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阳江“万寿话”
2019-11-07 10:27:33 来源:阳江日报

□ 谭剑国 谭飘

话说阳江“万寿话”
阳江日报

□ 谭剑国 谭飘

阳江人用阳江话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有阳江特色的语言,如大家熟悉的谚语、歇后语、隐语。农谚能提醒人们抓住农时耕种,如“时过立夏,插无插也罢”“六月禾生米熟,十月禾熟米生”“处暑不栽秧”等,伦理方面有“人情紧过债,痱子痱过癞”“便宜柴烧烂镬”“犁时无着耙时着”等。阳江歇后语有“猪乸喵芋——一行理一行”“二叔婆鸡乸——麻麻子”“水瓜打狗——无见一克”等。还有一些谐音隐语,利用两个发音相近的词,暗指另一事物,如“做义务——煲猪肚、劳改——煲菜、开会——抬水、屙屎——摸鱼、屙尿——锄韭、两升米——两兄弟、大姐夫——孩皮芋”等。有的人误把谐音隐语说成是“万寿话”,其实他们不知道,阳江地用逆反切拼音的隐语才叫万寿话。

阳江万寿话,是阳江地区一种特种语言,流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下层社会中间,多在木匠、泥瓦匠或卖药、做戏等“走江湖”人士中间使用。它得以流行,主要是为了保密,不让外人知道他们之间的说话内容。说到底,万寿话是一种隐语,又叫“背语”,但是,它不同于“暗号”与“黑话”。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以后,这种万寿话逐渐开始消失。

阳江万寿话,是用阳江话音作声母和韵母逆反切而拼读成的,而且声母、韵母和拼讲出的字都是同一个声调的。刚学讲时,确实有点吃力,在找到规律以后,就方便得多了。

这里先列举出几个例子。比如,“撞船”,便说“浪静连城”,“撞”可用“浪静”反切拼音成“静浪撞”,“连城”反切拼成“城连船”,“静、浪、撞”3字音均为阳江音调的第五声“入声”,“城、连、船”3字音皆为阳江音调的第二声“阳平”。又如,“广东”,便说“朗景窿丁”,反切拼音是“景朗广”,“丁窿东”,“景、朗、广”都是阳江音调的第三声“上声”,“丁、窿、东”都是阳江音调的第一声“阴平”。再如,“中国”,便说“窿精洛景”,“精窿中”,“景洛国”:“阳江”,便说“凉赢芒京”,“赢凉阳”,“京芒江”;复如,“云南”,便说“伦荣蓝宁”,“荣伦云”,“宁蓝南”;“农民”,便说“龙宁伦明”,“宁龙农”,“明伦民”。以上所采用的4组万寿话拼讲的例子,都说明阳江万寿话是将声母和韵母倒置,韵母在前,声母在后,拼音时反过来拼,而且声母和韵母以及拼出来的字音调都是一致的,完全符合本文开头所说的阳江万寿话的说话基本规律。

很多人虽然生长、生活在阳江地,天天讲阳江话,但阳江话的音调到底有几声,它和古代汉语及现代汉语的声调有何异同,除了善写律诗、词曲和对联的人之外,对大多数阳江人来说,还是不大清楚的。要想从道理上了解清楚阳江万寿话的拼讲方法,如果不懂得阳江话声调的划分,那是根本不行的。笔者在这里简单讲一下阳江话音调的“五声”。

现代汉语的音调分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如“bɑo”这个音节有“包、薄、饱、报”即“bāo、báo、bǎo、bào”4个声调。古代汉语的音调也是四声,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其中古平声经发展已分成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而去声、入声经发展已并入现代汉语的去声。写律诗、词曲和对联要讲究平仄声,平仄声是遵照古代汉语的音调分的,除第一声是平声外,上声、去声、入声合为仄声。如果用现代汉语的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去分析古诗词的平仄声,就很不可靠,不合古代的平仄声了。中国话的音调古今变化很大,笔者对《新华字典》几千个常用字作比较,发现古平今仄、古仄今平的字音有好几百个。有的阳江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不是古代人,怎样才能比较容易地分出古音的平仄呢?我们阳江人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阳江古时为“南蛮”之地,中原地区因逃避战乱的人迁徙来此,经自身发展,在保留古声调的基础上,出现了阳江音调的“五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其中阴平和阳平是平声,其余是仄声,与古代汉语的声调基本相同,而中原地区文化发展较快,已由古代汉语的四声发展至现代汉语的四声。

在此,特举例来加以说明,“yi”这个音节,阳江音调有“衣、移、雨、意、义”5个声调,其中“衣、移”为平声,“雨、意、义”为仄声。为了让阳江人又快又准地掌握阳江话五声的调子,笔者专门汇编了下列一些关于五声音节声调的顺口溜,以供学习阳江话拼音方法时参考,比如:“风逢棒讽凤,身神肾舜顺,分坟粉粪忿,炆文吻汶问,番凡反贩饭,威维伟畏卫,书时史试事,优游有幼又,夫扶虎裤护,渊元远怨现,温云稳蕴运,先旋选线羡,收愁手瘦受”等等。同样,前2个字是平声,后3个字是仄声,照此多念几次,自己再找几个音节来对照念几下,阳江话五声的变化规律就基本掌握了,就会知道哪些字音是平声、哪些字音是仄声了。有的人可能会问,这和现代汉语的平仄声是不是相同的呢?这不能用等于号,因为有一些字音就不一样了,如“一、国、八、白、刮”等字,古音为仄声,今音为平声,而“涝、忘、谊、蓓、蕾”等字,古为平声,今为仄声,是古今的发展变化所致。

