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陌观花围紫禁 万芦吹雪醉江亭

—— 记晚清著名书法家、诗人、教育家、太史姜自驺

2019-06-22 10:03:03 来源:阳江新闻网

绢本扇面书法 27.5cm×27.5cm绢本扇面(谭崇徽画兰,姜自驺书法)姜自驺木刻联(作于梅州市)姜自驺书法(纸本)《广东历代书法图录》第391页收录姜自驺行书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姜自驺书法(纸本)现存于福建□ 钟元照◎ 晚清太史姜自驺姜自驺(1850一1908年)字季良、芸史,号芝眉,兄弟中排行第八,世称姜老八,是广东阳江市(县)东门街人。光绪元年(1875年),姜自驺考取举人,中举后调任知县,后改授嘉应州(今梅州市)训导。光绪十二年殿试二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注:翰林院是朝...

九陌观花围紫禁 万芦吹雪醉江亭

—— 记晚清著名书法家、诗人、教育家、太史姜自驺

阳江新闻网

绢本扇面书法 27.5cm×27.5cm

绢本扇面(谭崇徽画兰,姜自驺书法)

姜自驺木刻联(作于梅州市)

姜自驺书法(纸本)

《广东历代书法图录》第391页收录姜自驺行书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

姜自驺书法(纸本)现存于福建

□ 钟元照

◎ 晚清太史姜自驺

姜自驺(1850一1908年)字季良、芸史,号芝眉,兄弟中排行第八,世称姜老八,是广东阳江市(县)东门街人。

光绪元年(1875年),姜自驺考取举人,中举后调任知县,后改授嘉应州(今梅州市)训导。光绪十二年殿试二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注:翰林院是朝廷养才储望之所。翰林院编修相当于皇帝的文学侍从官,一般由榜眼、探花担任,地位清贵,主要负责起草诏书、机密文件,负责史书纂修与经筵侍讲。)

姜自驺历任会试同考官、湖北副学政、湖南学政、福建延津邵道(四品)。福建清代在省府间设四个“道”:宁福道、兴泉永道、漳汀龙道、延津邵道。每个道下辖三个州、府,道员官居四品。延津邵道驻南平,辖延平、建宁、邵武三府,其中延平领七县,建宁领八县,邵武领四县。

姜自驺在任十余年,以亲老乞归家园,后不复仕。

辞官还乡的姜自驺在家乡颇多建树,主讲濂溪书院多年。当时阳江产粮不足,稍有失收年岁,民间即出现饥荒。他曾与本土富绅梁庭楷等人创办时年社,丰年平价购进薯粟之物,灾年按原价卖出,以平抑市场商贩哄抬粮价。

(注:梁庭楷,字孝则,孝则图书馆主人。孝则图书馆是广东四大私人图书馆之一,存书十万册以上,梁庭楷在上海商务书局有股份,每年书局分红,他都将款购书充实到图书馆。图书馆作为公益事业长期无偿向平民开放。)

姜自驺又与官方筹设蚕桑局,并著《蚕桑考实》一书,介绍种桑养蚕技术。劝人饲蚕种桑。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之后,姜自驺组织一些有学识者到国外学习考察办学经验,在本土设置初、中级学堂和师范,兼任学务公所所长、师范传习所长。

(注:林志 卷十八,学校志二,学堂:学务公所,初设于南门街千乘书院;所长:梁乙新。卷三十人物志一:姜自驺,邑中设学务公所及师范传习所,皆兼任所长。)

曾主持修建一些有文物价值的古迹、古寺院和学堂并留下对联、碑记,但很多都被毁坏,所剩无几,现存世的有:“古甘泉”刻石(博物馆收藏);濂溪书院(旧第八小学)石刻联:“视听自民,凭依在德;鉴观有赫,彰瘅无私。”白沙中心小学存一联,另一联修桥时被作基础石;东平大澳万人坟联:“碧海无涯乡梦眇;青山有主客魂留。”等等,这些史册均有记载。

◎ “蟮头体”自成一家

姜自驺是晚清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教育家,早年受业于邓琳先生。

邓琳先生是本邑清末举人,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画家、诗人、公益事业家,主讲南恩书院多年,学问深邃。邓琳擅楷书、草书,尤以草书著称,一生研习孙过庭书谱不辍,有草书《神思帖》行世。受益业师邓琳,姜自驺书法遒劲秀逸、隽永超脱、个性鲜明、品格高迈,其小楷恬淡、雍容、儒雅,有二王神韵;行书揉进黄山谷笔意而自成一家,世称“蟮头体”。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书法评论协会副主席黎向群先生曾撰文点评:“姜自驺是清末岭南书法帖派代表人物,当为岭南书法名家载入史册。阳江清末以“三姜”“两石”五位书法家著称,在岭南书坛,若论书法艺术,当推邓琳、姜自驺。”

