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泰斗方成60年前在阳江参加锻炼的往事

“北京来的这个知识分子有本事”

2018-12-14 09:15:36 来源:阳江日报

“北京来的这个知识分子有本事”

漫画泰斗方成60年前在阳江参加锻炼的往事

“北京来的这个知识分子有本事”

阳江日报

1995年冬, 方成(左二)从北京到广州探亲时顺道拜访关山月(右二)时合影,右一为原阳江县委书记杨子江,左一为关山月女儿关怡。(资料图片)

今年8月22日,中国著名漫画家、漫画理论家、杂文家方成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而在逝世前不久,他刚刚庆祝自己的百岁寿辰。方成是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漫画家之一,与华君武、丁聪并称为中国“漫画界三老”,其作品以构思奇特、思想鲜明见长。一代漫画泰斗走了,但大师用幽默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中国的变迁,他幽默风趣的作品根植在人民心间。

方成给李世俭的回信。刘再扬 摄

近日,本报全媒体工作室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1957年冬,在《人民日报》当美术编辑的方成,曾下放到阳江县良洞乡担任过高级社副社长,时间长达一年,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连日来,在有关知情人的帮助下,记者深入今阳东区东平镇良洞村,找到当年接触过方成的老人,了解漫画大师当年在良洞的工作和生活经历。

积极参加社里劳动头脑灵活制作肥料

1957年,为了在和平环境中整顿作风、改进工作、改造干部思想、提高干部和知识分子政治觉悟和实际工作能力,发扬联系群众、保持艰苦奋斗这个优良传统,中央要求:凡是没有经过劳动锻炼、缺乏基层工作经验,能够参加体力劳动的各级干部和知识分子,每年都应该抽出时间,离开工作岗位,和工农群众一起参加短期的体力劳动。从那时开始,一大批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干部和知识分子分批轮流分赴全国各地农村、林场等,参加体力劳动,进行劳动锻炼。

方成给李世俭的回信。刘再扬 摄

“1957年冬的一天,我和群众正冒着严寒在清理鱼塘之时,北京一批知识分子带着简单的行装来到了我们乡。”时隔61年,原阳江县良洞乡乡长、今年89岁的退休干部李世俭仍然清晰地记得,这批知识分子带队的队长白原,副队长周毅之,队员有方成、柳邦、马祖鸾、阙殿义、马玉施等。白原在福平大队,其他人在良洞。方成他们住在乡办公楼,方成安排在良洞乡第一高级社任副社长,日常在社长李奇芬家里吃饭。

由于李奇芬已去世多年,当年方成在他家的具体细节记者已经无从了解。

李世俭回忆,当年在寒冷的冬天,从北京来的方成、周毅之、马玉施等人脱下袜子,卷起裤子和袖子,下到鱼塘,和群众一起参加了村里鱼塘的清理工作。马玉施是女同志,在清理鱼塘时,脚被塘里杂物划伤流血,群众将她拉了上来,到乡政府包扎。此后,马玉施与良洞乡妇联主任甄丽芳上山砍柴割草,两个人各挑一担柴草回来。

方成虽然在城市长大,但懂得施肥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那时,我们国家生产的化肥很少,进口化肥也不多,高级社发展农业生产还得靠自己积肥。一次,方成在村外不远处发现一块低洼地,看着那一片泥地很像书本上介绍的泥炭土。他原是化工研究人员,心里有了底。于是,他带着高级社一帮青年人将这些泥炭土挖起,然后一担担挑回来,加上农家肥和人畜粪便利,混在一起做沤肥,沤好之后变干,像黑色泥土松软。社里的青年人将沤熟的肥装在小篮子里,用手抓起往田里撒放,又轻又方便。施过这肥的农作物长势良好。群众都称赞他:“知识分子就是不一样。”