阳江万寿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本人不是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者,未曾专门作过考证。有一种说法是,孙中山当年带头起来搞革命,在阳江县也有一些追随者,为了不让周围的人发现他们开展活动的情况,同志之间需要用一种特殊的语言进行交流,故发明了万寿话。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前阳江海盗、土匪横行,海盗、土匪内部或集团之间需要用一种暗语来沟通,故在贼人之间发明了万寿话,为此有人将之称为“贼佬话”。如果阅读过小说《林海雪原》,就会知道:杨子荣能深入匪穴,并得到了座山雕的信任,就是因为杨子荣懂得了土匪的黑话。

笔者于上世纪60年代在阳江一中读高中时,有同学从家长或其他长辈处学会讲万寿话,于是,我们一大群同学也很快跟着学会了,而且互相之间常常是“烂命(万)漏剩(寿)”地用万寿话进行交谈,因而被那些不想学的女同学笑我们是讲鬼话。笔者毕业后回乡务农,也发现一些见多识广的老一辈人,包括曾出城打过工的老农民也会讲万寿话。这说明,在解放前,阳江会讲万寿话的人不会是少数。时至今日,万寿话失去了存在土壤,便渐渐成了濒临绝世的语言。

要学会讲阳江万寿话,首先要学会用阳江话音作声母、韵母再将其拼出来,但有的阳江音可找出相应的汉字或阳江本地的方言特有字,而有的则不可能找到相应的字,只能在掌握万寿话的拼音规律后,用口头表达出来,所以,阳江万寿话又是一种口耳相传的语言,没有语言环境,就很难流传久远,久不使用就会失传。笔者曾试图把一段文字译成万寿话,结果很难做到。因为万寿话没有普通话的那些拼写规则。全国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所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内中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可以拼出现有的6万个汉字的字音。而万寿话的声母和韵母不知有多少个,几乎每个阳江字音都可作韵母,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声母虽多与“inɡ”音有关联,也数不清有多少个,并且有相当多的声母韵母没有文字可表达。这也许是阳江万寿话很难被大众化、很难在群众中流传的原因之一。

在此翻译几句万寿话。先看可用文字来表达的。如“从前大家无电脑,倮阵工人和农民晚上回屋有电脑玩”。译成万寿话是“龙呈连呈赖定啦京老皿练定老拧,裸景论净窿京伦盈罗荣龙宁伦明懒皿亮盛雷荣碌应柳影练定老拧烂颖”。如“长命吃得米多”译后是“良呈令幂甩庆甩订礼皿哆丁”。再看一些找不到相应的字来表达的。如“阳江万寿话”译后是“良盈□京烂命漏盛□颖”,这里有两个韵母找不到相应的字来表达。又如“今晚去饭店吃也”,译后是“□京懒皿□庆烂□稔订甩庆□影”,这里有1个声母和3个韵母无法找到相应的文字表达。如果是随便选出一个长句或一段话,那么译文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就会更多。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以为阳江万寿话很难学,其实不然。想当年我们读高中时,有两位江城的同学互相用万寿话交谈,大家觉得很有趣,便问他们是怎么讲的,当他们把拼音规则公开以后,很多人一阵子就学会了,并且形成班上部分男同学的“班内语言”。今天,这些同学都过了“古稀”之年,仍然没有忘记阳江万寿话最基本的规则,只是讲起听起没有以前那么顺口顺耳罢了,如果这群同学再聚一块讲万寿话,不用1个小时就可恢复当时那种情景,这说明万寿话还是一种易学易讲易记的十分有趣的一种语言。可惜毕业后,同学们各散东西南北,更缺乏交流的机会,以后就没有机会再教再传了。今天,除了一些老人还懂万寿话之外,年轻一代已很少有人问津,偶尔有那么几个人讲一下,也难以成气候了。正因如此,阳江万寿话肯定会自然消亡。

另外,从讲与听两个方面来看,讲万寿话者,要一边想一边讲,实在不容易;听万寿话者,要一边听一边拼,也确实不容易。如果不熟悉其内在规律或不熟练其语言表达方式,既说不快也听不清。加上讲万寿话的时间要拉长一倍,讲得不轻松,听得也很辛苦。在当今的时间就是生命、就是效率的社会环境里,更没有多少人去舍得花这个时间了。

笔者在此重提万寿话,肯定不是想鼓动大家再来学它,更不是想为它“申遗”,只是想将此事告诉大家,阳江人曾在历史上创造出一种特殊语言,不管称为“万寿话”也好,“贼佬话”也罢,尽管作为一种回味吧。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