200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林亚杰主编的《广东历代书法图录》,在第391页收录了“姜自驺行书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2009年西泠印社出版张根全编著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增补本》,在650页收录介绍姜自驺、姜自驹两兄弟。

阳江濒临南海,地处卑湿,加之历经战乱,历代名人墨迹多有散落、佚失,所存无几。由于姜自驺书法远近闻名,慕名求墨宝的人很多,在我市以及省内外不少地方都留有笔迹,所幸还有少部分诗、文作品保存下来。笔者收藏的一幅《绢本扇面行楷书法》,雍容儒雅、谦冲平和、书卷味足,篇幅虽小,片羽可珍,堪称清代阳江一件艺术珍品。

◎ 姜家“一门三墨客”

姜自驺家风儒雅,父兄皆精于翰墨。清代阳江书坛有“三姜”“两石”之称。“两石”:邓琳字文石,林葆莹字季石;“三姜”:姜氏三父子,父姜清源(岁贡)、兄姜自驹、弟姜自驺合占其三位。民间传说:“清道光丙午岁,城内东门街(出生地在东门街榕树巷对面旧居)姜宅忽产紫芝一茎,而拙存(姜自驹号拙存、志存,排第六,世称姜老六,翰林庶吉士,官至刑部主事)生;庚戍复产紫芝而芝眉生”。光绪元年兄弟俩同登乡榜,姜自驺府试案首,癸酉拔贡,朝考二等。光绪六年、十二年姜自驹、姜自驺兄弟先后考取进士,为阳江近三百年来盛事。阳江有历史记载自宋代至清代共出进士14人,姜氏兄弟占其二,姜自驺高中二甲二名(第五名)。姜自驺兄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福延及考:祖父姜修献封奉政大夫(五品)、中宪大夫(四品);父亲姜清源(岁贡)封奉政大夫、中宪大夫。“一门三墨客”的平生轶事,至今无论是在文坛雅集,还是在街坊巷里都引为美谈。

姜自驺为人潇洒,风神隽朗,举止翔华,倜傥无羁。尚书潘祖荫一见即许为台阁人物。姜自驺在京城为官时多与文人雅士交往,并与同邑水部曹郎谭崇徽相从甚密,常结伴陶然亭饮酒、赋诗、赏雪,走马紫禁城观花,互相酬唱诗句。他的诗词风流华美,婉约高雅,颇有唐代杜牧、温庭筠、韦庄等的婉约韵味,现存于世有十三首诗。

◎ 翰墨充盈“太史第”

说起姜自驺,必须提到闻名江城的太史第。

著名的太史第坐落在阳江市江城区马屋街,占地2000多平方米(包括菜园),是姜自驺中进士之后新建。门首题额为“太史第”三个镏金大字,是广东清代探花、著名书法家李文田所书;两边对联为:“派传天水郡,星朗史臣家”。太史第坐北向南,前面是马屋巷,后面是吴屋巷。太史第的建筑选材用料十分讲究:一色青砖,底面磨平,砖缝灰浆是用石灰、蛋清,纸浆加糖捣成,历经一百多年仍坚固无比,铁钉也无法打进去。屋顶的杉木梁,桷又粗又密极其牢固。太史第是按北京四合院模式,参以西式风格建筑。走进府内,首先是一个200平方米的大院子,有两座假山一前一后错落,中间设一座凉亭,凉亭前安放一块大的白蜡石。第二座假山后面放置一只古铜色大鱼缸,放养百多条金鱼。院子四周种植青葵、翠竹、芝兰之属,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幽雅异常。穿过院子,再走进去是沿中轴线共建的四进房屋,每进造型相同,均为一厅、两间、两廊、一院子。

