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残疾学生毕业后出路在哪?

一群特殊“筑梦人”倾情帮助他们走向光明未来

2024-03-27 10:44:47 来源:阳江日报

一群特殊“筑梦人”倾情帮助他们走向光明未来

智力残疾学生毕业后出路在哪?

一群特殊“筑梦人”倾情帮助他们走向光明未来

阳江日报

江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一景。

编者按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近段时间,“孤独症”又逐渐引起社会热议。包括孤独症孩子在内,今年我市一批智力残疾学生即将初中毕业。但目前,我市尚未开办高中阶段的特殊教育,因而智力残疾学生毕业后的流向便成了一大难题。可喜的是,我市社会多方已经开始积极尝试帮助智力残疾学生职业发展的方法,而要确保对智力残疾人的就业服务支撑,需全社会投以更多的关注和资源补充。本报《教育周刊》将连续两期报道,聚焦智力残疾人成长之路,呼吁社会各界携手破解这一群体的就业难题。

“我想跟爸爸妈妈一样上班赚钱,不用每天待在家里。”今年6月,江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智力残疾九年级学生徐文超(化名)即将初中毕业,提及毕业后的打算,20岁的他有一个平凡朴实的梦想——可以和普通人一样走上工作岗位,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徐文超对就业的渴望,同样是其他智力残疾孩子的心声。他们的成长,有如穿过一条漫长幽深的隧道,尝试走出家门,走进校园收获成长,努力融入社区与人交好,习得生活与职业技能……这群孩子不断为生存与梦想奋斗着。但是,智力残疾人具有明显的能力差异性,“难就业”基本成为这一群体的共性问题。今年,我市这批智力残疾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将何去何从?近日,记者走近几名智力残疾学生,倾听他们的故事,并与多方探讨解决智力残疾群体就业的办法。

■文/阳江日报记者 盘聪颖    ■ 图/林嘉敏 梁富翔

徐文超正在下米准备做饭。

从送教上门到重返校园“折翼天使”插上新的翅膀

身体强健,待人谦和有礼,性格乐观开朗,这是记者对徐文超的第一印象。一路经过学校的走廊和课室,来往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亲切地喊他“超哥”。“我喜欢画画,最擅长画狮子、鼓和龙舟。去年8月,我还到东莞市参加了一场冰壶比赛,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在老师的协助下,徐文超说起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不论是行为习惯还是性格养成,徐文超的蜕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江城区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戴锦莹清楚地记得,刚进入校园的徐文超就像个“复读机”,只会模仿他人说话,不能正常交流。更严重的是,徐文超还有明显的暴力倾向,出现过翻桌、伤人等行为。于是,校方经过评估,决定让徐文超返回家中,接受送教上门服务。

这个消息对于徐文超的父亲来说,无异于五雷轰顶。他说,徐文超在1岁时,被确诊为癫痫。虽然通过长期的药物控制,他的躯体症状有所缓解,但大脑发育明显比同龄人迟缓,被诊断为二级智力残疾。到处乱走、不听指挥、难交流等问题,使得家人不敢让徐文超出门,只能把他困在家中。直到2016年,接到江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入学通知,这个家庭才看到希望的曙光。“原以为,孩子终于能过上正常的校园生活了,但开学不到3个月,又被通知接孩子回家,我顿时万念俱灰。”徐文超的父亲回忆道。

在长达两年的送教上门服务期间,学校每周都派老师到徐文超家辅导他。谈及这段经历,他父亲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老师们很认真负责,了解到文超喜欢写字和画画,她们就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让文超学会安静下来。”徐文超的父亲表示,老师同时为家长传授了教育方法,关键在于多陪伴。因此,他和家人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帮助徐文超进行康复训练,尝试带他走出家门接触新鲜事物,并引导他把所见所想用画笔描绘出来,培养他的感知、认知和语言交往能力。

2018年7月,事情迎来转机。戴锦莹在送教上门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徐文超各项情况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已达到了返校条件,13岁的徐文超终于再次回到学校上学。

送教上门服务缓解了徐文超家庭的“老大难”问题,也让他拥有了更多接受教育、融入集体、自我实现的机会。如今的徐文超,已经能独立完成煮饭、洗菜、炒菜、洗碗、洗衣服等家务活,偶尔会跟爸爸一起去送货。闲下来时,徐文超会打开音响,一边听音乐一边作画。他说:“我的生活很快乐,我对未来不再感到孤独和害怕了。”

目前,我市各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坚持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其中江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有23名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学生,学校规定老师一个月上门授课2次,一次不少于3个课时,根据孩子的残疾类型授予相应的教育内容,并向家长传授康复和护理的方法。“从当前的数据来看,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学生能够返回校园的概率比较小。但徐文超的经历给了我们积极的力量。”江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黄盈慧说。徐文超毕业之前,学校打算为他举办一场个人画展,以此向更多人证明:送教上门服务,确保每个孩子得到教育的机会,相信经过教育和康复训练,智力残疾学生进入校园和社会,未来可期。

