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蜂蛹香
2019-04-23 09:41:17 来源:阳江新闻网

捉胡蜂对于我来说也是童年的一大乐事。

童年蜂蛹香
阳江新闻网

□ 梁宗强

前段时间,朋友相亲,我作“灯泡”,席间,朋友点了一味蜂蛹煎蛋,大家品尝完后,都赞好味道。说到这道菜式,这可是我童年生活中难得吃到的美味,捉胡蜂对于我来说也是童年的一大乐事。

小时候,我是最怕对着屁股打大针的,每次看到拿着针盒的医生,我就想逃得远远的。有一次,我在村口听到医生叫“打预防脑膜炎疫苗”了,我就跑到甘蔗林中躲了起来,后来姐姐找到了我,把我哄了回去,父母怕我不打针,就以蜂蛹煎蛋为诱饵让我上钩,他们知道我很喜欢吃这味菜,但是这味菜不是经常有的,为了吃上一顿蜂蛹煎蛋,我爽快地答应了父亲去打疫苗。当然,父亲的这一顿蜂蛹煎蛋也没有爽约,那一顿饭,我是带着泪痕去吃的,但对于经常以白粥榄角果腹的我来说,蜂蛹煎蛋的味道确实是香,很快令我忘记了打针时的疼痛。后来,我听母亲说父亲为了给我弄罂蜂的蜂蛹,他身上被蜇了好几下,幸好处理及时。自此,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了起来。

其实,胡蜂在我们农村是蜂类的一个总称,就像水果一样。胡蜂的家族挺庞大的,有肥头丰腰的“入地间”,有身形壮实的“黄牛撇”,有凶猛霸道的毒郎君“牛角浪”,有把巢筑成灯笼状的“罂蜂(马蜂)”,有娇若杨柳轻身似燕的“针锋仔”,还有把家安在竹节中的竹筒蜂……乡村里,蜂窝无处不在,房檐前,小路边,草丛里,树林间,只要你一个不留神闯进了它们的领地,它们就会蜂涌而出,拼命攻击你。你穿着的衣服越鲜艳,胡蜂攻击得越狠,可当你跑出了它们的领地范围,它们是不会追的。

在农村里,被胡蜂蜇到也是常事。小时候,我就被蜇过好几回。经验告诉我们,被胡蜂蜇到要马上处理,你要仔细检查伤口,如果伤口处有一个小黑点,那就是胡蜂的尾刺,要用镊子或针尖挑出;因蜂的毒液呈酸性,所以可用肥皂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溶液洗涤涂擦伤口。如果在野外被胡蜂蜇到,要就近寻找药物治疗。可以用大蒜或生姜、老黄瓜、鲜马齿苋等捣烂取汁,涂敷患处;也可用韭菜或鲜蒲公英洗净、捣成泥状,敷患处;还可以用生茄子切开涂擦患部。如果身边的确没有什么适合的药物治疗,用人体的尿液冲洗伤口也能起到解毒、消肿、止痛的效果。

如果被胡蜂蜇到,不及时处理,那么被蜇的地方就会又麻又痒,慢慢地隆起一座小山峰,要是被毒性厉害的“牛角浪”蜇到,严重的盖上两张棉被还是觉得冷。我们村子里阿纪的脸上就曾被“牛角浪”“关照”过,当时脸肿得像个猪头,无奈他家太穷了,不敢上医院,就躲在家里瑟瑟发抖。挨了一个星期,实在挺不住了,只好把牛卖了,连夜请车到医院治疗。

城里的孩子不怕车,乡下的孩子不怕蜂和蛇。自小在乡下长大的我对于胡蜂自然也是不害怕的,不但不怕,有时还“撩蜂挪冷”(方言:主动招惹胡蜂找蜇),拿蜂蛹当美食。如果很多胡蜂一起出现,说明胡蜂窝就在附近。如果是一只胡蜂出现,说明胡蜂窝会很远,我们抓到胡蜂中的“独行侠”,会在它的脚上绑一根长长的小草,然后跟着它飞的方向追去,只要路不太难走,我们就能找到它们的窝。捅胡蜂窝也是有一套的,对于蜂少的蜂窝,有时吸口烟一喷就能轻松搞掂,但是“牛角浪”的蜂窝例外,因为这些家伙实在太毒了,我们不敢轻易招惹,实在迫不得已要动它们,就要穿着厚厚的冬衣,戴上摩托车的头盔,手穿厚厚的胶手套,脚上还要穿上雨鞋,间隙间用包装带扎好,让胡蜂无机可乘才敢动手。当然,也可以用火攻。我们取来长长的竹竿,在竹竿的尾部绑上一大束禾草,然后把禾草点着往蜂窝一送,胡蜂最怕火,等它们四处逃逸的时候,我们就顺利地把蜂窝捅下来。以前,我们喜欢吃蜂蛹,但并不赶尽杀绝,只取蜂蛹,不抓成年的胡蜂,但现在的人抓胡蜂,用网一罩,来个一窝端,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物种的灭绝,我觉得还是留一手的好。

最甜蜜的时刻要数收获蜂蛹的时候了,如果是少量的蜂蛹,我们直接连着蜂窝用火烤着吃,粉粉的,嫩嫩的,吃起来挺香的。如果是大量的罂蜂蛹,我们则需要一条一条地把蜂蛹和“娘仔”(刚长成蜂形状的幼虫)扯出来,用一个小盆盛着,然后再放到烧开水的锅中飞下水,再捞起来把水沥干,用油锅煎至微黄就可以了,如果加蛋煎,最好先让蜂蛹和蛋搅匀,再放到油锅当中。满口蛋白咬在口中,真是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我现已经在城里生活多年,很少遇到胡蜂,捉胡蜂的事早就成了我心中甜蜜的回忆,每次回想起童年捉胡蜂的那段岁月,我都倍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