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红树林保护见成效,湿地生态环境改善

游客探秘红树林体验赶海乐趣
2020-08-14 10:37:08 来源:阳江日报

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红树林保护见成效,湿地生态环境改善

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红树林保护见成效,湿地生态环境改善

游客探秘红树林体验赶海乐趣
阳江日报

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小游客结伴来到滩涂上拾贝抓鱼。 梁文栋 摄

暑假期间,正值海陵岛旅游旺季,除了吃海鲜、海边游泳等常规的海岛旅游体验之外,家长带着孩子赶海,体验渔家风情、了解海洋生物成了海陵岛旅游的新鲜玩法,也因此“带火”了一批海边旅游景点。

海陵岛浅海滩涂众多,北汀湾、瓦晒湾、里灶湾和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都给游客提供了绝佳的赶海目的地。其中,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每天接待赶海的游客有500余人。红树林的滋养让这片海湾的贝类和螃蟹取之不竭,渔民和游客和谐相处的场景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撰文/林可欣 王雄基

渔民支招

赶海要掌握

潮水涨退规律

趁海水退潮,到沿海礁石、滩涂拾取各种海洋生物,是沿海居民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被形象地称为赶海。

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被海岸线和老鼠岛三面环绕,海水每日涨落,潮退时给这里留下近2公里长的滩涂。一直以来,这里都是周边渔民赶海的地方。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在前往老鼠岛的栈道上驻目远望,平阔的滩涂地有近百人弓着身子在“寻宝”。人群中,对地形了如指掌的渔民才是赶海的主力军。“大约3小时摸了5公斤多贝类。”一名渔民向记者展示了竹篓里的战果,里面有生蚝、沙螺、猪肚螺等海鲜。赶海收获的海鲜,渔民有时带回家食用,有时则卖给专门收海鲜的小贩或景区的游客。

一名有着20多年赶海经验的渔民告诉记者:赶海要对涨潮退潮的规律有所了解,才能确保收成和赶海人的安全。一般来说,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这两天的海水水位最低,是赶海的最好时机。此外,还要掌握不同海鲜的生活习性,学会观察滩涂中的小孔、在石头边上寻到蟹类活动的痕迹,这样才能捕获到更多的海鲜。

游客体验

赶海最重要的是新鲜和有趣

与渔民相比,来这里体验赶海的游客气质上多了一份从容。在一处赶海工具租赁点,两名来自佛山的游客赶海归来后,互相炫耀挖来的战利品;另一边,一名捉到大青蟹的游客身边围满了人,他正向围观的游客们传授抓蟹的心得,并提醒大家如何避免被蟹钳伤。

模仿着渔民赶海的动作,游客们也拿起租来的小铲子,在滩涂上寻找海鲜的踪迹。在游客们的小桶里,战利品大多是寄居蟹、猪肚螺、白贝等较易获取的海鲜。记者注意到,不少游客都是带着小孩一同前来,并且都会让孩子参与到赶海中。“带孩子来体验海边的生活,认识一些平时见不到的生物。”一名游客向记者介绍了自己赶海的目的。

对大多数游客来说,赶海最重要的是新鲜和有趣。来自湖南的张女士去年在海陵试验区购置了海景房,赶海是她在海边游玩时发现的新体验。“光是赶海的过程就足够有趣,因为你不知道挖到的下一个螺会有多大。”张女士说,在同样的时间里虽然收获远少于渔民,但玩得开心才是最重要。

 公园管理方

加强巡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记者从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处了解到,近期公园每天接待的游客有500余人,周末约有600到700人,其中不少游客专门为了赶海而来。赶海,已经成了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的一张新名片。

赶海的游客多了,游客和渔民依然和谐相处。赶海的渔民介绍,赶海游客是在近3年才陆续增多的。游客参与赶海对渔民并未造成太大干扰,渔民赶海的收获只是略有减少。除了游客未能熟练地掌握赶海技巧外,湿地公园内的红树林对生态的恢复和滋养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据了解,湿地公园的规划总面积约3868.5亩,原有红树林面积有480亩。自2015年1月1日建成以来,湿地公园不断增加人工种植红树林的面积,如今红树林总面积已经超过千亩。“红树林的叶子掉落在滩涂上,经过分解的树叶滋养了沙虫、蛤、蚬、螺等底栖生物,还吸引白鹭等候鸟时而飞来觅食。”湿地公园工作人员钟女士向记者介绍了其中的原理。

钟女士介绍,除了底栖生物得到了滋养,现在渔民还能在滩涂里挖到沙虫。“沙虫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十分严苛,可以说是测量污染指数的风向标。”钟女士表示,公园每天组织工作人员到滩涂上巡查,清理海洋垃圾和游客留下的生活垃圾。希望前来观光、赶海的游客和渔民能携手维护好这片湿地生态系统,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