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帅
建国初期的1958年,是父亲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年。
那一年,北京地区修建密云水库,刚满20岁的父亲被村里选中外出劳务。从此,父亲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水利工作者,开始了长达30余年走南闯北的颠簸岁月。水利工作者辛苦,一个工期下来,三年五载并不新鲜。父亲大半生舍家守业,与亲人聚少离多。父亲不在家的日子,母亲挑起生活的重担,却从未后悔过。母亲不仅不后悔,还鼓励哥哥追随父亲的脚步,父子二人共同踏上了那条充满艰辛的水利之路。
1984年,刚刚初中毕业的哥哥,带着对远方的希冀,带着即将与父亲团聚的喜悦,只身一人前往江西的万安。送走了哥哥,牵肠挂肚的母亲整日盼着哥哥的平安信,却没料到,最终盼来的竟是两封:一封是哥哥从江西寄来的,另一封是父亲从四川寄来的。原来,哥哥还在半路上,父亲却因工作需要被指派去了四川。留下年仅16岁的哥哥,独自在异乡打拼。
在那个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哥哥想家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家人写信。与父母天各一方,那些牵挂和惦念化作了一行行文字在纸间流淌。靠着那些家书,父亲、母亲和哥哥在最孤单的时候相互鼓励,相互支撑,熬过了漫长的岁月。
1994年,哥哥在信中说,他即将参与国家重点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接到哥哥的来信,已经退休回家的父亲激动万分。要知道,一个水利工作者,在有生之年能够参与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该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啊!父亲不禁又回忆起了当年在湖北宜昌参与葛州坝水电站建设的往事。从1970年到1981年,整整11年的时间,父亲和工友们洒下的汗水为葛州坝工程最终闻名于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段经历,无论何时想起,都是父亲记忆中的精彩回放。
哥哥在三峡工作期间,父亲和哥哥的书来信往愈加频繁。哥哥在信中告诉父亲施工的难度,工程的进度,有时父亲也把自己的过往经验告诉哥哥,让哥哥获益匪浅。单位领导称赞父亲“离岗不离心”,哥哥心里很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父亲心底始终有着割舍不下的水利情缘,更有一份对祖国水利事业的无限忠诚。
父亲不止一次对哥哥说过:“爸这辈子选择了水利事业,苦是没少吃。可是,看到一个个电站的建成,看到数不清的城市乡村灯火通明,爸这心里始终是欣慰的……”作为新一代水利人,哥哥顺着父亲指引的方向,一直努力奋战在水利工作的第一线,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父亲深知哥哥重任在肩,家中事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惊动哥哥――1996年,奶奶去世,父亲没有通知哥哥。哥哥回来的时候,只看到奶奶坟前的一铺青草;后来,嫂子得了肾病综合征,哥哥当时的工期正在紧要关头,父亲坚决不让哥哥耽误工作,都是家人克服困难忙前跑后帮着照顾……
这些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哥哥从未抱怨过。特别是一些传统节日,当别人举家团圆时,他们有时正在去往他乡的列车上,有时是在条件简陋的工地上。说心里话,他们也想家,更渴望跟家人团聚。可是,一想到我们国家的水利事业需要他们,在小家与大家面前,他们总是心甘情愿选择了大家。
今年是伟大祖国成立70周年,也是哥哥从事水利工作35周年。就在不久前,哥哥获得了一枚刻有“大禹治水”图案的纪念章。捧着那枚闪光的纪念章,哥哥的内心百感交集。当年,父亲退休回家时,也获得过一枚这样的纪念章,父亲郑重交给了母亲,母亲一直用心珍藏着。从那时开始,哥哥的心底就一直有个愿望,有朝一日,他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枚这样的纪念章。当愿望变成了现实,哥哥的眼里有着激动的泪光。
穿过岁月的河流,父亲和哥哥获得的两枚“大禹”治水纪念章的背后,是我家两代水利工作者献身水利事业的光荣历史,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发展的有力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