参与建设大岭水库轨道运泥提高工效

1958年 “大跃进”年代,到处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人人争先为社会多做贡献。为减轻群众挑担之苦,县里号召改用独轮手推车。这工作由担任高级社副社长的方成牵头做。社里虽然有手艺好的木工,但要将挑担全改为小车,必须发动农民自己去做。方成先学着做了一架作为示范,然后让社员大家都来做。当时生产条件落后,那可是个不小的工程。方成指导木工根据资料做成了一架独轮车后,还缺车轮子。“他向我求助,我帮助找了一个未用过的大砧板,这才勉强做好了一架独轮车。”李世俭回忆,在当时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形势下,县上面开始要求一个月内或半个月内使社员全部实行“车子化”,这已颇为吃力了。不料后来还要鼓干劲,要求10天内完成,大家只好日夜赶工,车子质量就难保证了。最后县里又下令3天之内实行“车子化”,社员群众更急了,最后也没有办法完成任务。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良洞村,看到村里的多个晒场上到处晒满了金黄的稻谷。村里建起幢幢新楼,村口新建的高大牌坊上写着“良洞”两个字。一座三层楼高、四周布满枪眼的古老碉楼旁边,建筑工人正在建设一座新楼房。李世俭说,正在重建的房子原是1958年良洞乡政府三层办公楼,方成等人当年就住在这里,方成住在三楼。因年代久远,原乡政府办公楼已经成了危楼,需要拆除重建。

“1958年,我们修建大岭水库时,方成做了一件大好事,减轻了工作量,并最终建好了造福至今的大岭水库。”沿着弯弯的村道,我们来到距良洞村约6公里的大岭水库,面前一条大坝横截在两座大山之间,大坝中建有溢洪道。水库周围山岭郁郁葱葱,水面上鸭子成群,水库放养着罗非鱼。据东平镇水管会负责人介绍,大岭水库库容量162万立方米,目前仍灌溉双安、莲北和良洞三个村2000多亩田地。

当年修建水库时,要从山上挖大量的土下来筑大坝,用人力挑费时费力,也影响工程进度。参加水库建设的方成、周毅之和马祖鸾3人于是想到要做工具革新,以减轻劳动强度。

方成设计了一套运输工具,通过驳接杉木,做成长长的轨道,从山山上铺下来,同时做好几个长方形的装土木箱,木箱装上土后顺着轨道滑下来,然后把土倒出来。木箱靠上一端拴着长绳子,由山上滑轮控制。上面把装土的木箱沿轨道滑下来时,顺势将倒空了土的空木箱提上去。如此循环,运土速度很快。

站在大坝上,李世俭指着一旁的山说,当年轨道就铺在这里,他对这件事记忆特别深刻。当时生产力落后,没有机械施工,方成发明这个杉木轨道运泥之后,减轻了劳动强度,现场引起了轰动,群众纷纷赞扬:“这个有科学道理,大知识分子就是不一样。”当年用杉木等做轨道还是方成自己出钱买材料的。后来,阳江县委知道了这件事,除了表扬之外,还特意派人把买材料的钱返还给了方成。

痴迷画画深受欢迎   阳江留下一段友谊

“方成做事十分认真,当时县里要求农村推广沼气,派他到钦州取经学习。学习期间,他认真地画了很多建造沼气的图案回来,准备大干一场。”李世俭回忆,可惜的是,由于当时良洞太穷,不具备推广沼气的条件,这件事最后没有办成。

“在良洞的一年,方成身上几乎每天都带着纸和笔,看到有趣的人和事就画下来。乡里人都说北京来了个会画‘公仔’的人。”李世俭回忆说,方成的漫画十分有趣,他停下来画画时,常引得很多人围观。他也为李奇芬等人画过漫画像。当时良洞集体猪场养的猪很瘦,方成画了一幅漫画;画上是一个瘦小猪,还有一个画得比猪还大的老鼠。老鼠问瘦猪:你是哪里的猪?猪答:我是良洞的猪!他以漫画的形式劝乡亲要做好养猪工作。这一年,方成还看到许多令人兴奋的事情,他曾画过一组画登在早年的《漫画》杂志上,画中有农村乐队等。