据老一代人和姜家后人回忆,太史第里翰墨充盈,处处有题匾和对联,是一座集众多文人雅士和名家手迹,文化内涵深厚的艺术殿堂。

走进第一进,首先映入眼帘的题匾是“芝晖堂”,为太史姜自驺所书,对联:“蓬莱多雨露,芝草爱春晖。”二进的厅联为“紫气萃东门,庆衍椒藩,念我家世守箕裘绵旧德;文昌朗西极,支分番泽,幸小子聿开堂构启新模。”二进朝东开一横门,门联为“东壁图书辉库册,西京文采蔚词林。”再往西是西横门,廊道联为“数亩敝庐开府赋,万间广厦杜陵诗。”“白石洞天招我隐,紫芝眉宇向人开”“抱瓮灌花期济物,到门问竹自知名。”这些廊联刻在石柱上,仍保留在已经改建的民房之中,残留的刻字依稀可辨。往西,是太史第的客厅,厅匾额“松云醉卧”为本邑清末拔贡、书法家林葆莹所书。厅后面隔着休息室是饭厅,厅额为“八芝寿斋”。这些联对、牌匾或寓哲理,或抒怀抱,或怡性情,或对双亲表达敬慕之情,或对家人作出训示、教诲。一派书香气息,与悬挂厅内的名家书画交相辉映,使人目澄心灵,浮想联翩,有着很高的历史、学术、文化和艺术价值。正如前人所说“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涛,可以涛眼;以匾学书,可得笔髓。”

太史第本是阳江城里最大、最经典的书香门第,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典型形象。可惜后来历经社会变革,太史第先后被用作粮仓、医院、水利局宿舍、招待所,甚至用来关押“犯人”。太史第首进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改建为钢筋水泥楼房,连同二进、三进,作为水利部门的产业,一段时间内无人居住,里面布满灰尘和蜘蛛网,地面长满苔藓,到处堆放着废旧家具、什物、垃圾。后来,经过整治之后稍为改观,一部分旁屋出卖现已改建,只有第四进退还给姜家。

姜自驺存世诗十三首

陶然亭赏菊

(二首)

其一

半亩荒畦九月霜,

团团冷艳为谁忙。

羡君占得秋三径,

劳我相思水一方。

载酒每从名士后,

看花未减少年狂。

美人空谷殊娟好,

许伴东篱晚节香。

其二

陶然一角却山林,

略似江亭倚醉吟。

芦荻秋风京国梦,

菊花天气故园心。

重阳鸡黍他年约,

下濑渔矶泛月寻。

曾是大苏行乐地,

掀髯莫负酒杯深。

漠 水

漠水粼粼夜泛舟,

千金一刻足销愁。

杯邀明月三人共,

座有郇香十日留。

桃叶多情徒梦想,

乐天老去更风流。

酒痕襟上知多少,

手折花枝忆旧游。

赠姜云会

(二首)

其一

海外雄封古,

三韩旧地并。

频年苦征战,

遗老叹飘零。

春水鸭江绿,

云峰凤岭青。

事宗有奇士,

一笑渡沧溟。

其二

去国万余里,

南游三月春。

衣冠异中土,

风物属诗人。

握手岁将暮,

商谈笔有神。

晋阳称望族,

此老张吾君。

注:姜云会,朝鲜人。始居晋阳,后为著姓。生卒年不详。

贺谭小竹五十初度

(四首)

其一

芷兰贻我慰相思,

屈指灵均初度期。

百岁半从诗里活,

八仙个是画中痴。

心如金石交逾固,

兴寄丹青老不知。

今日还君腰脚健,

一樽同醉杏花时。

其二

走马燕台旧梦醒,

兜罗生世记曾经。

诗吟水部飘仙气,

人说郞官应列星。

九陌看花围紫禁,

万芦吹雪醉江亭。

貂裘贳酒浑闲事,

记取当年两鬓青。

其三

旗亭风雪唱黄河,

沪上飞鸿一瞬过。

粉壁旧留题句在,

青衫不觉酒痕多。

有情记曲拈红豆,

无恙怀人怅绿波。

如此云山供点笔,

江南春好奈归何。

其四

朅来又放米家船,

风月娱情不论钱。

罗绮缠头多艳福,

英雄退步尚华年。

善谐人爱东方朔,

偕隐吾从葛稚川。

同是玉皇香案吏,

蓬莱小谪让君先。

另有四首,题目不详:

其一

拂衣归去宦情空,

江上青山送短篷。

争似使君风调好,

此行已在画图中。

其二

旧本垂摹一惘然,

青衣赢得世争传。

多君更有匡时策,

不负相思十二年。

其三

昨日寻山上翠微,

山岚飞翠扑人衣。

青猨白鹤如相识,

围住山中不放归。

其四(全诗缺十字)

□□东风柳漾晴,

五陵游侠马□□。

三竿晓日漏无影,

几处旗亭□□声。

春草碧连南浦路,

软□□踏渭阳城。

楼兰已斩匈奴遁,

不□□沙列万营。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