹部刚好腐烂变成黑色,粗略一看,活脱脱是一个烧鸭。正想动手加工的时候,张英祥心有不忿:这块树根色泽形状都上佳,做成烧鸭是不是可惜了?

仔细端详,把“鸭子”平放在桌子上一看,顿觉眼前一亮:这不是一个活生生的“鸭子”吗?后来又在树根的尾部裁出一个小“鸭子”,最终做成了根雕《春江水暖》。2000年,《春江水暖》参加“第三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展览会”获得金奖。2009年,这件作品还参加了在佛山举行的“广东省与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交流会暨展览会”,获得一致好评。

“如果把它做成一个‘烧鸭’,虽然说也有艺术价值,但很显然没有一对栩栩如生、充满活力的‘子母鸭’有感染力。”张英祥说。

在张英祥的艺术生涯里,还有很多“偶遇”。有一次,张英祥和朋友一起去捡石头,半路经过一个桔子园,看见有一颗大树根被山洪水冲刷后露了出来。张英祥看这些树根很有气势,断定能出好作品,于是花了几百元,请当地的村民把树根挖出了,做出了2件作品,一条恐龙命名为《侏罗纪雄风》,还有一个气势雄伟的大笨象。

有一次张英祥到朋友家玩,朋友对张英祥说:“我有一块大树根,质地很好,就是看起来什么都不像,丢了怪可惜的,我送给你吧。”张英祥把树根搬回家,看来看去都不像动物,后来反复端详,做成了一个“武”字,笔画苍劲有力、铁划银钩,事后他朋友懊恼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