“大跃进”年代,县里号召全体群众写诗歌颂“大跃进”。李世俭说,当时上面要求向诗乡学习,大家一起写诗,要做得轰轰烈烈,写出的诗要贴在墙上,做到诗歌贴满墙。那诗只求合辙押韵,像“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也算。而且要求一两天内全社到处贴。当时社员会作诗的人不多,怎么办呢?周毅之想了个办法,就是找书找资料去抄。于是,方成和大家就连夜抄诗, 抄一张贴一张,红红绿绿的也贴满墙了。

一次,高级社里缺红薯秧,要到别的社去取。方成和几位社员乘小艇出发。忽然,发现艇里有老鼠,社员很快捉到两只,拿到岸上。大约半个多小时后,他们就端了一碟炒鼠肉给方成。方成没吃过鼠肉,夹了两块吃。后来回人民日报社上班时,他以这段经历写了篇文章叫《“鼠味餐厅”议》,登在《人民日报》上。这篇文章被收入杂文集《高价营养》中。

阳江出产的小刀很出名。刀是不锈钢做的,锋利得很,顾客买刀,先刮胡子试试,锋利才买。1958年12月,方成离开阳江时,买了好多把阳江小刀送给《人民日报》美术组的同事,每人一把。后来听华君武说,这把小刀太锋利了,他家人每人几乎都被这阳江小刀划破过口子。上世纪九十年代,方成路过阳江时曾再次买过阳江小刀。

在良洞共同劳动和生活的一年中,方成与李世俭和良洞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离开良洞时,方成将一把自己用了多年、不需要电池的摩擦小手电送给李世俭作为留念。“这把不用电池的小手电当时阳江很少见,我用了很多年。”李世俭说。

方成返京后,李世俭一直和他保持联系。有时李世俭打过去电话,方成会问,良洞今年生产好吗?收成有多少?李世俭还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方成的作品,在电视上也看到过他。1988年7月,李世俭给方成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思念和问候之情。当年8月18日,方成写了回信,并用“航空”投递。李世俭将这封信保存到今天。

李世俭将这封30年前的信递给记者看,信中说:“世俭同志,刚从南方回来,收到您的信。算起来,(我们)刚好分别30年……今已年逾古稀,离休两年。因从事文艺工作,经常外出,离而未休,争取能多做些事,虽甚忙,但精神愉快。良洞想必有大变化,可惜无机会再去看望。周毅之调香港工作,马祖鸾仍在报社,白原谅已离休,偶然遇见……当年在阳江,我40岁,年轻力壮,现在得处处小心,但仍能骑车走远路,请勿念。”

“方成的漫画也影响了我,退休以后,我也画起了画画,虽然达不到方成那样的水平,但画画给我的晚年增添了无限的乐趣。”李世俭说。

今年8月22日晚,在电视上看到方成逝世的消息,李世俭很难过。“大师带着幽默和欢笑走了,我们良洞人民永远怀念他!”

 人物档案

方成,广东省中山南朗镇左步村人,1918年6月生于北京,原名孙顺潮,杂文笔名张化。漫画家、杂文家、幽默理论研究专家。1942年,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他在大学学的是化学专业,可是他酷爱漫画。抗战胜利后,从四川一家化学研究社离职,前往上海开启漫画生涯,取笔名方成。1947年夏,被聘任《观察》周刊漫画版主编及特约撰稿人。1950年,任《新民晚报》美术编辑。1951年起,任《人民日报》美术编辑。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方成的作品以讽刺漫画为主。他创作了大批揭露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漫画,深受欢迎。这是他漫画创作中的第一个高峰期。“文革”之后,方成迎来了他漫画生涯中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作品以社会讽刺漫画为主。与第一个创作高峰时期相比,方成这一时期作品的艺术性更强,思想性也更加深刻。特别是《武大郎开店》风靡全国,成为中国漫画史上的经典作品。1980年,《方成漫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漫画个展。1988年,方成获我国漫画界最高奖——首届“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2009年,荣获“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扫一扫,了解更多

■ 策划/黄仁兴     ■ 统筹/梁小可     ■ 撰文/刘再扬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