李梅梅一分钟可以完成一幅兔子画作。

智力残疾人就业成难题 家长渴望孩子融入社会

心中有梦,故暗里有光。在市特殊教育学校九年级学生李梅梅(化名)的成长经历中,教育的力量与勇气之源,伴随着她一路逐光前行。

记者见到李梅梅那天,她正在上绘画与手工课,只见画笔在她手中行云流水般勾勒、延伸,不到1分钟,一幅可爱的兔子画作跃然纸上。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姚小珍介绍,李梅梅的成长变化源于她3岁时的反复发烧,影响了智力发育,后被诊断为一级智力残疾。2015年,她来到市特殊教育学校上小学一年级,说话不清晰、记忆力差、语言逻辑性弱等症状十分明显。“为了克服自身缺陷,李梅梅学习很努力,课堂上是回答问题的‘积极分子’。放学回到家中,她还会帮妈妈做手工活,补贴家用。”姚小珍说,现在李梅梅实现了基本能与人交流,扫地、拖地、剁肉饼、包饺子等家务活也能轻松完成,是学校里的“尖子生”。

今年,李梅梅即将初中毕业,尽管她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但毕业后何去何从,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包括李梅梅在内,今年市特殊教育学校将迎来第一届智力残疾初中毕业生,共有13名学生。该校副校长李玉坤坦言,目前我市5所特殊教育学校暂未开办智力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升学需求。若选择就业,智力残疾初中毕业生的知识技能水平、社会适应能力较健全人差,不具有竞争优势,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并不容易。

智力残疾群体的就业问题,同样是家长们的“心病”。对于儿子毕业后的去向,徐文超的父亲表示,如果不能继续读书,但愿工厂和企业能给予这类学生更多就业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社会,而不是每天孤单地待在家里。“当将来父母没有能力照顾他的时候,希望他能靠自己的双手解决温饱。”说起这个特殊的心愿,徐文超父亲的眼眶几次湿润了。

李梅梅的母亲则希望,社会对智力残疾学生多一些宽容与接纳,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待他们。“梅梅进入了青春期,情绪变得不稳定,内心愈发敏感。有时她与邻居的小孩玩耍,会遭到辱骂和嘲笑,令她开始抗拒结交朋友。”李梅梅的母亲说,未来女儿若能走上工作岗位,期望迎接她的是一个包容、善良、友好的社会氛围。

许烨正在收银。

阳光超市点燃就业“火种” 打开特殊孩子的人生之窗

智力残疾人的就业方向,到底在哪儿?两年前,江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陈俏仙在她的日记本里,写下了她的梦想——开一家专属特殊学生的阳光超市,为这群孩子创造一个毕业之后的落脚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6月1日,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及企业单位的帮助下,陈俏仙的愿望实现了。江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外实践基地——阳光超市位于市区三环路名扬国际广场附近,目前共有3名员工,经评估为“轻度智力残疾”的许烨(化名)便是其中之一。去年,许烨从江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初中毕业后,既没有升学道路,也缺少就业渠道,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经过陈俏仙的引荐,同年7月8日,他正式入职阳光超市,成为他们学校第一名走上工作岗位的智力残疾学生。

“欢迎光临,请问您要买什么?”当记者走进阳光超市时,正在认真地整理货架的许烨马上停下手中的动作,快步来到收银台,热情地招呼着我们。环视整个超市,货架上摆放着纸巾、豆豉、菜板、洗衣液、不锈钢小刀等商品,琳琅满目;墙壁张贴着的,是一则则社会各界与学校之间的“爱的故事”,温暖人心。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及企业单位捐赠什么,我们就卖什么。也有一些企业单位专门来到超市购买物资,这都是献爱心的方式。”陈俏仙表示,经过大半年的工作历练,许烨已经能独立打理超市,完成日常经营管理。与此同时,陈俏仙意识到,解决智力残疾学生就业的内需问题,光靠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远远不够,根本在于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才能探索出更多具有可行性的发展路径。

陈俏仙认为,超市的运营和管理能融入日常教学和课程体系中,如利用生活数学课,教学生认识小数点、区分人民币的面值;劳动课重点教授学生清扫地面、搬抬货物、整理货架;生活语文课锻炼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掌握“欢迎光临”“谢谢惠顾”等语言的应用场景。“在许烨的身上,我发现智力残疾学生可能会存在难以区分商品的价值、计算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等共性问题,我们日后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加强指导和训练,还可以开设一门超市实践课程。”陈俏仙说。

当然,每一位智力残疾学生的个体价值不尽相同,就业方向也不局限在阳光超市一条路。陈俏仙观察到,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智力残疾学生而言,完成清洗抽油烟机、洗鞋、分拣蔬菜、酒店保洁等工作并不困难。经过小学、初中九年系统连贯的教学,陈俏仙对他们胜任这些工作充满信心。“阳光超市的建立,为用人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搭建起了桥梁。”陈俏仙表示,学校和企业可以形成合作模式,企业提出用人需求,学校打造相应的教育体系,定向培养并为企业输送实用型人才,能够有效解决智力残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在陈俏仙的设想中,或许,未来阳光超市会开设多家分店,越来越多企业愿意对智力残疾人抛出“橄榄枝”,甚至这类学生还能自主创业。陈俏仙表示:让智力残疾学生习得一技之长,获得一份工作,意义不仅在于解决温饱、减少家长负担,更是他们撕下“残障”标签,赢得社会尊重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