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古村落 醉美“竹排地”
2021-09-03 09:55:16 来源:阳江日报

大洲古村落 醉美“竹排地”
阳江日报

恬斋公书室大门。

村前碉楼。

拥有200多年历史的鸡蛋花树。

航拍大洲村。

大洲村隶属阳西县织镇管辖,村里房屋坐东向西,依织河而建,背靠织河,面向龙高山,形成背枕清流,面朝笔架的建筑布局。大洲村整体布局呈长方形,房屋整齐划一,结构均匀对称,巷道畅通,村前有宽阔的跑马道。村的四周绿树掩映,村前屋后皆傍水,站在对面山岗俯瞰整个村子,波光粼粼,好像一张浮于水面的竹排,于是,人们又把这里称为“竹排地”。

村落由来

大洲村村民几乎都姓何,开基始祖是何恬斋。何恬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从江城南下织圩,在上行街开油糖铺,商号“福记”,后改号“南盛源”。何恬斋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后人尊称他为何五公。何恬斋精通陶朱事业,经营得法,生意十分红火。不久,又在上行街增开了一间商铺,号“同盛祥”。何恬斋的生意越做越旺,商号越来越多,家财雄厚。后来,除了经商、置铺产外,还广置田产。其商铺之多,田地之广,遍及江城、埠场、平冈、织、蒲牌等地,计有田租7800多担,商铺十多间,还有当铺三间,并建立了一支拥有20多艘大船的船队,往来海南和雷州半岛采购槟榔、花生、水果,远销至北京、天津等地。仅20年间,何恬斋便成了当地首富。

何恬斋有了钱,就想着过清闲舒适的生活。他认为在乡村聚族同居比城市杂居好,就请来当时阳春县一位风水先生为他寻龙点穴、择地建村,最后选定位于织河南岸的大洲,东有马鞍岭,南面龙高山。于是,何恬斋出高价与当地村民买下了大洲。清乾隆五十年(1785),何恬斋于大洲开始建村,他先在大片长方形村地的中轴线上建大屋一座,试居三年,果然人财兴旺,遂一齐增建同样规模的大屋六座,并在北边建后院、筑堤围,南边建谷仓一排,东西两面建厢房。历时八载,村庄建成,村名大洲,又名大朗。

历史遗产

何恬斋旧居由前面两排旧仓、中间七座正屋、左边两横屋夹祠堂、右边一横屋、后院、四角碉楼等组成,谷仓与正屋之间是大晒场,总面阔119米,总进深56米,总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七座正屋坐北向南,一字排开,之间有3米宽的青云巷相通。每座房屋布局形制相同,均三间三进,通面宽12.5米,通进深35米,占地面积431.5平方米。旧居为硬山顶,平脊,素胎瓦当、滴水,青砖墙,山墙搁檩。墙檐有彩画。后何恬斋第七子何桂萼率本族子孙相继又建起祠堂、学馆,并在村子四周砌筑围墙、炮楼等。其中恬斋公书室兼有祠堂和学馆作用,用于祭祖及儿孙读书。书室大门门框顶部阴刻“恬斋公书室”,门楣上左右两边分别印刻着“选”“万”二字,寓意万中选一,不仅指的是书室的诗选作品,更是指村里的人才。书室坐北向南,三间三进,通面宽12.26米,通进深32.04米,占地面积3928平方米。硬山顶,平脊,青砖墙。中进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木构梁架,后进为抬木式木构梁架。书室内的梁架、封檐板等构件木雕精美。

大洲村还是一个植物公园。村东有何恬斋手植古榕,和一棵有着200多年历史的鸡蛋花树。村后与织河边相接的原始林带,树木繁茂,其中有稀有植物银叶树,在它的树冠笼罩下的地面上,寸草不生。林带还生长着子藤、黄藤、羊屎树、浪伞树、鸭脚树、青皮树、香樟和夜背全牛等几十种植物,其中牛春树和粮浸树合生一起,牛春树长出的果子是不能吃的,但合生树长出来的果子鲜甜可口。更惊奇的是,常见于热带雨林地区的植物绞杀现象、寄生现象、附生现象,在这里也不少见。

大洲村规模宏大,布局整规,是广东省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园林景观价值。

民俗风情

大洲村崇尚文教。开村始祖何恬斋经商,走南闯北,阅历颇深,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深信“书中有金玉”的道理,因此,他不遗余力地营造大洲村的文化氛围。

何恬斋出资为自己捐了个进士,以树楷模。他不但开私塾,聘请当地的秀才或宿儒当老师,还花钱奖励后学。他将大部分家产平均分给了七个儿子,留出200担租作为奖学租。一是奖励村中秀才,废科举后奖励初中以上学生;二是在村中开办私塾和大馆,高薪聘请当地秀才为师,教读《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等。造就大洲村的浓厚文化氛围,功归何恬斋。至今,在恬斋公书室,还悬挂着进士、文魁、拔魁等象征着不同时期文化风貌的牌匾,当年清廷嘉奖何恬斋“至善人家”的大横匾也见证了这位富商的乐善好施和尊师重教。

受这种文化熏陶,大洲村文人辈出。据不完全统计,科举时代出三位举人、两位贡生,后人中也不乏工程师、教授、博士和博士生导师,如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何文华博士等。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