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顺境
2019-03-20 09:29:10 来源:阳江日报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帧画面:千年以前,在唐朝奉先县一个破旧的草屋前,站立着一个眼神沧桑,面容清癯,两鬓斑白,一身素衣着身,眼睛看着远方的诗人。他轻抚着落叶萧萧的桐木,口中吟唱道: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这个人便是其人其作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杜少陵,他作下这首诗时年已四十四岁,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这所学无用之职。他...

清贫顺境
阳江日报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帧画面:千年以前,在唐朝奉先县一个破旧的草屋前,站立着一个眼神沧桑,面容清癯,两鬓斑白,一身素衣着身,眼睛看着远方的诗人。他轻抚着落叶萧萧的桐木,口中吟唱道: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这个人便是其人其作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杜少陵,他作下这首诗时年已四十四岁,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这所学无用之职。他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这首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古语有云:清贫乃读书人顺境。从历史上的例子来看,也许对于读书人而言,仕途的不得意,富贵的不可期,清高而贫穷反而是顺利的日子。读书人当不了官,发不了财,坎坷多桀,未必是坏事,因不必受逢迎之累、案牍之劳,老于柴扉,乐于林泉,反而文思泉涌,留下千古诵读之名篇。

古时的读书人,大部分都坚守着自己的内心,随遇而安,既不急于求成,也不放过机遇。有钱喝酒吃肉,没钱腌菜吃糠,宁静自守,安贫乐道,以儒的思想对待自己的命运,对待穷通得丧,积极而又能豁达。

在现代,社会的物质条件比起古代不知优胜几何,可不知足、不餍求的人仍多如过江之鲫。现代人总有一种焦虑,急着挣钱,急着得到回报,不能守住自己内心的宁静,急于求成。人们大多在互相攀比,比谁的官大,谁的房子大,谁的车子豪华,谁的钱财多。输了的妒红了眼睛,赢了的趾高气扬,哪知这一切都是暂时的,争斗是没有休止的,没有最终的胜家,每一个争斗人的内心都被搅扰得难于安宁。

地球虽大,但属于每一个人的东西并不多,有的人甚至很少很少,也许每个人拥有的只是自己的那一个不大的家。有的人一栋小小的房子,一床、一衣、一粥、一饭,粗茶淡饭,相濡以沫,就知足地和家里人相亲相爱地度过一生了。这生活也许比那些拥有豪华游艇、私人飞机的富豪过得还快乐健康。

所以,清贫乃顺境,在清贫中并不抱怨,在清贫中积极有为,这种思想的意义不仅仅对读书人而言的,对于现代人,亦是热火坑中的一服清凉散,能抚慰现代人焦躁不安的灵魂。

放眼社会,真的是人才济济,无数有聪明才智的人在推动着时代的进步,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这时真的想,如果人们能有多一点古时读书人的那种视清贫为顺境的心,把进德修业作为人生的根本,社会也许会更加和谐吧。

□ 夏力耕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