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记
2019-04-23 09:41:17 来源:阳江新闻网

他们在品尝这些虫子时,就像在享受人间美味。

食虫记
阳江新闻网

□ 冯  瑶

曾在一个微信群里,围观群友们分享各自的吃虫经历。黄蜂、黄虫、土狗、禾虾、龙眼鸡、蚱蜢、蝉、水爬靓(龙虱)、蚂蚁等等,他们都吃过,就连蟑螂“小强”也有人敢吃,令人咋舌。各式吃法,丰富多彩!从他们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描述中,足以证明,他们在品尝这些虫子时,就像在享受人间美味。

这让我也想起了小时候吃过的虫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乡村普遍贫穷,餐桌上的食品乏善可陈,富含蛋白质的蚕蛹、土狗等虫子,在当时,确是人们难得一遇的营养美味。

那时,我家有一宗亲,长期种桑养蚕。每当他家的蚕宝宝“上山”数天之后,他们总会给我家送来一大碟胖胖的蚕蛹。所以,吃蚕蛹是我一份香喷喷的记忆。

蚕宝宝“上山”吐丝结茧后,约4天后,就会变成蛹。这时剪开茧层,取出蚕蛹,但见蚕蛹体色淡黄,蛹体软糯,用手触之,它的身躯会微微蠕动,胆小的孩子触一下蚕体,会吓得立马弹开,胆大的孩子则伸出指头,饶有趣味地撩拨它来取乐……

经验告诉我们,蚕化蛹后两天左右时煎了吃最香,因这个时段的蚕蛹富含蛋白质。渐渐地,它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经过大约12到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会变成飞蛾飞走。

曾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东北的父母亲千里迢迢地给家住海南的女儿送来蚕蛹,也许女儿觉得蚕蛹稀罕而舍不得马上吃掉,也许当时冰箱里塞满了食品而对蚕蛹不大感兴趣,总之,女儿把蚕蛹搁置了两个多礼拜,这样长的时段和海南足够高的温度,终致蚕蛹“化蛹成蛾”,让这顿难得的美味白白飞走。

把洗净的蚕蛹放滚水过一下,捞起晾干,然后烧锅,浇油,把蚕蛹排在锅上,一边加火,一边用锅铲把蚕蛹压扁,控制火力不要太大,待煎到两边微黄,已是满屋飘香,这时的蚕蛹泛着油光,发出干爽的脆响,一道令人垂涎的美味便可以起锅装碟了。色香味俱佳的蚕蛹让人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两条放在口中,热热的,脆脆的,一股蛋白质与植物油的浓香在口腔里氲氤,令人陶醉愉悦……

蚕蛹虽好吃,可是不常有。间中能替代解馋的,就是同样富含蛋白质的土狗了。

土狗,别名蝼蛄、拉拉蛄等,属直翅目,蝼蛄科昆虫。烘干后的蝼蛄身体紧缩,头向腹部弯曲,六足紧抱,形状像条卧着的狗,故而得名土狗。

土狗喜暖湿天气,有趋光性,夜晚可用灯光诱捕。我们南方气温高,水田多,想吃土狗,相对容易些。夏秋两季,收获花生之后的田里,土狗最多。

按时令,收获了花生的田地,得赶紧犁田翻土、引水浸泡数天,然后耙田种上水稻。在耙田这个过程中,许多藏在泥土中的土狗便被耙出来了。但见黑褐油滑的土狗密密麻麻地从泥水相混的土层中冒出来,有时一下子能冒出十数只,它们六足齐驱,爬行极快,而且还会游水,一看到它们,必须迅速出手,否则,眨眼之间,它们又会钻入泥土,不知所踪。所以,在水田里捉土狗,是门速度活。一般家长会叫来手脚灵活的小孩担当此任,而小孩们也乐此不疲。于是,白茫茫的水田上,一个农夫指挥着一头牛在前面轻车熟路地拉着耙,耙开的泥土混着水带出白色的泡沫和水花,“哗哗哗”地散向两边,耙所到之处,就会有土狗出来,它们也许习惯于藏在暗处,一旦曝光,马上慌慌张张地四处钻土,跟在后面的小孩子手里提着一个小胶桶,像鸡啄米一样与土狗比赛速度……如此一幅田园耕作图,动感而有趣!小时候,我不但无数次地观摩此画,而且还数次入画。那种在白茫茫的水田里与土狗比赛速度的过程,既刺激又快活,有一种令人振奋的晕眩感。抓到土狗时,它会拼命挣扎,掌心被它的动静弄出痒酥酥的感觉,至今难忘。

捉在桶仔里的土狗还在拼命爬行,那种慌不择路的样子,让人担心它们会突围而出,所以,我们一般在下田捉土狗之前,撕几片蕉叶放在桶仔里,待捉到土狗时,盖在它们身上,给它们的逃走设下一层障碍。

刚捉回的土狗要放在通气的容器内干养两天,让土狗排光粪便,然后用滚水烫死,捞出,剔除头、肢、翼,洗净晾干备用。油锅烧热,把土狗排在锅中撒上适量细盐,压扁,两边煎,至金黄色即成,上碟时,浓香扑鼻,酥脆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如今,蚕蛹和土狗等虫食,作为稀有营养美食,现身于一些酒店食肆中,受到食客热捧,价格却不菲。

不过,我已几十年没吃虫了,假如面前摆着一碟色香味俱全的煎蚕蛹或煎土狗,我还会像小时候那样食指大动吗?毕竟,此一时,彼一时也!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